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藏翻译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27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5月   作者: 泽仁邓珠 洛真
[导读] 汉藏翻译是藏族地区中小学的一门必修课程,但是由于学科建设时间不长以及学科建设经验不足等诸多要素,导致藏汉翻译教学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四川省甘孜州雅江县教育体育局米龙乡中心小学 四川省甘孜州雅江县教育体育局麻郎措乡中心小学  泽仁邓珠  洛真

【摘要】汉藏翻译是藏族地区中小学的一门必修课程,但是由于学科建设时间不长以及学科建设经验不足等诸多要素,导致藏汉翻译教学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意在通过研究汉藏翻译教学的现状来挖掘现状背后的原因,寻找解决对策。
【关键词】汉藏翻译;中小学汉藏翻译教学;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为了贯彻落实党关于民族地区的教育方针,促进藏族地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有效缓解我国教育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现状,我国在藏族地区汉藏翻译方面做了很大努力,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问题。本文从汉藏翻译教学现状、原因分析、解决对策三个方面探讨汉藏翻译教学。
        一、汉藏翻译教材存在诸多问题
        翻译中名词术语使用不规范。我国教材编译部门为了达到翻译“信达雅”的基本标准,特聘请相关专家商讨并解决翻译教材中存在的问题。近几年,随着国家新课程改革的广泛展开,汉藏翻译教材不规范的问题被专家提出,其中名词术语不统一、翻译中存在大量地方方言的问题最为突出。第一,在汉藏翻译教材中存在人名、地名“一人多名”和“一地多名”的现象,比如在人名毛泽东和地名北京等一些专有名词,在音译转写上有明显不同,这就会给学生带来困惑。此外,翻译国家名字时也出现了不少译音多样的现象,例如对日本、印度等的翻译在同一本书中对同一译名的翻译不一致;第二,在翻译书中存在大量的与藏文书面语不相符的地方方言。例如,卫藏地区课本将“汽车”翻译成“日陆”,而安多方言区则译为“枚廓”。由此可见,汉藏翻译教材的区域性差别很明显,并且带有很大的区域方言特色,这导致所呈现的方言译文多种多样,五花八门,没有统一的标准会给
不同地区的学生理解带来很大困难。
        造成名词术语不统一的原因是编写汉藏翻译教材时有翻译、初审、复审和终审四大环节,由于各个环节相互独立,缺乏沟通,各自为战,导致翻译中大量名词术语多种多样[1];出现教材中存在大量方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藏族地区分为安康和康区等地,由于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因素形成了形式各异的方言。而协作翻译教材编写的人员来自藏族不同地区,由于两地方言差异大加之翻译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了翻译教材中出现了很多
与藏语书面语出入很大的方言的现象。
        要解决名词术语不统一的问题,首先在翻译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时要以音译为主,以义译为辅。其次,在翻译专有名词时要把握音译的尺度,应该尽量采取大众接受度较广泛的译法;要解决教材中方言问题,要制定统一的翻译标准,尽量使用书面语,尽量减少使用太过生僻的方言用语,要统一协调不同地区的翻译工作人员。[2]
        二、汉藏翻译教学体系不够健全
        中小学汉藏翻译侧重于笔译,对学生口译的要求比较低,而且汉藏翻译课的目的仅仅是提高学生翻译的技能,而没有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学素养,从而达到为培养专业译者打好基础的目的。


此外,汉藏翻译的课程设置单一,考评方式不合理。老师往往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对课程的设置往往只是传统教学,没有借鉴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的考核方式也只是线下考试,这种考核方式很难完全检测学生的综合素质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与汉藏翻译研究体系不够健全、中小学基础教育比较薄弱有很大关系。由于过分依赖两种语言互译的手段,使得翻译教学中教师充当着双重角色,而学生却很难真主参与进来,这也是一个不利因素。
        解决对策:第一,改革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质量。合理设置课程,增加译本分析、翻译名著欣赏、译本比较和各种应用文体的翻译练习等内容。此外,课程的设置要做到形式生动、内容丰富,富于趣味性,要切合语言的发展变化,做到与时俱进;第二,进行考核机制改革,做到重能力轻形式,实践轻理论。可以开卷、闭卷结合考,还可以采取现场翻译、辩论、小组合作考核等新形式评价学生成绩。此外,还可以让学生互评和老师点评相结合,把平时表现也纳入成绩考核系统。
        三、缺乏专业的师资团队,教学方法陈旧
        就目前的情况来讲, 藏区民族院校的翻译教师很多都不是从专业的汉藏翻译专业毕业, 大多数是在学校教师资源缺乏的情况下自学汉藏翻译理论从而从事这门工作。所以说, 他们大多数都没有进行系统的、专业的学习汉藏翻译这门学科, 都属于经验之谈, 没有过多的理论基础作后盾。老师的教学方法比较陈旧,在课堂上讲述的大多数是脱离语境的句子,学生在翻译实践中依赖字典和电子设备,从而生硬地照搬词意,无法达到根据语境灵活
处理的效果,导致译文生硬。
        汉藏翻译教师队伍薄弱与汉藏基础教育缺乏有很大关系,现在还未形成完整的汉藏翻译教师人才培养方案和体系。教学方法陈旧则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水平有限有很大关系。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加强翻译教学队伍的建设:教师要注重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要注重提高自身的翻译水平,加强翻译的实践经验。相关教育局也应该加强对教师翻译水平的检测和考核,定期组织培训和学习,提高教师准入标准;改革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利用多媒体教学,助文学作品、影视作品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学生集体讨论并展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信任关爱学生, 培养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不仅传递了知识和信息, 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要注重情感教育, 做到尊重学生、热爱学生, 宽容和理解学生, 让学生心悦诚服。注重实践教学,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翻译实践活动。教学中运用演绎法 ,把最重要的、最常用的和带有普遍性的理论知识、翻译方法、翻译技巧运用于丰富 的实例中 ,通过对原文和译文实例的词性、词义、成分、 句型、句式、逻辑关系和意义、语体色彩、翻译方法、翻译 技巧等的分析、比较 ,让学生了解翻译的基础理论知识 , 掌握最常用的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
        本文解析了我国汉藏翻译的现状及其背后深层的原因,提出了相关解决对策,作为一个基础汉藏翻译教育工作者,希望这些建议能对今后我国
汉藏翻译教学的改进起到一定作用。
[1]许均, 穆雷.翻译学概论[M].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9.
[2]刘重德.西方译论研究[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3:134-1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