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许瑶
江苏省宝应县安宜高级中学
摘要: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性较强的基础学科,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多含有丰富的美育因素,也正因其特有的审美特性,语文教学一直被视为实施美育的重要载体。审美感知力作为审美的初级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从不同角度渗透培养,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与鉴赏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审美感知力;培养策略
引言
审美教育理应贯穿高中语文教学的各个阶段。大多数语文教师重视学生智力的开发,力图推动其全面发展,但却忽视了对学生审美感知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审美能力,难以通过感知形象、体验情感的方式来发现美、品鉴美。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心理特点,结合教学实际,最大化地发挥语文教学提升学生审美感知力的作用,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
1赏析环境描写,提升审美水准
优美的语言有着无穷的魅力,在课堂上朗读优美的语言有助于打造独具美感的高中语文课堂。优美的语言不仅来自于学生和教师对文本的“美解”,也来自于高质量的文学作品所描绘的让人心向往之的意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描写环境的语言,沉醉其中,入境赏美。例如,在教学《故都的秋》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收集有关北国、江南秋天的风景图,在讲解之前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预先激起审美意趣。此后,教师尝试配乐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故都之秋“清、静、悲凉”的特点和作者对故都之秋的眷恋之情,以及作者内心深远的忧思和无法排解的孤独感。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朗读技巧的指导,如在朗读前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分析作品的结构层次,注重朗读中的停顿和语气。教师可以先范读,再让学生根据个人理解自由朗读,从而使其融入作者所描写的美景中,并根据自身体会,用语言或是肢体动作表达对这充满美感的环境的喜爱,它可以是“低沉的呼喊”,可以是“闭眼高喊”,甚至可以是“在教室里漫步”,这些都源于学生个人对文本的解读,是学生内心状态的真实表达。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故都秋景,美的不只是环境,当学生沉醉在这美景中时,他们也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对故都深深的眷恋之情。
2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学生对美的体验
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还必须要加强学生的审美体验。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教育的目的,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就必须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审美潜能,不断激发学生的生命意识。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在展开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分层教学。
首先,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仔细品读文章中关于自然风景的描写,在脑海中直观地感受自然景物的美好,增强学生的文字体验感。比如,在学习《离太阳最近的树》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阅读作者对红柳树的描写,分析作者在描写的时候利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然后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进一步增强对文字的体验感。
其次,教师还要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的美。这就需要教师深入剖析和讲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剖析文章的写作背景,把教材所渗透的美育因素充分展现出来。
当学生阅读完《离太阳最近的树》这篇文章中所有对景物的描写之后,教师还要带领学生分析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进一步领悟文章主旨,即:学会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热爱自然,珍惜生命,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这样可以促进学生良好品格的养成,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最后,教师还要让学生感悟艺术之美。高中语文教材的内容都是经过教育专家精心挑选,将最具有教育意义和最丰富的艺术之美包含在内。因此,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将课本教材中的艺术美,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通过播放音乐、影像资料、纪录片等,将教材内容更加立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艺术的魅力,自觉地学会欣赏美、享受美。
3善于挖掘美育因素,发展审美感知力
情感是教材文本的生命线。语文教材中选编的课文多是经典美文,都是文章作者依据美的法则创作的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其中不仅包含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还彰显了语言美、意境美、结构美。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情感因素和审美元素进行挖掘,在深入感受和体验文本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尽快理解文章内涵,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敏锐性,从而促进学生审美感知力的发展。
4研究教材,在阅读中把握美育因素
中职语文教材中有着大量的优秀文章,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这些因素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去通过阅读来挖掘。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地钻研教材,才能准确找出文中所蕴含的美育因素,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用优秀典籍陶冶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准确把握学生的阅读特点,将美育因素适当地渗透给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体验和感受阅读中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比如,在学习《致橡树》这首现代诗时,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多次阅读来找出关键的词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诗句,找出诗句中蕴藏的美育因素。其次,教师要为学生播放音乐并朗诵全诗,让学生感受诗的意境,将学生带入诗情画意当中,反复揣摩诗人的情感。最后,为了进一步挖掘和探索诗句的美育因素,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脑海中的风景通过绘画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认识,让学生进一步挖掘诗中的文化内涵,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
结语
总而言之,要想体验美,欣赏者必须亲自去感受、品味对象的美,教师切不可用自己的审美感知代替学生的审美感知。高中语文教师要注重提升个人的审美感知力,营造审美氛围,将学生引入美的殿堂,陶冶美的心灵,播下美的种子,使学生“任尔东西南北风”,永远葆有超越时代和社会的审美品质。
参考文献
[1]吴玉梅.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甘肃教育,2007(21).
[2]孙钊.高中小说阅读教学的审美教育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6.
[3]张治中.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审美教育初探[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7(3).
[4]王海兰.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的价值与策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