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青白江区清泉学校 段伟 610307
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依据中学生的心理情感特征,发挥教师“主导性”作用,有针对性地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更好地达成历史课堂的三维目标。
关键词:都江堰 情境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人只有对所学的事物产生兴趣,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学生而言,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重要前提。历史,是过去了的人类活动的记录,是历史人物和人民大众活动的遗迹,既不会重演,又无法实验。但是,历史都具有突出的情景性,要把过去的历史现象重现在学生头脑里并使其形象化,形成具体、清晰的历史表象,并使学生在表象的基础上进行体验、想象,开展思维活动获得正确历史知识并有所创新。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历史情景是当今历史学科重要教学方法之一,本人发现创设历史情景的知识点能让学生保持乐知者的角色,有助于学生课堂有效记忆,更易达成三维目标,如果运用得当,会收到令你想像不到的效果。下面本人就以自己在川教版《成都历史——都江堰的修建》中的教学设计为例介绍自己的感受。
导入新课
导语:让我们先把时间倒回到战国时期公元前356年,在这一年秦国发生了一场著名的变法运动。设问:是什么变法呢?(学生集体回答)对,就是商鞅变法。转眼间时间过去了几十年,。这个时候秦国已经到了秦惠文王的统治时代。经过了商鞅变法的秦国此时无论从经济上还是军事上都变得非常强大。但其一统天下的时机尚未成熟,所以这时的秦国着重巩固后方。于是就有了都江堰工程的修建,进入我们今天的课堂:成都历史之——都江堰。
【感受情景】:精心设计导语,导语通过对《商鞅变法》复习,让学生从潜意识里认识到商鞅变法与秦国强大以及对马上要学的《都江堰》之间的关系,明确历史知识的联系性。同时导语很自然的将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引入到那个群雄逐鹿的特殊年代里,为后面的情景创设做好铺垫。
第一步:学生自学
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阅读教材,对本节课知识形成整体印象。
第二步:目标定向
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本课要掌握哪些方面的知识,明确并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道都江堰修建的时间,和修建者。
(2)了解都江堰三大工程的名称。
(3)理解修建的作用,以及“造福万代子孙”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第三步:教学活动一:观看视频《天府的记忆》中的《在水一方》,感受都江堰工程的伟大。
【感受情景】:我们不断的给学生灌输都江堰是个伟大的工程,但究竟有多伟大?难道中国就没有其他造福万代子孙的工程了吗?学生对秦军的伟大只是停留在想像层面,通过《在水一方》的视频创设历史情境,学生如同历史的见证者,更形象直观的感受到了都江堰的伟大之处,为后面秦扫平六国做好了巨大的贡献。直观教学和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再现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把学生引入与课题有关的历史情境中,让学生“身临其境”进入角色,从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系统,从而诱发学生的学习历史兴趣。
1、明确都江堰修建的时间,修建者:
(1)看完视频后,利用学生观后的震撼情绪紧接着用课件动态展示出都江堰的全貌,使学生马上就知道答案了:战国后期,李冰父子
过渡:通过刚才的视频短片我相信大家已经深切的感受到了都江堰的伟大,那么在伟大的工程背后还隐藏着什么更深层次的影响,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请进入我们的第二个教学活动。
第四步:合作学习
1、生生合作(进入教学活动二):
分组讨论:都江堰的影响是什么?
以下为预设答案:
(1)当时:秦的统一
(2)现在:都江堰的作用
(3)与同时代修建的长城比较(可在课后思考)
……
【感受情景】:经过前面一系列的情景创设,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被激发起来了,思维也开始活跃起来了,我趁热打铁,立即给学生抛出讨论题目:都江堰的修建对秦到底有什么影响?除了我们看到的可以解决粮食后勤问题外,还有没有更多隐藏在背后的影响?学生立即开始结合教材内容(包括联系前面已学的内容)展开思考和热烈的讨论,得出的结论让我很惊讶,比如有一位学生提出秦国修建都江堰之后,掌握了非常有利的地理位置,地处西部,可以顺岷江沿着长江而下,威胁六国中强大的楚国,进而统一整个南岭,加强将来对南岭的管辖,这位学生甚至还引出了灵渠的修建,甚至还有后来隋朝结束分裂,统一中国也是先占据了四川,进而统一中国的。这个答案是我根本没有想到的,很有见解,我为学生能有如此的见解鼓掌,这样教学效果开始显现。过渡设问:都江堰修好了,当时起了巨大的作用?可他转眼一想,两千多年过去了,现在的都江堰还有作用吗?这是我们本节课的难点,为了便于大家更容易理解这一问题,我们通过一个师生角色表演来完成学习。
2、师生合作(进入教学活动三):师生互动,角色扮演。
表演设计方案:
时间背景:抗日战争
史实背景:日军成都大轰炸
角色1:日军司令官——扮演者:老师
角色2:众日本飞行员——扮演者:部分学生
表演内容:日本轰炸都江堰
会议地点:教室
角色对话稿:
教师(日军司令官):今天我们要对中国的大后方成都进行大轰炸,我看了地图成都西北方向不远,有一处水利工程,只要把这个地方炸了,成都就全部淹没了(演绎历史)
学生:(分工,进入角色)
学生(领航员):请大家上飞机,目标成都西北方向——都江堰
众学生(日军飞行员):是。
老师(日军司令官):打电话的模样,请报告现在的位置。
学生(领航员):已经飞到成都上空,10分钟后飞抵预定目标。
学生(领航员):报告司令官阁下,我轰炸机编队已经抵达预定位置,请下命令。
老师(日军司令官):开始,给我狠狠地炸。
老师(日军司令官):现在情况怎样,报告战果。
学生(领航员):报告司令官阁下,我轰炸机编队已经完成投弹任务,可
下面没有多少变化。
老师(日军司令官):什么,八嘎(日语)?
