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黄海学院 刘玉清 266427
摘要: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课题,任何国家和地区都存在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加之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使这一问题更加凸显。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比较了不同时期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并分析了产生就业难问题的主要原因,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新时代 就业 思考 探索
1.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
自1999年开始,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数量逐年扩大,使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进入到了大众化阶段。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渐露端倪,并成为近几年突显的社会问题,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200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仅有108万人;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631万人,比2000年增加了523万;2020年高校毕业生874万人,同比增加40万人,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就业形势紧张的现状已很难避免。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就业问题可能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也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就业问题是所有大学毕业生面临的首要问题,因为当前我国正处在人口总量、劳动就业人口总量的高峰期,劳动就业人口总量接近峰值。大学生就业压力则可能使就业结构矛盾更加突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古就有尊崇教育的优秀传统。而今天我们培养出来的高材生却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的需求,这是一个值得大家探究的问题。
2.大学生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
大学生就业问题从侧面反映了整个社会就业问题,任何国家都存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但是当前我们面临的这个问题比较严重。因为我国人口基数大,受高等教育的人口逐年增加,势必会造成就业问题日益严峻。目前全球受疫情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没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完全满足日益增长的大学毕业生需求。
2.1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结构性矛盾影响就业状况。
导致就业难最根本的原因是经济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地区差距的扩大所导致的区域结构性矛盾。大学生就业难处于“两难”境遇:一边是毕业生想去的地区和单位不要毕业生或毕业生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另一边经济发展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和边远地区、贫困山区及乡镇长期招收不到应届大学毕业生。
2.2是国家就业制度和相关政策法规不很完善。
用人指标、户口、档案等问题,导致一些大学生放弃既有机会,用人单位招不到人。三是就业竞争激烈,市场达超饱和。大学生毕业人数的不断增加,然因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岗位数绝对减少大学培养的学生不适应市场的需要等,使他们在求职择业竞争中处于劣势。
2.3社会壁垒影响大学生就业。
就业市场分割的现实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近年来,毕业生自主择业已成主流,而户籍、档案等一些因素仍然是大学生就业的绊脚石。许多在找工作的大学生都有“非本市户口免谈”的经历,由于没有用人单位所在地户口,使大学生与许多好的工作机会失之交臂。国家就业制度和相关政策法规不很完善。用人指标、户口、档案等问题,导致一些大学生放弃既有机会,用人单位招不到人。
2.4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仍存在差距
高校的专业设置缺乏主动性,往往依据自身师资条件等,专业设置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严重,造成供给结构失衡。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内容陈旧。对于实用性强的技术岗位招聘,很多单位在通过与学生面试中反映,高校部分专业课程设置无法与单位实际需求相适应。
忽略职业素质培养对学生的影响,很多高校根据专业的不同开设了赏析课,却没有高校在课程中设计职业素质课。这让许多高校毕业生在工作中连最基本的职场礼仪都不了解,为自己职场发展造成了障碍。
2.5大学生综合素质与社会需求脱节。
当代大学毕业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有待加强:专业知识不够扎实,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能力水平不高,特别是实践动手能力不强;综合素质有待提高,难以胜任更高层次职位的需要;部分学生缺乏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较差,缺乏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有些学生在为人处事方面还存在种种缺陷。
另外大学生自身定位不准确,缺乏对自我客观科学的认识,不能客观认识自己的能力。大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社会需求不关心,对职业目标模糊,不能很好地将自己所学专业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部分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不能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环境,过高地追求超越自身素质的职业和社会提供的条件,缺乏正确的择业定位。
3.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应对策略
3.1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机制,促进就业。
通过各项鼓励人才合理流动的政策,消除户籍、档案等人为限制毕业生自由就业的障碍,加大对支边、支农的引导和扶持力度,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政府应注重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协词增长。经济的发展不只是一味地追求GDP的增长还要增进人民的福利。国家应该构建以大学生就业为核心的公共政策体系,努力扩大就业,在有的时候还应该不惜牺牲一点经挤增长速度栗保证大学生的充分就业。
3.2政府应加大对企业的引导和规范。
企业是消耗大学生的第一大基地,所以政府应通过合理的优惠经济政策来引导企业吸收大学生就业、通过法律法规已经其它政策来规范企业行为,从而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3.3利用市场经济来推动和加快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
在专业设置上要改造传统专业和基础学科,加大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的专业建设力度,适当减少专业数量和专业知识课程扩大专业知识面,使得专业设置更加优化;在人才培养上,高校应该打破学科壁垒,加强各学科的融合,建立学用结合的培养体制,依据企业需求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决定性环节,加大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
3.4全方位提高大学生素质。
高校在推动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同时,要狠抓教育质量,注重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教书应先育人,学校在育人方面要加大投入、加强引导。高校还应该加大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让学生有目标地安排大学生活,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
4.小结
疫情对全球经济形势造成了很大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形势更加不容乐观。为了更好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高校要在职业规划教育、自主学习教育、实习实践教育以及信息支持方面加强工作。大学生也应当为自己的未来早作准备,认清当前的外部环境,明确自己的目标,找到理想与现实的交汇点,通过提高自己的各项素质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
作者简介:
刘玉清(1980年11月11日),女,汉,山东单县人,青岛黄海学院,助教,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创业及职业生涯规划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