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德育体系构建评价调查报告

发表时间:2020/10/27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5月   作者:杨雅惠
[导读] 道德状况是由社会大环境及园校、家庭等各种小环境共同决定的,而园校德育教育经常被认为是青少年及幼儿道德成长的首因。

河南省信阳市息县教育体育局 杨雅惠  464300

调查时间:2020年8月
调查对象:课题小组对全县3所幼儿园、3所小学和5所中学进行调研。其中,3所幼儿园收回有效数据5份;2所小学收回有效数据3份;5所中学收回有效数据7份。
测查方法:问卷为主,访谈为辅。
调查人:杨雅惠
        道德状况是由社会大环境及园校、家庭等各种小环境共同决定的,而园校德育教育经常被认为是青少年及幼儿道德成长的首因。因为它们肩负着亿万家庭的希望,肩负着即将向党和国家输送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近年来,我县教育局和各中小学、园校都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研究探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基本上形成了以管理育人、教书育人、家庭育人、社会育人、环境育人、心理育人的德育工作育人体系,取得了一定成效。依据县教育局《县域中小学德育评价体系研究》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课题研究小组组织人员对全县德育体系构建评价工作进行了调研分析,现把近年来我县未成年学生德育的主要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德育体系构建及下一步加强德育工作的措施等内容报告如下:
        一、调查目的
        为进一步了解全县中小学及幼儿园德育工作基本情况,为了进一步寻求全县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德育工作管理与发展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应采取的有效措施,为了探索全县德育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努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县,深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切实提高全县未成年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不断强化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特对我县目前德育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
        二、调查步骤
        1、拟定调查的内容
        课题小组根据调查的目的,拟定的调查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德育工作的组织管理(领导机构、规章制度、物质保障);二是德育的队伍建设(德育培训、德育科研);三是学生的德育实践情况(德育课程建设、德育活动、心理健康、行为规范、三结合教育、校园文化);四是德育效果(师生道德素养、德育特色);五是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2、拟定调查的题目
        课题小组根据调查的内容,拟定了一些分别针对息县中小学、幼儿园德育情况的调查的题目。
        3、各校分发问卷调查表;并强调如实填写,按时回收调查表。
        三、调研的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不仅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现状有了全面了解,而且一批既重视德育管理又注重特色创新的园校典型脱颖而出,为确定今后全县德育工作目标和任务提供了有利依据,为实现我县中小学、幼儿园德育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多年来,我县不断强化德育工作,研究探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取得一定成效。县教体局、各园校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基本上形成了以管理育人、教书育人、媒体育人、家庭育人、社会育人、环境育人、心理育人、特色育人的德育工作育人体系。
        (一)德育工作的开展情况
        1、“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这些园校的共识,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普遍认识到位。
        园校大多设有德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一般有党委书记、园长、校长任组长,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政教主任,团委书记等人为副组长,年级组长和班主任为主要组成人员。“全员德育”的理念已经深入到各个园校,园校已经认识到“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事事、处处都能育人”。
        2、注重制度建设。
        为了从制度上保证德育工作深入持久的开展下去,许多园校制定了《师德考评实施细则》,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度;定期举办班主任培训班,不断提高班主任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育人能力;建立健全优秀班主任、优秀德育工作者评选表彰机制。一些园校针对教师制定了《优秀教师评比方法》《师德标兵评选办法》《优秀年级组评选办法》《文明办公室评比方案》等等,以规范教师行为,要求教师以身作则,做学生表率,塑造良好的师德形象;针对学生制定了《学生一日常规》《课堂常规》《文明班级标准》《文明学生标准》等,严格评比,在评比中找差距,在评比中得到提高。
        3、注重教师师德的培养。
        我县中小学、幼儿园普遍开展“讲师德、塑师表、铸师魂”活动,把师德建设与教师的成长结合起来,坚持落实“师德承诺制”和“师德一票否决制”,把教师的师德和“评优评先”考核挂钩,保证德育队伍的纯洁性。活动中,大家认识到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要时刻注意自己言行的示范性,主动用自己的言行实践《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努力做到以崇高的理想引导学生,以健全的人格感染学生,以宽广的胸怀善待学生,以渊博的知识赢得学生。一些园校多次举办师德建设专题讲座,通过教师礼仪规范等方面的学习,时时提醒教师加强服务意识。
        4、坚持课堂教学为德育的主阵地。
        课堂是园校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不仅因为学生在课堂里度过的时间最多,也因为课堂教学内容是经过精挑细选出来的有针对性的内容,这些内容大多蕴涵着丰富而深厚的德育内容。课堂教学处理得好,对学生来说,将会是一种潜能的唤醒,心灵的触发,情感的陶冶,将是其他任何方式、任何途径不能取代的。将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5、注重环境育人。
