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生命教育探讨

发表时间:2020/10/27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5月   作者:陆保雄
[导读] 道德与法治是新课程标准下初中阶段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生命教育是素质教育明确强调的。

文山市第一初级中学  陆保雄    663099

摘要:道德与法治是新课程标准下初中阶段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生命教育是素质教育明确强调的。教师要在落实生本教育理念中将生命教育渗透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全过程,让初中生在学习道德与治知识中形成正确的生命观、道德观、法治观等,在健全人格中实现全面发展。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生命教育探讨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生命教育;策略
        引言:教师要深入、客观解读生命教育,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为手段,在渗透过程中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促使各层次学生在课堂内外实践中深刻感受生命的可贵、美好,在生命价值体验中学会尊重、珍惜、热爱、敬畏、超越生命,夯实道德与法治理论基础的同时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一、生命教育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相对枯燥,给学生的理解增加了难度,而且其内容多以文字描述为主,缺乏形象的解释,极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教师通过借助互联网技术,将枯燥、静止的课本知识变成有趣、动态的图片或者视频,在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同时,有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潜能,调动了学生对该门学科的学习兴趣。
        (二)改善课堂教学的氛围
        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在规范性和严谨性上要求非常高,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维和课程内容特征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容易按照局限性的教学流程和方法开展具体的课堂教学。从学生的角度上来讲,纯理论的单一教学内容和互动率很低的教学方法,会导致课堂教学气氛固定死板,对触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是一种障碍和阻力,不利于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取得。课堂生命教育是从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两个维度上实现提升和优化的综合性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元素和内容的丰富,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和认可,从而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教学模式滞后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初中教师往往采用固定的教学方式来传授知识,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这就使得学生课堂参与度与学习积极性不高,进而影响了课程教育效果。从教师的角度来看,道德与法治课程涉及诸多理论知识,教学任务较重,教师只关注教育目标的完成,没有切合学生实际来创新课程教学形式,使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氛围过于枯燥,直接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积极性,削了课程教学的效果。
       (二)重视度不够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进行,人们对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视程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人们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于文化课的投入力度远远大于对道德与法治德育课堂的投入力度,导致德育教学效果仍不理想,学生在道与法治德育课堂中掌握不到足够未来成长所需的知识和能力。
        (三)缺乏经验丰富的专业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者
         学校往往选择由其他学科的老师代上道德与法治课程,但这些老师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眼光,最终得到的教学效果也不如专业教师的效果好。综合来看,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课堂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未来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生命教育策略
        (一)小组合作探究和角色扮演, 课内实践中点亮生命教育
        实践是实现有效生命教育的关键所在,教师要在完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同时有效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法、角色扮演法,在课内实践中点亮生命教育,让各层次学生在体现主体地位中进行有效小组合作探究,在扮演不同角色中体验生命的价值,形成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等。
        (二)引入生命教育案例,整合教学内容与分层教学
        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合理筛选的同时将生命教育案例引入道德与法治课,深化整合教学内容的同时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在因材施教过程中落实分层教学,满足各层次学生学习需求,使其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分层中都能受到良好的生命教育;在掌握道德以及法治知识中学会正确对待生命。
       (三)延伸与拓展课内生命教育, 开展多样化社会实践活动
        教师要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内生命教育进行合理化延伸与拓展,在课外开展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校内外实践中深层次认识生命,在基础夯实、能力锻炼过程中拥有高尚人格的同时发展综合素质。
        (四)提高师德素养,注重言传身教
        初中阶段的学生极易受到身边人的影响和感染,而老师和家长是学生一天学习生活中接触时间最长久的人。想要构建道德与法治德育课堂,老师就要在课上课下都注意言行举止,要始终要以平等、谦逊的心态与学生相处,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平等相处、如何尊重他人、如何正确文明用语等等优秀品质,这样也有助于学生全方位提个人核心素养和道德修养。
        (五)开展课外实践,培养道德素养
        相比于理论教学,课外实践活动更能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增进他们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认识。因此,教师要将课外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放在重要位置上,在推进课程改革与创新的同时,满足学生对提升实践能力的追求。开展活动前,教师要了解与关注初中生的兴趣爱好,并积极与其沟通活动形式。在师生达成一致后,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明确实践活动的意义与教学目标,并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践行理论知识,使道德素养与法制观念更深入学生内心。
        (六)灵活应用互联网技术,推动道德与法治知识的传播
        在现代社会中,互联网技术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因此,教师也要灵活应用互联网技术,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更好地推动学科知识的渗透与传播。例如,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关注相关公众号,浏览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章,还有一些社会头条和微博资讯等,借助对这实际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结束语
        总而言之,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课堂对培养学生的生命教育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因此,师生要共同努力,早日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教育国情的核心素养教学之路,提升我国综合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朱文英.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分析[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9(10):169-170.
[2]沈薇薇.浅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J].长江丛刊,2019(23):150+155.
[3]王成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550-5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