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核心素养下进行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8期   作者:程晶
[导读] 德育教育是小学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三观萌发塑造阶段,如何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成为了德育教学的重中之重。基于培养核心素养的目标,如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对小学德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呈现了巨大的挑战。
        程晶
        哈尔滨市团结小学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10
        摘要:德育教育是小学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三观萌发塑造阶段,如何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成为了德育教学的重中之重。基于培养核心素养的目标,如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对小学德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呈现了巨大的挑战。现阶段小学教师应以“立德树人”为目标,通过改革教学策略与方法,结合时代发展的新趋势,将道德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当中,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优秀道德品质的基本认知,并在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这三大方面初步建立学生的整体素质与道德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德育教育;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1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立刻成为了教育界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围绕这一概念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应当具备的符合自身发展和社会进步需求的优秀品格与各种能力,强调个人素养、社会关爱与国家情怀三个层次,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则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合作参与以及创新实践。一方面,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必须明确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从而不断提高自身核心素养才能更好的以身作则;另一方面,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是建立在时代背景的基础之上,以学生身心发展现有水平和预期可达到水平为参考依据,从而解决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以及怎样培养这种学生的现实问题[1]。
2核心素养下进行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在核心素养下进行小学德育教育是一项较为特殊的工作。小学阶段是个体接触系统教育的起始阶段,小学生身心发展尚不完善,在核心素养下进行小学德育教育可以有效引导学生逐步确立科学的、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小学生正确认识并处理个人、集体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端正尊重科学的态度并不断培养创新实践的思维。从个人层面来说,青少年时期是个体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核心素养下进行小学德育教育符合学生未来自身全面发展的要求,德育工作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并以此来规范学生行为习惯。从社会及国家层面来说,核心素养下进行小学德育教育有利于学生树立初步的、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国家与人民,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立志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不懈努力奋斗[2]。在核心素养下进行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是德育创新的一种尝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来提升德育的时代性与实效性,为实现外驱德育向内驱德育的转型而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为学生未来发展以及社会进步打好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同时也促进了学校乃至整个教育行业的快速发展。
3核心素养下进行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3.1注重核心素养下教师的引导德育教育
        教师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领导者,奋斗在第一线的实践者,其个人综合素质道德品格的优异程度,在学生们的德育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小学生在个人心智不健全的情况之下和社交环境相对单调,日常中所接触到的人事物,无非是学校和家庭,因此教师们在学校中的行为举止,难免会影响到孩子们的一些价值取向。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道德素质还处于一个懵懂期,无法辨别是非对错,如果教师不能及时的发现并更正这种行为,那么将会对学生的生活成长产生很大影响[3]。

比如教师在教学生活期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举止,拒绝双标,用自己的实际行为来约束学生,引导学生,谦虚礼貌,尊重师长,通过教师来影响学子的行为举止,将道德观念融入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使其不单单浮于虚表,仅存在书本之上,更融入学生们的生活当中,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他们的综合道德素质,培养出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优秀学子。
        3.2注重核心素养下主题会、班队会中的德育教育
        通过主题、班队会活动也可以有效的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一般来说,每个学校都会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培养目标,为学生组织一些主题活动。学生在选择主题和实践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了解自己承担的社会责任,使学生学会自尊、自律的良好品德,讲究文明礼貌。在这些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鼓励其他同学,并且对他们提出由衷的建议,让学生学会诚信、团结、宽容等良好品德。在主题班会或者主题队会中,教师可以选择易“尊敬长辈,尊崇孝道”为主题,让学生学会感恩。另外,教师也可以将学生参与公益活动或者志愿者活动的图片或者视频在班会或者队会活动中展示,让学生学会对不同行业的人都要采取尊重的态度。同时,在这些活动中,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引导学生互帮互助,尊重自然,从而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
        3.3注重核心素养下校园活动中的德育教育
        小学生在小学阶段还没有很大的学业压力,他们能够享受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小学生会显出很强的自主性,能够对比较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学习和探索。因此,教师要为学生组织健康的校园活动,如演讲比赛、运动会、班级对抗赛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引导学生学会珍爱生命、珍爱健康,使学生对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有更好的理解,锻炼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校园活动,还有利于学生养成健康的人格,培养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能够以正确的心态面对成功和失败,让学生形成自尊、自爱、自信、坚强、乐观的品质[4]。另外,在校园活动中,教师还要锻炼学生的自制力,让学生学会情绪管理。通过这些校园活动,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评估自己,发挥自身的潜能,培养自己的兴趣,从而在这些活动中形成高尚的品德。
        3.4注重核心素养下在社会实践中的德育教育
        小学生的社会实践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能力为学生组织多种实践活动,如带领学生到社区服务、到敬老院、福利院等地进行志愿者服务等,让学生对自己所生活的社会有更多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心;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公园捡拾垃圾或者带领学生植树,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在纪念日去参观博物馆、战争陈列馆等,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书画展、剪纸展等,使学生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通过这些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的视野会更加开阔,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会有更深的理解,有利于将学生培养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总之,在小学阶段的道德教育工作中渗透核心素养的培养,对我们的小学生将能够形成必要的品格和关键能力,以满足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核心素养体系的具体指导下,我们将更好地促进小学生更加具体的发展,取得更有针对性的进步,促进小学生德育的更好发展。因此,在新时期小学德育的实际发展过程中,应坚持以核心素养培训为指导。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活动,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逐步渗透德育工作,为不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青海,李丽.浅析农村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J].读写算,2019(34):31.
[2]周建玲.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探微[J].读写算,2019(34):33.
[3]陈慧.小学语文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J].学周刊,2019(35):71.
[4]夏楠.关于如何提升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有效性的几点建议[J].中国校外教育,2019(34):53-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