        园校环境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能够体现一个园校的文化特色和氛围。许多园校积极探索实现园校文化特点的方式方法,充分利用校园的环境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创新班级文化、走廊文化、板报文化建设的新形式、新思路,科学绿化校园,让校园的每一草、每一木、每面墙,都会说话,强化育人氛围,培养学生热爱环境、讲究卫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集体、健康向上的良好品行。
        6、以养成教育为重点。
        息县中小学、幼儿园十分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他们普遍认为品德形成的基础应该是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因为习惯形成品格,品格决定命运。比如河南省息县第二小学制定了《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案》。以“五个教育”、“六个养成”为主要教育内容,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五个教育”既校纪校规教育、基本道德教育、卫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人生理想教育。“六个养成”即养习惯、养兴趣、养知识、养方法、养能力、养责任。通过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养成文明、健康、向上的优良品质。
        7、以学生活动为载体。
        息县中小学、幼儿园除了重视课堂教育外,还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将德育工作贯穿其中。一些园校以班为单位开展学习、纪律、礼仪、卫生、劳动、安全等各项比赛活动,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多数园校坚持周一升旗仪式制度。升旗仪式上除了加强常规教育外,十分重视加强长期目标的德育渗透,以丰富多彩的教育知识为内容进行国旗下讲话,内容包括校纪校规、安全、礼仪、学习、国情、时事等,短短二十分钟的升旗仪式,把爱国教育、理想教育、行为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既庄严实在、又有教育效果。一些园校还积极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读书对一个人品性的熏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倡导、指导学生读书的前提下,让学生收集健康、有意义、有时代性的图书进行学生间和班级间的交流,实现“我读一本书,他读一本书,我们共读许多书”的读书氛围,达到在读书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团结、互助习惯的目的。
        8、注重家校联系。
        德育工作的开展只靠园校是有限的,如果能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正确价值观的培养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园校都很注重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与沟通。通过走访、开家长会、开家长培训课等方式达到相互配合、相互了解,相互促进的目的。
        (二)德育工作中展现的亮点
        1、建立网络平台
        一些园校充分利用网络来加强与家长、社会的沟通。如息县第一幼儿园建立园校网站,网址向社会公示,让外界了解园校的发展情况,让家长了解园校的日常活动和园校的安排,家长对园校可以及时提出建议和意见,方便园校改进工作,对园校的发展非常有利。
        2、建立短信平台
        有些园校利用手机比较普及的便利条件,建立互信台,将园校信息及时通过短信的方式告诉学生家长,便于家长和园校沟通,了解学生的情况。
        3、建立班级文化特色牌
        这方面息县第二中学做的非常成功。学校要求每个班级要打造自己班级文化特色,并将其写在教室门口的特塑料框中,达到让其他人监督和自我提醒的双重效果。



        4、多媒体的广泛利用
        华中师范大学附属息县高级中学和八里岔乡中学已经实现了班班有多媒体。多媒体的广泛使用不仅大大增强了教学效果,而且还可以丰富学生们的课外生活。中学规定,晚上7:00-7:30全校师生必须在教室里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让全校师生关心新闻,了解国内外大事。
        四、当前我县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在各区、县(县)教育局的高度重视和园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县德育工作得到了明显的加强,出现了一些新的局面。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智轻德的片面认识依然存在
        一是全社会对园校德育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认识不足,“重园校、轻自教,重知识、轻德行”的现象仍然存在。二是部分家长对园校的德育工作认识上有误区,在应试教育普遍盛行的时下,许多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较为严重,普遍存在“重智轻德”倾向。三是个别园校领导对德育工作重视不够。认为园校工作硬件建设、教学质量、学生的成绩上去了,安全不出问题,园校的德育也就无可指责了。认为德育是虚的、软的,升学率是实的、硬的,不愿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花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上。
        (二)德育工作方法和手段缺乏创新。
        一是部分园校德育工作的管理水平还停留在表层,没有深入了解园校教师和学生的思想状况,不研究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二是对学生评价缺乏综合性引导。教育内容与生活脱节,很多形式上的德育活动因脱离学生实际成了无效劳动,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相互之间缺乏有机衔接。特别是农村九年一贯制园校的德育管理工作更需加大工作力度。三是由于受安全因素的影响,园校德育工作以“不出事”为最高标准,部分园校很少给学生创设亲身感悟与实际体验的机会,只有课堂、园校的空间,导致学生很难有震撼心灵和刻骨铭心的教育实践,使原本实践性很强的德育成了简单的概念灌输和纯粹的道德说教。
         (三)德育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一是德育课教师队伍基本素质需进一步提高,部分园校德育课教师专业不对口,还存在兼职其他学科现象。在这次调研中,在60多节德育课中,有近1/3的课不合格。二是班主任作为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工作压力与政治待遇及经济待遇不相适应,特别是班主任津贴很低,各园校对此反映强烈,严重影响了班主任的工作稳定性、积极性。同时,对班主任校本培训缺乏实效,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和育人能力还与现实要求不相适应。三是“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信念在教师队伍中缺乏,还有少数教师道德失范,品行欠佳,园校对师德的评价考核体系不健全。
        (四)学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有待提高。
