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护理专业课教学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8期   作者:谭庆
[导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而社会的发展也要求教育进行相应的改变。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谭庆
        重庆工业管理职业学校,重庆 400054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而社会的发展也要求教育进行相应的改变。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被提高到了“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的地位。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坚持问题导向、实效导向,当下社会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趋势就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把“就业”贯穿职业主题教育始终。
        关键词:就业导向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专业课护理
引言
我国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不断地深化改革、不断地发展进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培养目标的新要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就要格外注重社会        单位对于人才的需求,而护理专业更是要求培养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成为护理职业教育者的重点内容,其中以就业为导向作        为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对学生的未来就业和发展影响巨大。本文仅就以就业导向在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在护理专业教育教学分析相关意见。
1 中等职业学校护理教学的现状
1.1 专业课注重成绩达标,课程学时少,制约学生发展
        近年来,由于基础教育的重视而淡化了专业课理论的教学,虽然学校拿出了大量的学时学习专业技能,但是由于中职在校学习总时间短,一般为两年,但护理专业学习专业课程项目多、课        程安排总时间短,效果不明显。教师为了教导督促学生学习,一般采用专业课够格的形式要求学生,没有以学生就业为导向设计教学内容,致使学生不清楚就业方向,不明确岗位需求,所掌        握的技能不完全符合岗位要求。另外,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忽视分层设置护理教学课程,所设置的教学计划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致使一些学生的专业基础比较差,缺少动        手操作能力,难以符合岗位需求,并且,所运用的教学方法没有创新,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难以扎实掌握护理学知识,无法熟练运用护理操作技能
        1.2 缺乏见习,对护理的职业属性了解不足
医学护生接近临床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医院的临床见习工作。这个过程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病人就医治病护理的各个环节。一年级阶段,主要是深入感受护理职业属性,什么是护理学        。二年级阶段,主要是体验、感悟护理在临床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性,不可缺少性。学校通过医疗机构见习培养学生崇尚护理专业职业的精神,而中等职业学校不注重与医疗机构合作和交流,在中职课程中未有课时安排,甚至有些中等职业学校安排了见习,但也只是带学生到医院转一圈就结束了,完全没有达到见习所要达到的目的。
2 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就业情况分析
目前全国各种类型的医疗机构单位企业较多,每年都要招聘一定数量的护理专业人员,而国家开放各大院校招生,应届毕业的护理专业研究生、本科生、高职专科生、中职毕业生不断地增加,社会企业单位选择的层面也就越来越广,而选择的人也就越来越多。因此,社会医疗机构企业单位对求职应聘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从单一的专业技能转向注重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要求。

除了对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的要求外,对应聘者的心理发育素质、身形身貌、言语待人、文体专长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单位机构问卷调查回馈分析,在理论知识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医疗机构单位更偏爱专业技能水平好,可塑性强的。而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年龄相对于大专本科院校的学生都偏小,正处于各方面可塑性阶段。
3 以就业导向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措施
3.1 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思维
“以服务为宗旨,以教学为导向,以技能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适应时代需求。目前医疗系统机构对医学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与社会高技能人才逐渐减少量比是日益突出。相对于传统的、封闭的教育对护理学生学习有一定的限制和障碍,以就业为导向的新型教育形式,符合社会家长以及学生未来岗位需要的目标。教师可以从社会医疗机构单位实际缺口需求岗位分析,掌握动态,综合分析医疗机构单位对护理人才的要求,明确护理岗位的实际情况,结合岗位的要求,打破传统教学观念,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学习观念和学生走上岗位自主学习及继续学习为中心,采用各种“教和学”的方法与手段,注重结合岗位要求制定相应教学计划,指引朝着就业方向发展,促使学生明确发展目标,按照岗位需求努力学习护理专业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促使学生毕业之后符合各个社会医疗机构单位要求。这也充分体现出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开展护理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学生明确各类护理岗位的需求,才能规划好自身的发展方向,既扎实掌握护理专业知识技能,又能够符合医疗机构单位岗位市场的需求,顺利找到对口的工作,有效提升护生毕业生的就业率,从而培养出更多满足岗位要求的护生。
3.2 改进教学方法及手段
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教学模式,要把新思想和实践强强结合,以达到教学目标。要达到教学目标,要适用符合当前时代教学方法以及手段,教学方法应以就业为导向为主,可以运用项目教学法,积极运用项目驱动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护理教学内容设计为项目进行讲解,组织学生相互讨论项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分析和讨论项目中的内容,调动学生学习护理专业知识及护理操作技能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或者创设教学情境,设立模拟病房,引进“标准化”病人,增强教学氛围,激发学生职业学习兴趣,积极地主动地探究,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多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最大程度地保障教育的现代化,创新教学手段,从而不断增强教学的有效性。也要不断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教育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率等。
3.3 加强专业学习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医疗系统单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也变得越来越严苛。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学生专业学习能力,可以有效扩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以及岗位适应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先让学生职业专业感兴趣,从兴趣出发,让学生“自愿学”,只有让学生具备自学专业能力,才能在毕业后就业中适应新的环境,有更大的竞争优势。
3.4 多元评价体系
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中,护理专业学科应以就业为导向健全人才评价体系,把护理专业的特点和就业导向要求紧密联系在一起,建立新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改变以往的“以理论考试成绩为主、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以任课教师评价为主”的评价模式,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职业能力”为主线,建立以就业力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社会、企业、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多元参的立体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通过评价体系建设,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实力、社会适应力,激励学生进取,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
3.5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专业课教学是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的最有效途径,教书的同时应当做好岗位育人,培养他们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坚定信仰。为此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中教师除了要传授理论知识外,还应以就业为导向不断加强对学生护理职业生涯思想的培养,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三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和个人单位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明确,就业竞争压力日益增大,中等职业学校护理教师应注重就业为导向设置课程,及时全面地了解社会发展的趋势,坚持实效导向,推动学生更好的发展和就业,促使学生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刘耀荣.德育在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中的融入[J].西部素质教育,2019(17).
[2]桑娜.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新探[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36):1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