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开新
重庆工业管理职业学校, 重庆 400054
摘要:面对正值青春期的中职生,班主任管理难度较大,而班主任与家长有效的家校沟通能有效的促进对学生心理、素质、道德的发展,是家校合作的重要支点与桥梁。目前中职家校教 育越来越受到关注,而中职家校沟通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沟通次数少、缺乏信任感、内容单一、过分依赖学校与老师等。根据这些问题,浅谈相关发生问题的相关原因,以及解决问题决策,从而促进家校合作。
关键词:中职班主任;家校
我国研究家校合作的专家马忠虎认为,家校合作就是指对学生最有影响的两个社会机构——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更多地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 ,而家长也能得到更多地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学校和家庭是学生接触的最多的两个环境,中职教育也是他们形成三观和全面发展的主要阶段,特别是青春期心理方面建设。老师和家长 对学生发展有共同的责任,良好的沟通在其中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在当前的家校沟通中,因为文化、教育观念差异,以及现状信息化沟通为主流和家长面对青春期学生采取束手无策或棍棒谩骂教育,家校沟通现状并不理想有效存在以下相关问题。本文结合本身民办中职班主任工 作基础上梳理相关问题、分析问题原因提出相应建议。
一、中职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现状
在中职教育中,其中非常重要环境就是家校沟通。家校沟通也愈来愈收到重视,但其中存在一些现状问题。
(一)沟通次数少
当今社会,经济超前,发展迅速;但随之面对的是经济压力,家长为了能够给学生更好的生活, 往往重视了经济忽略了本身对学生关心。在加上文化、教育等差异,大多数家长认为学生到了学校,那就是学校全面负责,过分依赖。且有对中职教育理解误差,不在关心学生智力、心理发展,只要求学生不犯事、不惹事、有个技术活。从而没有主动沟通意识,更是忙于工作,采取不联系不在意态度,最多在学生身体健康方面有一、两次联系,忽视了对学生在校生活及其发展,心理建设关注,老师也不能及时有效与家长建立沟通,达到对学生的教育双方配合,利于学生发展;大部分学生后期出现单方面与老师或家长联系,不能形成三方连接,在家在校共同发育。
(二)沟通方式问题
班主任与家长沟通中,有的家长往往忽略一个问题老师不是随时有空的,任何时间接到电话都要接,只要有事,班主任必须在;甚至家长不理解、不配合时间。包括年纪较大的家长因为文化差异只能通过电话联系,QQ、微信这样一些快捷方便的联系方式,运用少、运用不乐观;缺乏文件文字信息方面联系沟通。这样局限性的沟通方式影响了班主任与老师家校沟通信息化,有些信息接收上存在差异及问题。
(三)双方缺乏信任感
由于民办中职学生往往来着不同地区,大部分家长存在方言这个问题,并且年纪稍大的不能说普通话,语言不同给沟通带来一定难度,双方沟通不到位,建立关系增加难度;在沟通过程中,双方态度不统一,班主任家长在关于学生发展以及对学生认知意见不一;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家长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过度依赖教师,不愿意主动与班主任进行沟通,在与班主任的沟通中出现单方向灌输的情况;最大的矛盾在于家长对于收费情况没有正确理念,在沟通中始终认为只要交了学费,其他任何费用全部包完,无论是校服费、班级活动经费等,这使得在家校沟通建立起信任方面架起一道沟壑。一旦有了这样的想法裂缝,沟通难上加难,势必会影响到家校沟通效果。
三、现状原因分析
结合自身工作环境体验以及相关文献调查,主要从家长工作繁忙、责任意识淡漠方面和文化、教育理念差异来分析家校沟通现状原因
(一)家长工作繁忙、责任意识淡薄