        这次调研显示,目前我县学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部分学生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责任心不强,缺乏自理自立、自我保护意识;二是部分学生的心理存在一定的障碍,耐挫折能力差,青春期心理问题严重;三是部分学生的价值取向存在务实化、功利化倾向,爱攀比,贪图享乐,不能吃苦现象严重;四是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厌学迷恋手机现象突出。
        (五)家庭与社会的不利因素削弱了德育工作。
        一是家长不良行为的负面影响。不少家长的主要精力都花在赚钱上,缺乏健康的生活方式及正确教育方法,不良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出污泥而不染是非常困难的。随着单亲家庭、外来务工家庭的增多,这些特殊背景的学生教育面临着新的问题。二是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对中小学生影响很大,部分学生社会公德意识较差,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还没有养成,学生对美与丑、 善与恶、是与非的分辨能力还需进一步增强。三是社会对手机管理不到位,手游等内容严重危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五、德育评价体系构建及落实情况
        (一)德育课程实施效果评价
        全县大部分中小学、幼儿园德育课程实施制定了具体做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把《德育学堂》纳入了学校德育课程体系中,做到精心组织安排,党支部书记分管,教导主任负责下载内容,班主任具体落实,利用班会或其他时间积极组织班级学生收看每一期内容。
        2、将《德育学堂》安排进了班级课表,并加强了班级和学生收看情况的检查指导,保证所有学生及儿童能够每一期观看,从而切实落实好《德育学堂》进课表、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3、组织学生撰写观后感或观看体会、办手抄报等,对学生观看学习情况进行了检查考核。
        4、选取《德育学堂》的内容,作为学校少先队等活动的内容,把《德育学堂》纳入了班会、队会、晨读、升旗仪式等各项活动,开展了主题教育。
        5、将《德育学堂》《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纳入德育课程体系是长效性工作,学校对此项工作落实的过程性资料进行了整理存档和资料完善。
        (二)德育队伍培养效果评价
        全县中小学、幼儿园都设立了德育副校长。中学设立了政教处,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和团委。小学设立了德育处和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教体局每年都要组织德育副校长、政教主任(德育处主任)、大队辅导员、团委书记以及班主任等个层次的培训。尤其是班主任培训每年不少于3次。使他们很好很快的适应了岗位职责,为我县德育工作的整体提升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县域内的学生德育素质评价工作的开展情况
        学生的道德素质评价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县各中小学、幼儿园目前还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评价体系,要建立这样的体系,需要一个长期的探索、研究的过程。就目前而言,大多数园校是通过对学生的日常观察,通过家访、社会调查,对学生德育素质做出初步判断。
        六、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整体构建园校德育体系,注重德育工作的系统性。
        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四个学段,设计每个年级的德育内容,通过活动育人、管理育人、组织育人、教书育人、心理教育育人、家庭育人、环境育人、信息育人的方式,园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从整体上对学生施加影响,从而保证学生思想、行为、心理等方面健康发展。
       (二)加强宣传教育,积极互动交流
        要变被动宣传为积极主动宣传,采取多种渠道宣传德育成果,提高自身知名度,多争取外界资源的支持,并改善德育条件促进自身发展。鼓励具有典型德育活动经验的园校走出来,与更多的园校交流,分享自己园校的德育经验,增进与其他县市兄弟园校的交流.实行优势资源互补。使得我县代表性的德育活动为外界所知道.并得到广泛学习。
        (三)继续加强园校德育工作队伍建设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关键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要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教书育人、以身立教的社会使命感,加强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的责任意识。要进一步贯彻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定期进行师德教育和检查,把“德育工作”作为教师考核内容,加大考核权重,对在教书育人方面做出显著成绩的要予以表彰,对违反职业道德的要严肃处理。积极深化园校人事制度改革,实行教师竞争上岗,对不能履行岗位职责、“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教师,坚决调整出教师队伍。在科学定编设岗,严格考核管理的基础上,建立教师队伍的公平竞争机制、有序流动机制和有效激励机制,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四)建立德育评价机制,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
        学生德育评价采用学生互评和教师集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学生评价的意见为基础。首先由学生互评,形成学生的评价意见;然后由任课教师组成的教师评价小组对学生评价意见进行认定;最后由园校确定最终的评价结果。
        (五)继承传统,勇于创新
        任何一项活动若要想永葆生命力,都离不开继承和创新。在继承优良传统的情况下.不断探索新的德育教学方式,做到与时俱进,像对人类影响越来越大的互联网载体,德育活动可以充分利用起来。园校可以在网上独立开辟一个特色活动的专栏,与外界加强联系和沟通,让德育活动影响范围更广,要让更多的人都能参与进来。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抖音短视频等形式,将园校的概况以及园校开展特色德育活动的历史渊源、所获成果之类的文字及图片资料上传到网上,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在这个过程中尽量让学生参与进来,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
       (六)积极探索课程改革新形势下园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我县德育将全面开发分别面向园校、家庭、社区的德育活动,并利用家园、家校联系制度、校外辅导员制度、德育实践基地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德育工作的整体实效。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的课题《县域中小学德育评价体系构建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0YB13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