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智能施工安装中的应用 盛振

发表时间:2020/10/2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9期   作者:盛振
[导读] 摘要:BIM 是 建 筑 信 息 模 型(BuildingInformation Model)的缩写,是以建筑模型作为载体,对建筑项目的各种真实的数据与信息进行采集与处理,并通过信息化的应用来协助与指导相关的建筑项目设计与项目施工的管理,是一种新型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技术。
        黑河市龙达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黑龙江省黑河市  164300
        摘要:BIM 是 建 筑 信 息 模 型(BuildingInformation Model)的缩写,是以建筑模型作为载体,对建筑项目的各种真实的数据与信息进行采集与处理,并通过信息化的应用来协助与指导相关的建筑项目设计与项目施工的管理,是一种新型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技术。
        关键词:BIM 技术;装配式建筑;智能施工安装
        1装配式建筑的基本概念
        装配式建筑实际上指的是一种绿色建筑,它使用的一般都是可持续的技术,是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型建筑概念。与传统的建筑类型相比,装配式建筑大大降低了建筑本身的净重,并且提高了建筑施工的效率,其核心宗旨就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应用最优的设计方案对建筑构件进行相关的装配与施工。但与此同时,该建筑类型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为了能够达到整体的质量要求,需要保证每一个建筑装配构件的运行状态良好,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装配式建筑的质量与安全。
        2 BIM 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智能施工安装过程中的优势
        2.1 优化建筑施工进度与施工流程
        在进行装配式建筑的实际生产与智能施工的过程中,应用 BIM 技能够更加有效地控制与协调相关建筑材料的运输以及进场的时间。技术人员在充分掌握这些信息与数据的基础上能够更加全面与及时地掌握相关的施工进度,从而在制定施工计划的时候也就更加具有针对性,能够及时规避由于生产或者运输等因素造成的施工进度滞后等问题。
        2.2 确保建筑施工安全与施工质量
        利用 BIM 技术能够很好地确保装配式建筑职工的安全以及工程质量。通过采用 BIM 技术,可以实现对建筑施工现场的协同化管理,并且所有的施工工艺在 BIM 技术的支持下都能够实现可视化,可以有效降低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在交流过程中的时间成本,又能够切实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
        2.3 提高建筑施工效率与施工精度
        将 BIM 模型作为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数据载体,并进行相关的数据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与存储,在相关BIM 软件的配合下,可以实现对建筑项目施工工艺与施工过程的全面模拟。相关技术人员在结合 BIM 模型的基础上再进行相关施工方案与施工流程的确定,
        一方面是能够有效提高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效率,最大程度地减少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各种意外与风险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是能够更加精准地掌握相关的建筑施工流程与施工环节,无形之中提高了装配式建筑施工的精准率。
        3 BIM 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智能施工安装过程中的实际应用
        3.1 BIM 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构件检测方面的应用
        对于大部分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来说,采用的往往都是在工厂中进行预制与生产,然后再将预制构件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进行吊装的装配模式。

这种建筑装配模式对于建筑构件的生产精度以及施工现场的安装精度的要求相对都更高一点,一般来说往往会达到毫米级别的精度。因此,要想真正实现装配式建筑的智能施工与安装,并切实提高施工质量与安装效率,相关建筑预制构件在生产与安装过程中的生产精度以及安装精度的控制就相对显得至关重要。但是在传统的装配式建筑施工与安装过程中,所有用的一些建筑测量工具无论是对生产精度的控制还是对安装精度的控制,都很难达到毫米级别的精度要求。而 BIM 技术的出现则可以有效地解决当前这个难题,通过采用 BIM 技术中的数据采集与处理功能,并结合相关的建筑三维模型的生成,可以有效提升建筑预制构建的精准程度,从而确保相关建筑预制构件能够从生产到安装都实现无缝衔接,一方面可以有效节省传统装配建筑施工过程中所浪费的大量的测量时间,切实提高建筑施工与安装的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确保相关建筑预制构件的精准度,对于建筑整体质量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
        比如,在实际的装配式建筑构件检测过程中,可以将 BIM 技术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进行结合应用,从而实现对相关预制构件的精准控制。首先,技术人员需要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构件进行三维扫描,根据扫描到的数据与信息生成建筑预制构件的模型;之后技术人员在利用 BIM 技术与三维扫描软件之间的链接,将相关建筑的预制构件模型装化为 BIM 模型数据。这时需要技术人员与实际的建筑构件设计人员进行沟通与交流,将 BIM 技术所生成的建筑构件模型数据与之前设计人员所设计的深化设计模型进行对比,从而检测出建筑预制构件工厂所生产出来的预制构件是否符合设计人员的作品以及相关建筑装配的需求。与此同时,在进行装配式建筑安装的过程中,对于施工现场和施工塔吊等施工设备也可以先通过三维扫描技术进行数据收集。之后,通过 BIM 技术建立模型并生成模型数据,再将施工设备的模型数据与相关预制构件的模型数据进行对比与审核,进而实现对预制构件和施工设备的双重精度控制与检测。
        3.2 BIM 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模拟中的作用
        相较于其他建筑类型与施工类型,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指的是利用建筑工厂所预制的建筑构件进行现场吊装的一种施工方式。这种施工方式相对来说一方面能够有效节约建筑现场施工时间,还可以保障相关预制构件的质量保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准,并且由于施工现场不涉及到相关预制构件的制作,可以大大减少施工现场的材料管理成本,与之相对应的各种施工噪音与建筑垃圾也会大大减少。但是,正式由于相关建筑预制构件的生产与安装工程被分开在了两个相对隔绝的地方,这也为施工人员进行施工与吊装等工作带来了相对较高的挑战与难度。无论是施工流程还是施工项目都需要保持在一个较高的精度范围内,才能够去确保被运输来的建筑预制构件能够被完美吊装。因此,在实际的装配式建筑施工之前,利用相关的 BIM技术对相关的建筑施工流程进行模拟就可以有效规避在实际施工与安装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意外风险。
        比如,在对建筑构件吊装部分进行正式施工之前,就可以利用 BIM 技术提高建筑构件的吊装质量。一般来说需要技术人员结合实际的施工方案与设计方案,建立相关的建筑吊装构件模型。然后需要结合实际的安装与施工计划,将各种建筑构件的吊装顺序、吊装的具体位置、链接的吊装节点等信息数据都输入到相关的 BIM 模型之中,从而实现对建筑构件吊装过程的全程模拟。其中每一个吊装构件在进行吊装时的每一个环节与步骤都需要进行整体到局部的细化仿真模拟,并在模拟视频中将相关的施工重点进行标注,使得施工人员在正式施工过程之前既能够全方位掌握相关的吊装技巧与吊装关键,并明白相关的吊装注意事项,从而确保实际的吊装施工能够顺利开展。
        4 结语
        BIM 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与安装过程中的应用,能够最大化地发挥出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弥补装配式建筑的不足,继而实现真正的智能施工与安装。
        参考文献:
        [1]于龙飞,张家春.基于 BIM 的装配式建筑集成建造系统[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7,32(4):73-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