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眼科手术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20/10/2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9期   作者:杨瑞 滕静
[导读] 摘要:目的:观察护理风险管理在眼科手术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750001
        摘要:目的:观察护理风险管理在眼科手术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眼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盲选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其中,采取常规护理管理干预的是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护理风险管理干预的是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护理中感染事件发生率进行统计,且评估其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感染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结论:在眼科手术感染控制中,运用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地降低感染事件的发生率,优化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眼科手术;感染控制;效果
        引言:
        眼科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不仅涉及到药物治疗,还有手术治疗。同时,由于眼部的特殊性,人们对于眼科手术的安全要求逐渐提高[1]。在眼科手术实施后,很容易因为护理干预不当,导致感染发生,从而危及患者的视力。尤其是,当前多数眼科患者年龄偏大,其在术后发生感染的可能性较高[2]。为了保证眼科手术效果,临床提出以护理风险管理来进行感染控制,详细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眼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盲选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
        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34、74,平均年龄(52.33±3.51)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33、76,平均年龄(52.19±3.62)岁。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眼科手术的实施指征[3];患者无其他严重的器质性缺损,精神状况较好,能够自主进行沟通;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签署同意书;研究符合我院伦理委员会的相关要求,且经过审批。
        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整理和比较,P>0.05,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60例患者,实施眼科常规护理管理干预,其主要内容为:术前对患者的基本信息进行核对,根据手术要求来进行术前检查,从而确保患者符合手术要求。同时,做好术前病房探视,来对患者疑问进行解答。在术中,如果患者出现不良现象,能够及时告知主治医师进行处理,积极配合医生实施手术。术后做好基础护理工作,遵医嘱进行抗生素用药。
        观察组60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其主要内容为:(1)风险小组组建。结合我院眼科工作人员的状况,来组建风险管理小组,其以护士长作为小组组长,至少7~8名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作为组员。小组组长需要组织讨论,其根据既往眼科手术后,感染事件的发生状况,来对其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并加以归类——护理人员因素、患者自身因素、外界因素。(2)根据评估出来的风险因素,来制定对应的风险管理方案,并加以落实。A.护理人员因素。医院需要定期组织眼科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技能与理论知识培训,从而使得其综合素养得以提升。同时,结合眼科硬件和软件的进步,来对护理人员的知识面进行扩展。定期对眼科手术涉及的医疗设备和药品进行清点、维护。同时,其能够在手术开展的过程中,落实无菌原则,避免感染的发生。同时,术后对患者的创口状况进行密切的观察,从而及时进行处理,预防感染发生。B.患者自身因素。多数患者对于眼科手术的认知存在缺失,这就使得手术实施前后,患者的心理状况较差,或是过于焦虑,或是对手术期望过大,这些都很容易导致生理应激反应加重或者出现纠纷事件。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让其能够了解自身的病情与手术原理,消除负面情绪。C.外界因素。做好眼科环境干预,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无菌。做好干燥与通风,降低感染可能。(3)管理制度完善。严格规范护理人员的文书写作,确保其规范性和时效性。同时,不定期进行抽查,以提升其文书写作质量。同时,对眼科制度的落实状况进行观察,并且制定奖惩规则,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责任心。
        1.3 评价指标
        详细记录两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感染事件发生状况。同时,采取我院眼科自制的患者调研表,就其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估,其主要从护理技能和理论知识两个方面着手,每项总分100分,分值越高,护理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 )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观察组中,发生感染的有1例,对照组中,发生感染的有6例。观察组患者的感染事件发生率1.67%低于对照组的10.00%,P<0.05,差异显著。
        2.2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详见下表。
        表1 2组患者对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分)

        3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环境的复杂化,眼科收治患者数量增加,且多数需行手术治疗。手术作为一种有创疗法,在术后如果干预不当,可能会出现较多风险事件。其中,以感染的发生较为常见。在近几年来的临床工作中,眼科手术中感染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风险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其能够在坚持以患者为核心的前提下,来对护理中存在的潜在风险事件进行明确,并且将其预防措施明确化,形成对应的规章制度,来确保其落实,效果较好[4]。
        综上所述,在眼科手术感染控制中,运用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地降低感染事件的发生率,优化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苏艳秀,郑晓薇,邓丽芳.护理风险管理在眼科日间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12):133-135.
        [2]陆云玲.手术室护理管理对眼科手术院内感染的干预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5):79-80.
        [3]赵方方.眼科手术眼内感染的预防与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4):289,292.
        [4]朱文娟,孙启会,孔秀洽,等.手术室护理管理对眼科手术院内感染的干预效果[J].健康必读,2020,(14):1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