受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影响,大多数农村青壮年选择外出打工,多数家长为了维持正常的生活及孩子在城市里面消费,往往选择的都是时间长、赚钱多离家远的地方工作,往往忽略了对对孩子的关心,并不是家长不在意学生,而是一些家长责任心不强,在教育儿童的过程中过于依赖班主任,不愿意与班主任主动积极沟通。沟通的双方是班主任与家长,因此在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中,双方应该明确并承担起各自在儿童教育过程中的责任,特别是家长要意识到养育子女,不仅仅只是在经济方面的“养”,还有给予思想精神方面支持的“育”,家长需要全程参与到子女的教育过程中,但是在中职,笔者发现许多家长对与班主任沟通的认识停留在表面,认识比较肤浅,造成了部分家长在与班主任沟通中对自身所承担的责任认识不足,责任意识淡薄,以致出现“全权委托”的现象。他们认为自己的学历没有教师高,又没有受到过专业的训练,没有能力教育好孩子,因此把孩子的一切都交由教师负责,对孩子如何发展,教师如何教育都没有兴趣,同样家长自己更不会去督促教师的教育,这类家长对与班主任的沟通秉持着“任其发展”的态度,对孩子只“养”不“育”,责任意识淡薄,主动与班主任沟通意识不强。
(二)文化、教育观念差异
在与家长沟通过程中发现,大多数青壮年父母在外打工赚钱,而孩子主要是由爷爷奶奶隔代抚养,但是爷爷奶奶等长辈与班主任沟通过程中在教育观念上存在根本性“代沟”,在与班主任沟通中爷爷奶奶等长辈无法就学生心理健康、兴趣爱好、人际交往现状等方面给出建设性意见,给班主任与家长沟通带来了巨大的难题。普遍家长教育观落后,孩子自身成绩不好才会选择职高,只要在校不犯事、不惹事,有一个毕业证和技术活就可以了,对于学生德、智、心理发展缺乏关注,而班主任也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选择性过滤相关问题,沟通建立在表面,对于学生成长发育存在一定的影响
应对建议
(一)增加沟通次数及主动沟通意识
丰富沟通内容,需要提高家长文化素养,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一方面鼓励家长自主学习,新家长教育观念,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沟通意识,从而丰富与班主任沟通的内容;另一方面家长们互帮互助,建立家长委员会,确立核心家长,由核心家长带领家长们分工合作共同探讨关于儿童的教育,协助班主任与家长进行沟通。第二,班主任与儿童的爷爷奶奶在沟通中就教育观念存在不易改变的“代沟”,因此父母要尽可能的争取离家不远的地方工作,争取陪伴孩子的时间,引导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对孩子起到一个言传身教的教育作用。如果真的无法陪伴在孩子的身边,在外面家长需要保持与学生每天至少1个小时以上的视频通话,尽可能的关心和了解儿童,积极向班主任反映儿童在家情况、心理情况、学习情况,减少留守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伤害。
(二)建立正确的沟通方式
充分的了解每个家庭情况,根据不同家庭情况做出分析,合理运用QQ、微信等相关电子设备,可以建立微信群,适时在群里发送孩子在校学习生活视频及图片。此外与家长提前约定好联系时间,在正常行课、辅导时间尽量错开,班主任做好学生家长信息归档,认真听取家长反馈的信息并及时归纳整理,与家长共同制定学生在教育中的教育目标、教育方式。
(三)增强家长对班主任信任感
有些家长,认为自己受教育程度不高,文化素质较低,又无教育学方面的修养,或者由于工作繁忙,从而对班主任表示对教育孩子感到无能为力。此时,要帮助学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修养不同,各个家长对学校教育的配合的程度自然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在对待不同类型的家长时必须讲究语言艺术。在共同语言上多交流,切忌挫伤家长的自尊,帮助家长改进不良的教育方法。真诚地帮助学生家长改变错误的教育因为家长都有一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庄稼别人的好,孩子自己的好”,在他们心里,自己的孩子是不错的。我们班主任在家长面前尽说学生这不好那也不好,会严重地挫伤家长的自尊心,毕竟最差的学生也还有他的闪光之处。交谈时,教师应首先肯定学生的长处,对学生的良好的表现予以真挚的赞赏和表扬,肯定进步,肯定成绩,然后再指出学生的不足,客观地、全面地评价学生,使家长听后,觉得这是教师的肺腑之言,感到学校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于家长是一致,增加彼此信任感,互帮互助。
参考文献:
[1]王秀云.班主任如何与家长进行沟通[N].发展导报,2017-05-09(030).
[2]普布斯达.评述学生家长在教学中的影响[J].西藏科技,2005(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