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摘要: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与认知教育相对的一个概念。德育教育不仅能够塑造学生的精神世界,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班主任在面对学生日常品德培养与价值健全的问题中,除了要自觉承担“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外,还应自觉担任起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以使学生在接受学科教育的同时,也在自我价值、人格魅力等方面得到提升,促进未来更好、更全面地发展,成为有良好品格意志的人才。
关键词:德育教育;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
高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变化不稳定的时期,他们思维活跃,社会认识敏锐,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在这种状态之下,他们极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教育,很可能导致他们在一些认知上出现偏差。在此时,高中班主任的作用就不仅仅是简单的教学,而是需要在充分认识德育教育的基础之上,将其渗入班级管理之中,让学生在良好的班级氛围与正确道德引导之下成长。
一、尊重个体差异,建立人文关怀
个体的发展具有独立性和不平衡性,这就代表着在一个班级之中,学生之间会存在差异。而一味地采取“无差别”的教育模式,长久以往,不但会使部分适应不了的学生对教师教学产生抵制心理,还会影响到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必须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将学生当做平等的主体来对待,既做引路人,也做引导者。
例如,某两位学习有差异的同学之间发生了矛盾,我没有站在理性的道德制高点上去进行批评,而是首先将他们分别带到办公室进行了一次深刻的谈话,了解他们的内在需求,又在与其他同学的交流之中,获得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并向他们提出了一些贴切的建议与意见,最终在及时的心理疏导之下,帮两位同学解开了矛盾。除此之外,在面对学习方面有不足的学生,我也会耐心地进行鼓励教育,多加以关注与学习辅导。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之下,学生的成绩也肉眼可见的提高。
在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存在,用平等的眼光去对待每一个学生,是班主任应做到的责任,而富有人文关怀的教育方针,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引导学生进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并且塑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推行民主管理,营造良好学风
“以教师为主体”的班级管理思路,几乎是传统教育的必要模式,然而在如今新课改之风盛行的时代,我们需要引入并完善民主管理手段去建设和谐的班集体,让学生成为管理自我的主体,这样不仅让德育教育达到最好的效果,还能营造班级良好的学风。
作为班级建设中的主要管理者与老师的贴心助手,班干部的选拔就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在选取班干部时,我没有将学习成绩当做唯一的选拔标准,而是将品德、能力、经验等方面也作为考量的因素之一。并且秉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公开选举,让每个人都有展现自己的机会,同时我也给予班级学生充分的民主表决权,让他们遵循自我意识去选择适合这个职位的人选,既顺应人心,也从另一方面建立了班干部的威信。让学生成为主体参与者,会增加他们对班级管理的信心。
一个班级的管理不仅仅只是需要班主任这一个管理者,而是需要将班级当做集体共同拥有的财富,由师生一起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民主的管理手段,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又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人格成长环境。
三、重视言传身教,形成上行下效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工作的直接实施者,在学生人格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我们要注重自身的行为,严格要求自己,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做好表率工作。
例如,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我都会对自身进行深刻的反省,确保自我思想意识的正确性。在遇到与学生意见不合时,我会认真听取他们的想法,如果是自己方面的问题,我也会虚心的改正;在课堂上也会与学生一起守好纪律,提前做好课前备课工作,不乱带东西,不大声喧哗,不在课上做无关紧要的事情,在一些细节上都做到引领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也严于律己,诚实守信,学生之间有任何生活上的问题,我都会真诚地进行解答。遇到不文明行为也会进行阻止并加以教育,在要求学生尊重自己的同时,也尊重他们。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就是老师这一角色,尤其是作为班主任,更是学生时刻模仿的对象,因而我们在做好自身约束的同时,也要对塑造学生人格,建立三观方面起到导向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构建更良好的师生关系,并提升班级的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德育是发展学校教育的有效途径,高中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要熟练驾驭好自己的角色,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主体差异性,能够做到现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并充分了解与理解学生的内心动态,运用到班级管理之中,同时以身作则,实现真正的上行下效。教育本就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我们要不断探求行之有效的方法,促进学生和班级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颖.如何把德育教育渗透到班级管理之中[J].学周刊,2014(2)
[2]陈芳敏,中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