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曾晓香

发表时间:2020/10/27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5月   作者:曾晓香
[导读] 数学中解决问题能力,是指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数学与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孟公镇光大小学 曾晓香 417600

摘要:数学中解决问题能力,是指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数学与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时,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开启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如何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呢?针对这一思考,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解决问题; 学生; 能力;
        一、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过去的教学中,学生要解答的问题都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的,直接提供给学生的,一般学生不主动给老师提问题。正是由于这些,学生在解题中想起的仅仅是一种表面的知识,而对解题起重要作用的思维方式,数学思想、情感、坚强的意志这些隐性因素不能有效地在学习中得到培养。所以,要使学生获得知识、方法、思想上的全面发展,有较强的问题意识,首先要设计生动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深入问题中。
        例如,我执教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在创境激趣这一环节中,以生活实例逛公园引入:我出示课件,美丽的公园,公园大门口摆放着五颜六色的鲜花,盆数都是整十数。我告诉同学们今天进公园需要买一张特殊的门票,根据鲜花提数学问题,由于低年级数学以加减为主,课堂上孩子们提问题的积极性非常高。同时在生动的情境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引领学生探索解题思路,培养学生良好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中解决问题教学的重要目标就是:“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为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引领,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体验,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使其在探究中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理清思路,弄清问题
        在小学阶段,运用比较多的解题方法,除分析法、综合法外,还有画图、假设、列表、枚举、倒推、转化、操作等。然而,任何一种方法都要以理解题意为前提。解决问题之前应该理清思路,弄清问题。经过有条理的思路,选择正确的解题方法,以便快速正确解题。
        例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例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师提示: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先算什么,该怎样算,说出算理过程。此时老师巡视,在小组内适当加以点拨:“6天里有几个3天”或“每天接待多少人”,小声提醒学生的注意。


这样大家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就能很快探究出解题的多样方法。
        又如,利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版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师先通过手指的间隔,再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学生讨论可能得出100÷5=20(棵)。此时教师要有效的导,因为老师的关键话语能激起学生的思维,师:“这里共有20个间隔,所以一共要栽多少棵树”。学生会根据刚才手指间的间隔,想到20个间隔,应栽21棵树。课堂的生成,有利于训练学生缜密、深刻、灵活的思维品质。因此我们教师要抓住课堂的生成资源,并利用好这些资源,有效进行教学。
        (二)通过各种形式交流思想,选择更优方案
        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得到不同的解题猜想.当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唯一时,就需要教师组织一定形式的数学交流,使彼此能从他人处得到更多的信息,得到更多的活动经验,在这个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的请学生进行辩驳,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只起到引导的作用,最终选择出最佳的解决方案。
        例如,在进行四则运算的简便计算时,只要计算正确,结果都对,可是我们要培养学生简便计算的能力,怎么办?展示对比是很好的方法,通过多次对比孩子们自己发现,简便运算即速度快有正确率高,何乐而不为呢?
        三、注重数学问题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强调数学应用,不全是回到测量、制图、会计等教学活动,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在生活中运用,教学中要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从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很多,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认为,应用题教学对于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实际教学效果往往不能令人满意。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是一个怎样的数学问题,常常隐蔽得更深,需要学生排除更多情节内容的干扰,把它抽象成数学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到底需要哪些已知条件,得由学生自己去寻找、识别,而且问题的答案往往不止一个,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合理的选择,因此,解答应用题的技能不一定都能迁移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总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数学问题的解决问题,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发展融为一过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实现解决问题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同步发展。日积月累,我相信学生一定会厚积而薄发,真正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J]. 杜华.  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 2010(07)
[2]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J]. 蔡海凤.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09(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