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学校德育工作建设新途径和新模式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8期   作者:梁树国
[导读] 小学到初中是学生思想品德和道德素养成型的关键时期,加强德育教育对学生来讲尤为重要。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注重讲解教学内容,忽略了对学生德育的教育,德育关乎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国家的兴旺

        梁树国
        密山市兴凯湖学校  158325
        摘要:小学到初中是学生思想品德和道德素养成型的关键时期,加强德育教育对学生来讲尤为重要。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注重讲解教学内容,忽略了对学生德育的教育,德育关乎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国家的兴旺,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也越来越注重学生德育的培养。德育教学的质量与德育管理紧密相连,如何打造出一套适合学校学生德育学习的管理政策对德育教学具有深远影响,对此,笔者对德育学习的作用和德育工作的改善做出以下分析。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关键词:学校;德育管理工作;路径选择

        引言:如何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是教师研究的一大课题,教师深入学生内心通过综合考察研究出一条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路径。现阶段,有太多学生忽略了对德育的学习,甚至有些学生认为德育学习不重要,浪费时间。针对此状况,教师想要提高学生的德育,需要详细的和学生讲解德育对个人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引起学生们的重视,从而使他们自觉地投入到德育的学习中来。
        1、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作用
目前,大多数学生对德育的理解较浅,无法认识到德育对人生的重要性,自然也不会积极投入到德育的学习中去,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须要让学生知道德育的重要性,据我们总结,德育教育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1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学生德育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小学生认知尚未成熟,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学生的身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出现叛逆、厌学等不良特征,此阶段,也是学生道德素养成型的关键阶段,加强学生德育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给学生传递正确的道德观,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1.2规范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实践
学生学习压力较大,课堂上没有太多时间给学生贯彻德育教育,教师要利用好课堂上的短暂时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并督促学生参与到生活的道德实践中。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会得到人们的肯定与赞扬,学生可以体会到道德实践中的乐趣,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认知能力逐渐增强,在一次次生活实践中,慢慢会分清自己行为举止的对与错,逐渐形成一个良好的道德修养。
1.3提升学生的幸福感
一个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受到人们的认可,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的有存在感,人们的夸赞会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一个学生具有良好的品质,会吸引更多优秀的朋友,朋友之间融洽相处,在一个舒适的交际圈里,可以提高学生的幸福感。


        2、学校德育的具体措施
经过上述分析,教师对学生德育学习的重要性有了初步的了解,德育学习的本质就是让学生提高自身素养,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对学生日后工作学习影响深远,经过教师们的深入研究,总结了以下3个措施:
2.1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中
学生学习任务紧,教师如果单独列出一节课来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教学内容太过单一,而且加大了学生学习的压力,学生无法对德育教育产生好感,德育教育又是关乎学生未来发展的关键,自然不容忽略,针对此状况,最好的方式就是将德育教育贯彻到日常的教学中,我认为,教师应该改善德育教学的管理制度,改变原有的德育教学的工作路径,一切从学生角度出发,在繁忙的学科学习中渗透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德育内容,就当为学生枯燥、乏味的学科学习中增加一点点乐趣。
学生一味的跟着老师学习教学内容,他们自身也会感到厌倦,此时教师扩展一点课外关于德育的内容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不但使学生感到身心放松,以更好的心态面对学科学习,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对教师开展德育工作起到促进作用,可谓是一箭双雕。
2.2提高教师自身修养,为学生树立榜样
小学和初中的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段,具有基本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强,教师的行为举止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模范,必须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乐观好学的精神、秉持良好的教学态度,贯彻始终,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德育。
例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构建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体系,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问答中。舒适的师生关系,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教师也作为榜样,教会学生如何与别人构建良好的相处模式,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2.3多与学生沟通,关注学生身心健康
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死板,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较少。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加强在课堂上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德育教育的教学效果如何对学生身心健康影响巨大,德育教育的教学质量不容忽视,因此。教师要走入学生的内心,抓住学生的心理缺陷,从根本上提高德育教育的教学质量。例如,现阶段大部分教师都会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学习,教师可以来回走动,参与到学生的学习小组讨论中去,陪伴学生一起学习,使学生感受到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当学生对教师报下防备与教师沟通交流的时候,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发现学生在“德”方面存在的缺陷,实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2.4联系实际生活,将德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德育起源于生活,启动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中。正如荷兰著名的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经说的:数学是从生活中产生的,并运用于生活,可见,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的德育,更容易打动学生内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德育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引用现实生活的例子,渗透德育。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已经成为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对学生道德修养的提高具有深远意义。由于学生的学习任务紧张,教师想要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就将其贯彻到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自身道德素质。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学生是教学体系中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为了学生未来的发展着想,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强.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良现象及应对策略[J].化工职业技术教育,2007(1):11-12.    
[2]张涛,张瑞君.实行量化是德育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J].成才之路,2010(17):16-17.
[3] 苏虹:《生活化道德教育的本质思考》,《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