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情怀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渗透 姚相卫

发表时间:2020/10/27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5月   作者:姚相卫
[导读] 学校思政课改革意见已经出台,新课标中也明确地提出了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新疆伊犁州霍尔果斯市格干牧业学校  姚相卫

摘要:学校思政课改革意见已经出台,新课标中也明确地提出了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因此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已经是教学的重中之重。由于德育教育的发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应更家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核心即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对于爱国主义的理解,培养爱国情怀,提升民族自豪感与认同感。本文主要关于爱国情怀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渗透实例及其积极影响与必要性。
关键词:爱国情怀教育  道德与法治  渗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之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针对教育的改革也接踵而至,2019年,国务院对学校的思政课改革出台了主导意见,指出学校除了要坚持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也必须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爱国主义精神是根本精神,而小学又是学生形成基本价值观念的关键期,因此,在根本方针的指导下,坚持实现爱国主义情怀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渗透是十分必要的。笔者以下将从四个方面来阐述实现爱国情怀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渗透的具体策略及其效果。
        一、组织学生参与校外活动,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
        小学学生具有年龄小,阅历浅薄,知识面不够丰富的特点。同时纯文字课堂也较为枯燥,难以获得学生注意力,且小学生对于抽象知识的理解能力也较弱。因此,可以在保障学生安全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符合其年龄和知识水平的活动。
        例如,在学习“祖国妈妈我爱你”这一课时中关于国庆的知识时,可以带领学生亲自参与校外较盛大的升旗仪式,让学生在观众齐唱国歌,共同庆祝国庆节的氛围之下,深刻地感受到爱国的氛围,强化对国家和社会概念的认识,因此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通过参与校外活动,能让学生具体地产生自豪感,增强爱国情怀,提升国家认同感。
       二、家国一体,以小见大,从家开始,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
        教师如果试图宽泛地讲述爱国情怀而不加以具体化,可能并不能起到让学生接受和理解爱国主义情怀的作用,此时可以从小处着手: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最为熟悉的就是自己的家乡,因此可以从家乡入手,实现学生家国一体的爱国主义情怀的建设。
        例如在学习“我生活的地方”这一课程时,首先可以给学生进行基础性的引导: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觉得家乡的什么最美”之类的问题,以此建立学生对自己家乡的认同感。然后,再邀请学生们完成“寻找家乡最美事物”的任务,并在课堂上邀请部分学生做展示,学生在寻找和展示的过程中更能深刻地体会家乡之美,增强家乡认同感。最后,教师应当做总结发言,再将话题引入国家之美,突出家国一体的观念。


学生通过自我探索和欣赏家国美景,更能激发家国认同感。教师以小见大,从小处着手,实现具体到宏大的教学,更能为学生所接受,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趣味学习,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变得越来越丰富先进,教师应当结合学生低年级的特点,增强教学的趣味性。通过课上开展趣味游戏,有奖竞猜,视听结合等手段吸引学生兴趣,构建沉浸式课堂。
        例如在学习“我爱祖国山和水”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纪录片,让学生直观感受祖国山水的雄奇瑰丽,姿态各异。在学习“我们都是中华儿女”时,教师可以播放《爱我中华》增强沉浸性,同时开展民族知识竞赛或者有奖竞猜等比赛、游戏。让学生真切了解到中华民族的多彩,同时也能让学生真正积累到民族知识。通过增强教学趣味性,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祖国的强大与昌盛,增强民族自信心与国家自豪感。
        四、小组合作,增强学习参与度
        由于教学对象是小学生,自控能力不强,但教师也不能强制学生学习,这样不仅打击学生学习自信,还降低了学生学习欲望,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增强每个人的参与度。同时,由于每个学生思考方式和角度各异,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也可以实现集思广益的效果,让学习效果得到最大化。所以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应当合理地组织学生合作活动,促进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例如在学习“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时,教师在讲授完关于中华文化的分类之后,可以带领学生探究每个领域的突出成就。教师可以按照班级学生数量,尽量平均人数分配小组,同时也要保证每个组水平相当。然后为每个小组指定一个领域,让学生集体查找资料和讨论,找出代表性成就,最后进行展示。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互相学习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的能力,同时增强了对爱国情怀的理解,加强了民族信心与自豪感。
        五、总结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中华人民的精神支柱,也是推动中国发展的伟大力量,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人们特别是青少年树立价值观的重要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在教育改革的风潮上,教师深刻地意识到,爱国主义情怀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和国家未来发展的意义。因此,教师应当顺应潮流,优化自己的教学方式,应用更多指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以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活动形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将学生的爱国教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结合起来,赋予爱国主义新的内涵。
参考文献:  
[1]柳文君.小学德育教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 [J].中华少年,2018(06):141-142.
[2]郝国珍,鲁平.浅谈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J].新课程(上),2018(03):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