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文创产业园艺术化设计分析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27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5月   作者:杨轶男
[导读] 台湾的文创产业园区自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便如雨后的春笋蓬勃发展,如台北松山,台南驳二,台中1916等。

北京理工大学 杨轶男 

        台湾的文创产业园区自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便如雨后的春笋蓬勃发展,如台北松山,台南驳二,台中1916等。其中以华山1914文创园最为繁荣,且不说它是发展最早,经营最为成熟,单从它整体规划来讲,就表明了这块台湾最大制酒厂之一的区域承载了太多梦想与光荣,由衰败的破旧厂房改造成新型文化产业的成功案例,也是其他各地在规划园区时效仿的对象。
        整个华山创意园区被分为户外与室内两部分,如华山剧场、艺术大街、森林剧场作为户外展演区、以及入口广场和公园绿地,并有提供服务设施的停车场做为户外空间,而建筑主体群保留作为室内的活动馆。
        为了营造出既带有文化历史又满足城市空间需求的和谐状态,必然要做的就是尽量尽量消除边界感,因此华山文创园对于建筑群主体没有做太大的改动,而只是拆除了东北处的围墙,让园区的公园绿地与城市做到绿色共享,形成开阔的城市窗口,更好的缓解位于前方的城市主要交通道路-高架桥和忠孝东路所带来的空间压迫感,提供一定的开放度,同时达到了促进园区与城市在空间上产生聚集效应;而园区的西面围墙则进行了二次设计,不仅可以增强边界自身的透气性,还通过其他景观小品做到了空间重塑,那曾经岁月的悄然流逝却将“悠久”留住,那些破败泛黄的墙垣却无法遮住绿色的春意,或许这才是一个场域最应该在设计时所注意的。
         在设计院区入口广场时,通过利用地面高差来丰富边界层次,满足了对外广场和对内广场的需求,在设计时,更是将展演区域和行走区域用弧线流动区分,不仅有较强的向心性和引导性外,还通过立面的高低差铺装设计更是增加了视觉的趣味感,这可能是整个工厂区最具有“现代感”的区域。


深入的建筑区域时,在整改的过程中还是将损毁严重的附属工业用房墙垣拆掉,局部扩展成为庭院,形成架空的休憩空间,并在一些庭院周边设计连廊增强庭院视觉层次,并保持和其他建筑紧密联系,同时用景观树木、小品重新分割空间尺度,形成不同层次的小空间,并通过增加遮阳构等件改善空间舒适度。由破旧的墙桓形成一个个方形的空间,在方形空间里植被或是构成L型或是I型围合状态,满足保持空间私密性的需求,同时也打破沉闷的灰白色调和凝浊的旧工厂肌理。
        为了更好的在空间上连接几个厂房,仍然将一些楼梯保存,它们不仅承接了交通空间,还兼容了休憩功能。用提栏杆将楼梯左右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专门为行走提供,另一部分则是供游人休息,三三两两的行人坐在台阶上交谈休息,情侣间吃着冰淇凌对望,像极了奥黛丽赫和乔当年在西班牙大台阶的情景。向阳生长的榕树,庞大的厂房建筑,曾经的豪华绚丽,如今都藏在了午后的阳光里,潜隐过往,只剩下这些斑驳,让你一点一点地欣赏到其内秀美,靠着行走与停留来催发出这里难以言状的余韵。
        在浏览园区时,除了园区规划,更注意的应该是在设计时候考虑的关于如何保存建筑自身“温度”的这一概念。因此你会注意到华山文创园区其建筑的墙面仍然保留着斑驳的历史沧桑感,除了原始的脱落的墙皮、破损的瓷砖贴片以及漏出红褐色砖头,为了让设计满足需求,后期的关于建筑装饰部分也是采用了做旧设计,破损的墙壁将这片区域呈现出出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仿佛历史的碎屑像是都凝聚在这厚重的墙体上,沉郁暗淡,让人联想到那一代人在岁月里的记忆积淀,那生锈的铁门,带了积渍的把手、铁窗,转角处可能已经圆润的凸起,那都是工人们长年累月摩挲同一个地方的痕迹,那些潮润的光泽和斑驳都是是建筑仍存在的温度。关于工厂改造文创园区时,倘若没有抓住如何满足建筑群自身温度的设计手法,一味的追求新颖,前卫,灿丽,干净等的理念,企图将历史与产区自身文化抹掉,那真是过犹不及,就如谷崎润一郎说的“那样好像是冰肌玉肤的美人在大庭广众面前露臀裸足,是种失礼行为一样,弄的明晃晃的,其实只是讲究过了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