学生(领航员):这是一座无坝水利工程,再丢多少炸弹下去,对成都根本就没有影响。
老师(日军司令官):什么,八嘎(日语)?中国人的祖先太伟大了!
【效果感受】:通过以上的师生活动,学生更加感慨都江堰的伟大,当教学环节推行到这里,进入了本课的重难点知识:都江堰的影响,在这个时候,老师可以利用都江堰的水,引出正是都江堰的水造就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我们吃的水用的水,都是都江堰的。在这个地方可以展示一副四川地图,让学生看看都江堰的灌区有多大。。如果依然采用常规的讲法,学生既会觉得无趣,也会使前面的教学情景设计徒劳无功,显得有些虎头蛇尾。所以在这里我又设计了一个角色扮演,而且老师加入其中和学生共同完成,这无异于给课堂又注入了一支兴奋剂,孩子们的眼里闪烁着亮光。
我和学生们共同完成了这个表演,他们这些“飞行员”们都很快进入了角色,他们演的很投入,很放松,甚至有点专业范儿的感觉,和“飞行员们”相比,我这位“司令官”的演技就显得逊色多了,放不开,一点儿都没有“司令官”的架子,真是自愧不如,同时也被学生们所激发出来的热情和表现力所折服,课堂效果得以进一步升华。
课后思考:同时代修建的长城与都江堰到底谁才能够代表中国,谁才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象征?
【总结反思】
这节课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无论是从教学设计思路还是到教学流程的安排,在经过课堂的实际检验后我觉得有很多需要总结的地方。
优点:
1、在整个教学设计中贯穿情景教学,思路新颖有趣,适合初一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征。
2、整个课堂以学生自学和活动学习为主,充分展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探究性,符合当前形势下所倡导的课改要求,也充分体现了我校的新课堂教学模式。
3、教学活动形式多样,有自学、分组讨论、影片欣赏、情景角色表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让他们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感受到了学习的趣味性,由原来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究知识。
4、教学过程自然流畅,学习效果明显,尤其是讨论表演时学生给了我很多惊喜,让我真切的感受到了情景教学的魅力。
但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认为有以下不足的方面:
1、课件制作上没有做到少而精,有很多不需要展示的幻灯片没有删除。
2、由于是公开示范课,心里不免紧张,在一些教学环节的衔接过渡上没有做到收发自如而且语速偏快。
3、在师生合作的情景表演中,我作为日军司令官的扮演者未能够完全融入到角色中。
4、某些知识点未做到适可而止。
参考文献:
1成都市档案局编辑出版 《成都市城乡统筹档案文献资料汇编(2003)》(简称《汇编》)。
2、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3、影视资料大型文献片《天府的记忆》
4、余秋雨《都江堰》
【感受情景】:通过前面的导语和视频,学生已经完全融入到我设计的历史情景中,尤其是具有震撼力的视频,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了秦军的三大水利工程的巧妙,仿佛真的回到了那个大兴土木的时代。在形象的感受到都江堰的伟大后,学生马上就会思考,修这样一个伟大的工程,那么他们下一步会干什么?自然得出结论-横扫六国,然后紧扣课件动态地图,展示秦灭六国顺序,在情景中完成对秦朝统一和建立等基础知识的掌握,一气呵成。这样学习的效果肯定比一味的强调要求学生勾画、死记硬背的去学习要明显得多,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巩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