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教学实效性的提升策略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8期   作者:邱伟新
[导读] 在职业学校中,数学是重要的核心学科,与职业课程有着密切地联系相关。如果要想学好这门专业课程,首先必须要学好数学。本文以提高中职数学教学效果的途径为研究方向,提出几点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些途径,以供相关中职数学教师参考。

        邱伟新
        岑溪市中等专业学校 广西梧州市 543200
        【摘要】:在职业学校中,数学是重要的核心学科,与职业课程有着密切地联系相关。如果要想学好这门专业课程,首先必须要学好数学。本文以提高中职数学教学效果的途径为研究方向,提出几点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些途径,以供相关中职数学教师参考。
        【关键词】:中职数学;有效策略
        引言:对中职生进行数学教学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数学课程由于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已经成为中职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基本知识模块之一。开着数学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水平,同时,它对学生学习的某些专业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从这个角度看,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数学教学对学生的作用是非常必要的。
        一、将数学教学与学生专业有效整合
        职业中等教育之所以不同于普通中等教育,是其更注重对学生技术知识的教学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中职数学教育,就是将数学理论知识用以学生学习和掌握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的理论依据,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技术知识。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数学教师要准确把握这一理念,找出数学理论知识与专业技术知识的契合点,采用最佳的教学手段,将数学教学与学生专业无缝对接,使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解决专业课程中的实际问题中的有效价值。它不仅可以提高中等职业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而且对中等职业学生学习数学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例如,在教学“圆的方程的应用”的这部分内容时,在课本上对于涉及圆拱桥的例题的方法讲解太过笼统,于是,我就结合一些学生所学的专业与桥梁有关,引导学生在构建圆拱桥方面,可以利用不同位置的直角坐标系与不同的圆方程的形式进行解答,这样通过对学生的启发、辅助,更加深了他们对专业课知识的理解学习,极大地提升了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新教学方法,突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
        数学原本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具有广博的知识面。中职数学也突出反映了数字和形式的高度融合和统一。因此,高中生在学习数学方面难免觉得很难。

作为老师,必须根据所教内容的特点充分改进教学方法,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根据其特有的功能及时地旋转、平移及动态演示,多角度认识图形,还可以根据函数的不同取值,适时显示对应的图像),以增加知识的直观性,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同时还会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这样,无论是解析几何还是实体几何,都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显示图像。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在中职数学教育中进行教与学整合的教学中,要求运用各种形式的教学对策来进行教学,其中就包括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可以进行深入的交流探讨,进一步扩展他们的数学思维。因此,要想确保数学教学与中职教育的融合,教师就应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来指导学生找到最好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进行更深入的数学学习。例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时,为了考察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发展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合作探讨。如提出一这样的问题:学校开展了一次篮球比赛活动,以单循环的形式进行,预计有21场比赛,那么请问应该邀请多少个球队参与比赛?请你们根据这一提示列出正确的方程,并将你们的思路说出来。在小组交流和共同探索的过程中,学生会不断改善他们的思路并扩大他们的思维范围,进而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四、采用因材施教法
        由于中职学生每个人的接受程度及教育方式不同,自我控制力也会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个性进行指导,找到最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就是所谓的“分层教学”,就是指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掌握的基础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组织不同的学习任务,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现有的基础上获得进步,而不会使学生再感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困难。
        总之,中职学生的数学总体基础相对较弱,在高度抽象的数学学科中,教师必须运用创新性的思维,不断优化教学策略,让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调动学生的数学热情,提高学生的数学整体素养。
        参考文献:
[1]奚青.提高中职数学教学实效性的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3(10):29-30.
[2]周杰.提高中职数学教学实效性的策略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6):170-171.
        [3]吴雪雪.提高中职数学教学实效性的策略探讨[J].职教通讯. 2015(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