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 宋俊涛 郭玉娟
新密市第一高级中学 河南 新密 452370
摘要:家国情怀教育不仅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时代要求,是提高高中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更是历史教育功能的具体体现,具有良好的实践效能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家国情怀 历史课题 时代价值
从先秦时代的宗法制起源,家国情怀影响至今,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无论是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还是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等,都是家国情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体现。它不仅具备丰富的素材资源以及广泛的情感认同,更是立德树人基本要求,在培养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形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的共同理想追求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激发学生担当意识的重要阶段,几十年的应试教育导致学生家国情怀的丧失。为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着力培养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把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列为素质教育的重点。所以在高中生中开展家国情怀教育,意义重大,不仅有利于青少年自身健康的成长,还关系到社会的和谐进步,更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发展。长期高效的家国情怀素养培养,有助于引领学生心怀家国天下、心系民族命运而积极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为“中国梦”的实现而不懈努力。
而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经历历史和时间的沉淀,一直传承至今,成为炎黄子孙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中华传统节日代代传承,靠的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递,靠的是千百年来沉淀的文化认同,靠的是传统节日中涵养着的家国情怀,这对于今天的教育教学格外宝贵。为了更好的完善课题中期的材料搜集,我们先后组织学生动手制作了清明、端午、中秋节的手抄报,撰写了相关的历史小论文,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实施家国情怀素养培养,不仅仅是历史教育教学中“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更是引导青少年树立爱国情怀与民族自信意识的有效途径。因此,在高中历史课堂中践行家国情怀素养培养极具现实意义与人文价值。
一、有利于高中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家国情怀教育的基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家国情怀教育是以家国为实体依托,培养学生对家庭和国家的情感寄托,树立良好的社会目标以及正确的是非观。从古代的文天祥、岳飞到近代的谭嗣同、邓世昌等等,都体现了个人德行的重要性。古人有“修身、齐家、平天下”,现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层层相依,层层推进。家国情怀教育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实践具有高度的统一性。
高中阶段的教育是人形成良好素质与基本道德的关键时期,家国情怀教育是高中阶段重要的德育教育内容,两者在实践上具有统一性。
家国情怀教育的实践重在强调培养学生对家庭与国家的责任感与自豪感,落实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就是落实在学校,发挥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
二、有利于加强高中生的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不同阶段的学校教育的共同重要的教育内容,而历史教育是担当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教育是灵魂教育,是个人素质教育的核心,人的德行发展影响人的全面发展。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来说,家国情怀教育具有独特的德育教育优势。 家国情怀教育是培养学生对家与国的责任感与自豪感。
(一)家庭方面
家庭方面重在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其中重要的内容在于培养家庭道德,特别是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人伦情感,特别是家庭内孝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德之本也,孝之所由生也”,孝是中国文化最突出的特色。顾炎武说:“有人伦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家庭是人与人之间联系的基本组织,家庭道德则是维护家庭内部稳定的重要因素,所以,从道德教育的层面上,家国情怀教育占有优势。
(二)国家方面
在国家方面,从家与国的关系的层面来说,学生对国的热爱,是在理解家国关系的基础上实现的,国的稳定是家安全的保障,故而爱家爱国。
三、有利于高中生更好的学习中国史
家国情怀教育在培养学生对家庭与国家自豪感与责任感的过程中,也是更好学习中国历史的有效途径。
在古代史的内容中,通过家国情怀教育,学生可以对宗法制、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以及小农经济模式等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在近代史方面,从国家衰弱中,认识到个人对于国家的责任;从仁人志士的奋斗中,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尊自强意识。这是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两个内容。
在近代史的内容中,利用家国情怀教育的思维方向,从新定义学生心目中的近代史,让学生认识到苦难不一定会击垮一个民族,重要的是这个民族是否具备坚强不屈的精神和护家卫国的意识。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家国意识,来从新建构高中近代历史的学习,更具有培养价值。
在现代史方面,重要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历史。其中,家国情怀教育的带入,使学生更好体会中国共产党的家国情感。主要内容体现于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优秀人物的情感引导以及国家统一等方面。
高中是最易激发他们的家国情怀的重要阶段。一个极具担当意识的高中生,我们完全可以预知他未来的人生最基本的发展走向;一个具有家国情怀的高中生,也必然会发展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作为一名高中生,不能再两耳不闻窗外事,应当有家国情怀。培养家国情怀,构筑美好中国梦。“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家国情怀,是中国人的共有情怀,每个中国人都应懂得,“有国才有家,家国不可分”的道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当千千万万的爱心汇聚,数以万计的家国情怀绽放,那么必定国家富强,人民富足,中国梦会早日实现。
作者简介:杨梅,女 1976年出生,汉族,河南省信阳市人,本科, 新密市第一高级中学,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历史教学,心理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