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2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8期   作者:伍丽娟
[导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导致各类生态资源越来越紧张,生态环境修复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河北省水利工程局  河北石家庄  0500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导致各类生态资源越来越紧张,生态环境修复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水利工程施工会对周边的水土保持等产生较大的影响,施工过程中如果不及时采取一些措施,可能会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破坏生态环境。目前,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一些技术措施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生态修复的需求,因此,需要借助生态修复相关理论来预防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的水土流失。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
        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息息相关。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一直受到水土保持问题的制约。由于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相关单位在追求经济发展时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导致在大多数地区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为了有效解决我国水利项目建设中水土流失的根源,减少因水土流失引起的肥沃土地的侵蚀问题,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环境问题。提高在水土资源利用建设和水土保持方面的作用,有效解决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环境问题。
        1水利工程水土流失特点
        1.1以点或线状分布
        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涉及到大量的土石方工程,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然会产生水土流失的现象,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可能会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地面上的植被能够起到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但是水利工程一般位于偏远的山川或者河流地区,且施工占用面积较大,导致水利工程施工不便利,难度增加。大兴水利,修建水库、大坝等设施,一定程度上已经对原有的生态环境进行了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被打破,地面的环境遭到了破坏,导致土地大面积的暴露出来,极易造成水土流失,水土流失一般呈现出点状或者线状分布。
        1.2被破坏的植被难以修复
        水利工程设计规划的时候需要修筑一些构筑物,这些构筑物的修建需要永久的占用部分土地,被占用的土地被构筑物长久挤压,导致该地区的土壤弱化,土壤的肥沃程度降低,水土保持性能降低,不利于植被的恢复。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降低,辅助人工措施后往往也难易恢复被破坏的植被。
        1.3水利工程设计的多样化
        水利工程的设计范围较大,主要包括防洪、港口、农田等多种类型的区域,不同的生态系统中的水土流失类型不同,因此水利施工过程中生态修复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水土流失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水土在重力作用下可能产生滑坡、塌方等现象,严重的还会引发洪水和泥石流等灾害。
        2生态修复技术及其应用作用
        所谓的环境修复技术通常是指人类通过观察分析自然界的生态系统的修复规律,通过人工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来达到加快生态修复的速度的技术。但所说的生态恢复并不是直接的功能恢复,而是生态状况的改善,保护植被的多样性以及集中精力于自然生态系统的重组,管理和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们不能直接恢复自然生态系统,但可以通过科学技术手段为自然恢复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并可以加快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速度。将环境修复技术应用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在环境修复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利用丘陵地区的水土资源来提高土壤的修复能力,并充分利用土壤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水土保持建设要求通过造林改善土壤资源的利用并改善环境条件。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可能会涉及地质学科、生物学以及环境科学等学科,所以整个环境项目的建设非常复杂。因此,需要加强环境修复技术领域的研究,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做好环境规划,促进积极的生态系统循环,加强水土流失控制,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保护和水利行业开发建设的目标。
        3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分析
        3.1提高人们水土保持意识
