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和培养途径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8期   作者:丁爱梅
[导读]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新课程改革的力度,从而使得人们对教育事业的意义有了全新的认识,高中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要想从根本上提升教学的效果,不但需要充分结合各方面实际情况来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并且还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这样才能满足实际教学的需求。
        丁爱梅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三十一中学155100
        摘要:近年来,我国加大了新课程改革的力度,从而使得人们对教育事业的意义有了全新的认识,高中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要想从根本上提升教学的效果,不但需要充分结合各方面实际情况来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并且还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这样才能满足实际教学的需求。但是就当下高中政治课程教学工作实际情况来说,教学整体水平较为低下,其中存在诸多的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加以解决,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所以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积极性较差。这篇文章主要针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开展全面深入的研究分析,希望能够对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整体教学水平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养;形成;培养途径
1高中思想政治课核心素养的内涵
        (一)政治认同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政治认同是要培养公民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国政治制度、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同,并且能够规范自身行为成为合格公民。学习思想政治应该使学生坚持和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这样的基本公民价值观,让学生增强对社会主义的认同感。青少年的政治认同有利于坚定政治立场,保持清醒的头脑,用正确的观点分析化解矛盾,也是他们未来获得美好的幸福生活的支柱,有利于学生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中国公民,会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二)科学精神科学精神就是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理性精神。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培养科学精神,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去认识问题,形成正确的“三观”,具备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对个人、社会、国家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进行正确的选择。高中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时期,他们对于事物具有强大的吸收力,但同时也缺乏对事物的辨别能力,主要是因为长期生活的环境比较单纯,并且缺少社会经验。所以要培养中学生具有科学精神素养,让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去解决遇到的问题,能够坚守正确的“三观”,不受外来腐朽文化的侵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成为有理想,有思想的中国公民。(三)法治意识法治意识是人们对于法律源自内心的认可。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公民的法治意识主要表现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履行义务,积极参与国家的法治建设。法治意识是法治国家建设必不可少的内容,是法治国家的灵魂,法治意识需要在民主政治实践中形成,一经形成,便会指导人们的行为,为其提供方向。高中思想政治课有利于培养学生法治意识,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立法意识、规则意识、权利意识。懂法守法是高中生必备素质,法治意识要从基础抓起,高中生作为国家建设的后备力量,更应该培养提高他们的法治意识。使学生在规则之下,有法必依,让他们时刻用法治意识约束自己的行为。让学生能够依法行使自身的权利,同时履行自己应尽的公民义务,维护法律的权威,成为我国法治建设的积极实践者。(四)公共参与。公共参与就是公民关心公共利益、参与公共事务,发挥自身才能维护社会利益,承担公共责任的能力。我国公共参与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人民当家作主。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素养,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公共参与的意识,以小见大,从班集体开始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其次,要在课程中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系统,完成知识积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积极行使应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


2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和培养途径
2.1贴近实际教学培养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将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充分的结合在一起,促使学生能够灵活的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在教授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将生活中人们较为关心的问题引入到教学之中来,在课堂中指导学生积极的进行分析,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诸如:在讲解《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要指导学生站在哲学的角度上,充分的借助整体与部分之间所存在的关联对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从而促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到判断一个民族的综合能力最为主要的参考指标就是判断民族是否团结。就政治学方面来说,保证民族内部的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最为重要基础,只有实现民众的共同富裕才能够增强民族内的团结。就经济学层面上来说,民族经济发展水平与国家的团结程度也会存在一定的影响。就文化学方面来说,可以针对各个民族的风俗和习惯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其中所存在的差异。
2.2创设问题情境培养理性精神
        就以往老旧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实际情况来说,往往只是教师单纯的进行灌输式知识的教授,学生对于知识只是被动的接受,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为了不断的提升教学的效率和提高教学成果,教师需要综合学生各方面实际情况以及教材内容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够紧跟教师的教学节奏。利用设置问题情景的方法来引发学生进行问题的深入分析研究,并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政治理念。在课堂上利用创设问题的方法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务必要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施展,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保证良好的切实性和合理性。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置问题,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各方面情况将学生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小组,针对各个小组的情况设计不同的问题,这样不但可以从整体上提升教学效率,并且能够协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自信心。在组织开展政治教学工作的时候,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思考的机会,引导学生创设正确的思维框架,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2.3激发学生内驱力,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首先,要让学生主动学习学科核心素养的知识,加深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渗透给学生,让学生多多了解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学生愿意去了解,增加相关知识。其次,激发学的自主性。对于学科核心素养有所了解之后,教师改变教学方式,联系学生的生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真实的环境,让学生在环境中有所体会。要让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自主的学习。最后,引导学生做好总结反思。学生要对于政治基础知识进行掌握,对于错误的问题进行反思总结,为正确解决问题做准备。要让学生形成学科核心素养,要让学生对学科核心素养有所了解,自觉主动地学习,并且进行分析,最后进行总结反思,形成逻辑思维,能够在以后面对问题时,以此来解决问题,才能形成学科核心素养。
结束语
        总之,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上面,教师要灵活的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基于核心素养下,政治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创设问题情境,运用时政资源,注重实践体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徐婕,王凤双.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路径[J].经济师,2020(08):178-179.
[2]李美倩.对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和培养途径的思考[J].人文天下,2020(12):114-115.
[3]闾彬.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0,34(06):99-1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