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与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8期   作者:钱小云
[导读] 新课改下,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为最终目标。教学期间,结合不同知识,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钱小云
        江苏省无锡市育红小学 214001
        摘要:新课改下,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为最终目标。教学期间,结合不同知识,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本文对于核心素养、数形结合等内容进行阐述,并对数学教学中该思想的渗透价值加以分析,明确数学教学中该思想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思想渗透

引言:在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主要是依照数字、图形二者之间关系,从教学角度出发,灵活转换和简化问题,让学生更加容易学习知识。教学实践中,利用该思想,辅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解决实际问题,理解算理知识等。因此,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价值,需要教育者对该思想的应用路径深度探索。
一、核心素养和数形结合相关介绍
(一)核心素养内容
        核心素养为综合能力的体现。在数学教学中,主要指学生在学科知识方面的能力。核心素养表现在学生计算能力方面,对于数学语言的理解能力方面,对于数学信息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方面,对于复杂情境当中应用数学知识求解问题的能力方面。小学阶段,为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关键时期,教学过程,需要将核心素养相关要求贯穿于数学课堂当中,选取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水平,完成核心素养教育目标[1]。
(二)数形结合
        数形结合主要研究对象为图形、数量,可通过图形将数量关系描述出来,或者利用数量关系说明图形信息。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能够精准抓住解题关键点,并将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以及空间关系呈现出来,顺利解决问题。
(三)渗透意义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形结合这一思想能够将数学知识的难度降低,有助于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理解。与此同时,还可使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让学生发散思维,深刻记忆知识。数学教学中,充分运用数形结合这一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由于数学知识的逻辑性相对较强,若学生基础薄弱,可能对于部分抽象知识的理解存在问题,巧用数形结合能够使用图形的方式,将抽象数学关系呈现出来,简化问题,帮助学生顺利理解,加上课堂上使用多种方法,将数形结合思想渗透其中,能够为学生增添学习乐趣,主动参与课堂中的各个学习活动。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和应用
(一)数学概念中渗透
数学教学中,存在大量概念知识,由于数学学科知识本身具有逻辑性和抽象性等特点,并且知识之间的关联性较强,学生对于部分数学概念的理解可能较为困难。由于小学生在认知、理解等能力的发展方面尚未完善,因此,在学习数学知识和解决问题时,难以正确应用知识。对此,教学过程,可以数形结合,辅助学生理解、学习数学概念。在此期间,可利用多媒体呈现生动图片,还可利用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理解抽象概念,借助数形结合,将数学概念本质和原理等呈现出来,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对于数学概念有更加深入地理解。
例如:讲授“认识乘除法”知识时,为让学生对于“乘法”概念有透彻学习,运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呈现“小船”的图片,每只小船上能坐4个人。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有过去公园中划船的经历,因此,对于图片中的内容理解相对容易,之后,教师再展示2只小船、3只小船,让学生进行思考,“2只小船可乘坐多少人?3只呢?”学生已经掌握加法概念,能够结合情境给出答案“2只小船能够坐4+4=8人”,“3只小船能坐8+4=12人”,对于学生答案,及时鼓励,“同学们计算得十分准确!”请大家继续思考“如果有10只小船,那么能坐多少人?”部分学生发现要列出9个算式才能计算出来,过程较为麻烦。

此时,教师可顺势引导,“有没有一种简单的运算,将此类问题的求解方式快速表达出来呢?”之后,将乘法概念顺利引入其中。“1只小船可以坐4人,10只小船可以坐4×10=40人。”甚至还能求出50条、100条船坐的人数[2]。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思维特点,使用图形,将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呈现出来,让学生联系实际,理解乘法概念,并对乘法在解决问题时的实践应用有所掌握。在概念知识的讲解过程,充分运用数形结合,帮助学生内化知识,提高能力与核心素养。
(二)算理讲解中渗透
部分学生由于对算理知识掌握不清晰,在展开实际计算时频频出错。同时,在学习新知识时,和原有知识混淆。针对学生问题,可通过如下途径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第一,利用图形对于计算过程加以指导,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使用同样方法解决其他问题。第二,借助实物操作,在学生脑海当中构建数、形关系,促进其深度思考,对于算理知识清晰掌握。
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若教师将计算过程直接向学生演示,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中包含的抽象知识。可在教学环节,创设学习情境,利用游戏方式,提供教具“方形木块”共23个,之后让学生使用4个木块搭建围栏,问题“23个木块最多可以搭建几个围栏?”由于学生已经学习过除法知识,因此,在问题求解过程,可能想到使用算式“23÷4”,即可求出,但是这样的算式计算确存在困难。此时,教师可让学生动手实践,通过实际操作,看看到底能摆出几个。学生实践之后,能够发现,当摆完5个围栏的时候,剩余3个木块,不够4个,因此,最多只能摆5个。教师再将此类除法运算顺序向学生讲解,学生能够顺利理解商为何要上“5”,掌握本节课知识。在数形结合方法渗透过程,能够让学生动手实践,在学习经验的启发之下,更好地对算理知识进行学习,有助于其探究能力的培养。
(三)数学运算中渗透
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素养重点内容,也是教学难点部分。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能够记忆数学公式以及解题方法,但是对于解题原理的应用记忆不清,难以对知识透彻理解,导致解决其他同类问题过程,难以正确运用所学知识,高效运算。对此,教师可指导学生在解题期间利用数形结合这一思想,让其对运算过程有清晰掌握,找到数字、图形二者之间关联,为其带来较为直观的学习感受,进而不断提高其解题能力,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如:讲授“百分数”相关知识时,教师可在运算期间,将“圆形”图案引入其中,并告知学生可视此图形为100%。如果要表达25%时,就可将图形均分成几份,之后进行涂色。此时,学生可能存在疑惑,“如何确认所分份数和所涂部分大小呢?”此时,笔者将“比和比例”相关知识引入其中,让学生将25%换算成分数,学生利用以往经验,能够快速计算出25%也就是1/4,再利用分数知识,将“圆形”均分为4份,并正确表示出百分数。通过上述教学案例,可以看出,在数形结合思想辅助之下,学生不但能够对于百分数表示方法有全面了解,并且还能帮助学生练习分数、百分数之间的运算,掌握正确的运算方法[3]。
此外,还可在教学期间,将小组讨论的模式引入其中,引导学生对“圆形”展开多次均分,进而发现图形当中的数量关系,对于数学知识深度理解,在此过程,还能培养学生之间合作、探究等能力,对于核心素养形成也有帮助。
结束语:总之,小学数学的教学,数形结合这一思想的应用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等培养。因此,教师需要从教学内容出发,找到数形结合思想渗透切入点,明确数字、图形之间联系,巧妙渗透,辅助学生高效学习,提高其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钱艳丽.浅谈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与应用[J].中外交流,2019,(044):272-273.
[2]许银杏.探究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023):69-70.
[3]刘艳红.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思想的研究——以“数形结合”思想为例[J]. 文渊(中学版),2019,(01):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