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课堂的构建 袁兴

发表时间:2020/10/27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5月   作者:袁兴
[导读] 素质教育下的核心素养不同于知识素养,它不仅包括了对知识方面的认知,还包括情感认识、基础价值观等方面的认知。

重庆市黔江区沙坝镇中心学校 袁兴 409000

摘要:素质教育下的核心素养不同于知识素养,它不仅包括了对知识方面的认知,还包括情感认识、基础价值观等方面的认知。总的来说,核心素养主要包含对学科知识内容的认知和道德情感方面的认知,具体表现为知识底蕴、科学精神、探究精神、道德素养、法治精神、实践创新等六大基本素养。基于此,对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课堂的构建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初中
        引言:基于道德品质、法治观念、心理健康、文化自信、人生价值等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我国不断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念以及人格塑造的重要阶段,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教材教学内容时,也应该进一步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但从教学成果上来看,关于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方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学生难以有效掌握课堂内容。
        一、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课堂的教学现状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进行,人们对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视程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人们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于文化课的投入力度远远大于对道德与法治德育课堂的投入力度,导致德育教学效果仍不理想,学生在道德与法治德育课堂中掌握不到足够未来成长所需的知识和能力。除了重视程度不够外,我国还缺乏经验丰富的专业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者。学校往往选择由其他学科的老师代上道德与法治课程,但这些老师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眼光,最终得到的教学效果也不如专业教师的效果好。综合来看,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课堂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未来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价值
        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念和人格塑造的特殊阶段,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提升个人的道德素养,规范个人言行举止。要求教育工作者能够结合学生个人发展的真实情况,有所针对性的为学生如何强化思想道德建设提供综合性意见,帮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学习、生活中挑战。同时,帮助孩子沿着正确的发展道路前行,传承我国优秀传统美德,以正确的态度去发现和探索这个世界,这也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价值所在。
        三、核心素养下如何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
        (一)整合生活元素
        初中生已经有了强烈的“自我意识”。他们不仅像小学生一样对现实生活充满好奇心,而且有极强的参与积极性。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虽然对教材资源进行了优化设计,但还应让学生的生活问题成为教育主题,进而让教材资源得到学生现实生活的验证,让学生的生活问题成为共享资源。初中教师面对的是多变的学生群体。他们的个性化问题可以在教师的解读过程中生成共性。而要想推行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教师就要在备课阶段下功夫,以初中生的实际生活为出发点,以学生的生活感悟和人生体验为参考内容,将学生身边的真实故事融入教学内容,将生活化的场景搬到课堂上来。此外,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加大创新力度,用身边的故事和案例丰富教学内容。例如,在讲授有关学生成长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调查研究、讲故事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教师的工作状态。


这也是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体现。当前,师生之间、家校之间往往问题频发。教师苦口婆心式的说服教育已经很难取得预期效果。明明学校教育的空间、时间被占得满满的,为什么还会出现这种问题呢?就是因为学生没有“亲眼看到”,而只是“亲耳听到”,就是因为学生只是知道“结果”,却没有经历“验证”的过程。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整合生活元素,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真正产生“原来如此”的生活感触。
        (二)激发初中生的法治理念
        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主要是为培养初中生的法治认知,让他们重视保护自己,知道大家都生活在法治国家,遇到问题运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进一步培养和提升了初中生的核心素养,同时有效地实现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目标。例如:任课教师在教学做守法的公民这节时,在授课过程中,可以让班里学生详细阅读课本内容,以其中的案例开展课堂教学。该案例是说17岁的初中生持刀抢夺被判刑,任课教师可以通过这个案例给学生设置问题。如这名初中生的抢夺行为对吗?他受到了什么样的处罚?等等,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讨论。最终学生就会总结:他的行为触犯了我国的刑法,他会受到刑法的制裁;如果遇到这样的事情,应该立即报案。这时,任课教师接着再进行提问:“你们现在已经知道了这样的行为应向警察报案,那么,如果你遭遇了碰瓷,可是你又急着离开,碰瓷的人向你要几十元呢?”有的学生就会说给了,因为钱也不多;也有的学生回答说不给,要抵抗这样的行为,因为这也是犯罪。
        (三)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课堂
        道德与法治德育课堂的最终教学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德育素养,以便他们能更好地在社会中生存。教材中的很多内容也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而设定的,因此将理论联系实际、创设情境教学课堂也是构建道德与法治德育课堂的一个重要方式。例如,七年级下册教材第二单元《做情绪的主人》就可以创设情境教学课堂,老师先将几类常见的基本情绪罗列出来,让学生对应在每一种情绪里举例。对于学生模糊不清的情绪,老师可以重点带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观看电影电视等方式多感官去感受。老师还可以将学生分为讨论组和观察组,给每一个组别布置不同的任务,讨论组在讨论问题结束后要记录下刚才讨论时的感受和对其他人的评价,观察组要记录下讨论组在讨论时每个人的情绪变化和处置方法,两组相互交换意见,让学生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性格。这样,老师才能根据每个人的性格有针对性地教授情绪处理的方法,从而达到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德育教学目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落实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应改变立足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而促使初中生在当前的学习、生活中积蓄迎接未来挑战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将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作为开展教学实践的主线。
参考文献
[1]陈大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路径分析[J].启迪与智慧(中),2019(11):95.
[2]张增庆.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思考[J].山西教育(教学),2019(11):52-53.
[3]马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塑造[J].中华少年,2019(32):281+2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