        相关工作人员在治理水土流失问题时应科学选择生态修复模式,以此达到改善与修复环境的目的,这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相适应。此外,在建设工程项目时,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强化水土保持工作,从根本上意识到当前我国面临严峻的水土流失问题以及采取相关治理措施的必要性。建设工程施工时可能会对环境或土地产生较大的破坏,且耗费的土地资源与水资源较多,因此在建设水利工程项目与管理过程中应做好相关的水土保持工作,不断提高土地资源与水资源的利用率。此外,施工过程中还要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加大宣传力度,制定更加科学的水土保持方案,不断提高水土保持工作的效率。


        3.2保护土壤资源
        一是避免对土壤造成破坏。施工过程中因为土方挖掘等过程产生大量的渣土,在堆放渣土时还会较大程度的破坏当地的土壤植物系统,因此在开挖施工时可设置专门的区域用于堆放渣土,避免渣土对土壤产生较大的破坏,施工时尽可能降低种植土的挖掘量。二是给水土流失区域填土。部分地区种植土资源比较稀薄,可采取填土的方式增加土壤含量,并选取合适的土壤环境植物种类,尽可能将水土流失的影响降低。
        3.3合理制定修复计划
        我国土地面积大,人口基数大,并且每个地区的水资源分配并不均匀,这就使得水资源的合理分配显得十分重要,水利工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并且在水土流失的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对水土流失的保护工作就需要结合实际区域的特点进行分析,从而使得生态修复技术和计划的使用能够变得更加合理与科学,保证好相应工作的效率。因为水土流失的种类也具有着一定的差别,需要做好因地制宜的策略分析,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在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过程中,需要将科学技术手段融入到其实际应用中,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为了使生态治理措施发挥良好的效果,需要在修复的过程中进行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相结合的种植工作,充分发挥其修复的作用,建立起分明的生态系统,促进生态与人的和谐稳定的发展。
        3.4增加植被覆盖率
        一旦缺乏植被的保护,就会造成水土的流失。要想真正实现生态修复,就必须要提高绿化环境的发展,推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以及组织能力,从而解决水土流失问题。生态修复工作可以达到美化环境的作用,在实施生态修复措施后,当地的制备覆盖率会持续增加,不仅能控制土壤侵蚀,还能增加农作物产量,提升当地的经济效益。除此之外,生态修复技术的运用还可以改善小气候问题,尤其是我国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生态环境在持续的恶化,通过生态修复之后能够逐渐增加绿色植物的数量,减轻水土流失的程度,并改善局部小气候的问题。
        3.5退耕还林还草
        从我国目前的水土流失情况看,坡耕地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耕地类型。如果坡度高于25°的坡耕地不采用农田退耕还林和种草的措施,那么现阶段的土壤侵蚀状况将不会出现改观。近年来,我国积极倡导诸如将耕地恢复为草皮树林,以及进行一定的粮食补贴等措施。一方面,这可以增加陡坡上的耕地转变为森林和牧场的面积,另一方面,可以增加人们的收入。因此,必须积极利用国家退出的相关政策来支持环境修复工作的实施。因此,需要加快退耕还林政策的落实和实施,并做好保护水利生态建设的保护工作。
        3.6沿河生态修复技术
        不断减轻导致生态破坏的驱动力,对生态系统加以修复是沿河生态系统修复的重点工作内容,与此同时,还要避免河流生态环境的单一性过高,单一性过高的河流生态系统容易出现破坏,应当保证河流朝着多元性、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并且要确保河流的连续性和连通性受到破坏后能够及时恢复。必要时可以设置复合断面形态,包括主河槽和护堤地,如果施工条件允许,也可以提前设置马道或者季节性河道。
        3.7封山禁牧、舍饲养畜
        在积极实施退耕还林政策的基础上,再辅之封山育林,禁止放牧等措施,从而保护水利工程周边植被,逐步恢复生态。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人工培养管乔木及草混合的植被覆盖工程,通过加强山体的自身固水固土能力,通过封山禁牧,围栏喂养,轮牧休牧,圈养等方法,也是减少对自然生态的破坏的一种措施。加强畜牧业的控制对于生态建设和半农半牧区的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结语
        综上所述,水土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我国水土流失问题,如果放任不治理,就会造成土地退化、水资源匮乏,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安全。在进行生态修复工作时,必须要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制定出有效的生态修复方案,研究出科学合理的生态修复技术,充分发挥出生态修复工作的价值。虽然大自然的修复能力很强,但也是建立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做好生态修复工作,不仅能推动生态建设的发展,也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秉栋,赵军凯,宫少燕.论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优化作用[J].水土保持研究,(3):107-110.
        [2]铁大梁.论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优化作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25):59.
        [3]林建虎.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作用分析[J].现代农业,2018,510(12):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