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8期   作者:王梦
[导读] 小学阶段是进行德育的良好阶段,学生在这一时期,性格和品德还没有形成,此时进行德育教育可以最好的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艺术可以升华人的灵魂,小学美术作为学生在小学阶段中重要的艺术浸染,是最好的用来渗透德育教育的有用学科。
        王梦
        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麻豪口镇中心学校
        【摘要】小学阶段是进行德育的良好阶段,学生在这一时期,性格和品德还没有形成,此时进行德育教育可以最好的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艺术可以升华人的灵魂,小学美术作为学生在小学阶段中重要的艺术浸染,是最好的用来渗透德育教育的有用学科。在小学美术中浸透德育教育,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品格,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可以将艺术和德育结合在一起,最大效果的给予学生教育。本文就小学美术中德育渗透的意义、现状和措施做简要探究。
        【关键词】小学美术   教学  德育渗透
        【正文】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育,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全方面的培养,不仅要求学生对知识把握精准,还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一个有良好品德的人。小学美术顺应新课标的要求,不仅仅是要给学生艺术体验,培养学生对于艺术的再创造能力,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美术素养,发展学生的全面能力,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新型人才。为了达到对学生美术的培养要求,教师就需要采用多样的、符合实际的方法来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培养学生的美好品质。
        一、在小学美术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意义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即在具体的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有计划地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在活动中逐渐的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小学教育是对于德育渗透最好的一个时期,学生的年龄较小,对是非还没有足够的辨别能力,特别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具有很高的可塑性。因此,教师的教育方法对于学生就比较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作为参与者和引导者充分的进行渗透教育,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观点和行为,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在小学美术中进行渗透教育与新课改的教育思想完美重合,通过艺术来进行德育渗透是较好的方法,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美好品德。学生既不反感,又可以更好的吸收这些德育教育是极其具有意义的一项教学改进。
        二、德育教育的现状
        虽然新课改对学生德育教育提出了要求,但因为实施的时间较短,有一些地区仍没有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重视起来,因为传统教学模式的深远影响,大多数教学方式仍然以应试考试为教育目的,对学生的全方面发展没有做出具体的行动和落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只是对教学内容进行机械的讲解,学生仍然半知半解的记录笔记。这种应试教育严重阻碍了德育渗透工作。并且,即便有部分地区已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重视起来了,但由于教师的教学水平达不到要求,或者没有对于德育教育的经验与方法,使得德育教育也无法落实。教师水平达不到要求,大多是学校对于美术方面聘请美术教师的不重视,没有在艺术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意识,不懂得在小学美术中进行德育渗透。以上都使在小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工作无法进行。


        三、在小学美术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有效方法
        3.1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审美能力
        美术课本中都会有很多优美的美术艺术作品,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欣赏这些优美的艺术作品 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真情实感,对优美意境进行体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从艺术作品中穿插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建设,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来接收美好品德的熏陶。
        例如,教师可以就地取材,利用当地的艺术作品来进行对学生的熏陶。湛江市的美术课堂中,教师带领学生参观海洋博物馆和贝壳厂,在海边参加活动,学生感觉到了大海的魅力,欣赏到了贝壳工艺品的制作过程,充分的了解了自己的家乡贝壳文化,仔细观察了贝壳工艺品的制作过程,使学生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家乡,激发学生对海洋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欣赏更多的艺术品,使学生可以体会到作品中的真善美,感悟人生的喜怒哀乐,在欣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和广阔情怀。
        3.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在创作中进行德育教育
        小学美术教学中会有手工课这一环节,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创作中体会艺术的美丽,在动手中提高自己的艺术创作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来创设丰富的文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例如,在教学“风筝飘飘”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学习风筝文化,引导学生大胆的发挥想象,结组进行风筝的设计。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可以接触到剪纸文化和书画文化等,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还可以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可以切身的体会到中国的传统文化,提高文化自信,培养爱国情怀。在动手中进行德育渗透,可以加深学生的深刻记忆,加深对情感的体验,更深刻、更有效的进行对学生品格的教育和塑造。
        【结束语】总而言之,小学教育是学生对三观的塑造、培养良好的品格最重要、最有效的一个阶段。教师在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以新课改的教育要求为标准,在教授学生美术知识,培养美术能力的同时,充分的进行德育渗透,教育学生养成美好的品德,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行为,成为一个有着高尚品德的人。
        【参考文献】[1]孙惠.有效渗透德育 升华美术课堂[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20(01):33-34.
        [2]孙杰.新时期小学美术德育实施路径探究[J].吉林教育,2019(30):67-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