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培养的途径探究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8期   作者:陆万翔
[导读] 小学美术课程作为小学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门学科,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仅能够了解与掌握绘画方法与技巧,还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鉴赏能力与文化内涵,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陆万翔
        乌什县阿合雅镇荒地学校  新疆阿克苏  843405
        摘要:小学美术课程作为小学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门学科,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仅能够了解与掌握绘画方法与技巧,还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鉴赏能力与文化内涵,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表现,同时也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重要体现。本文针对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展开讨论,希望能够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增强小学美术课堂质量与教学成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培养模式
一、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为了更好的提升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以及兴趣爱好等,有针对性的根据美术教材内容与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科学的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有趣、灵活的美术教学课堂下学习,有效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参与热情,进而通过参与美术活动激活自身的思维意识,伴随着教师的正确引导进行自我思考、分析与探索,从而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比如,在进行美术课程《动物的花衣裳》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在课上为学生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进入非洲大草原。“你们能够认出几种大草原上的动物呢?”“过几天大草原上要准备一场化装舞会,同学们能不能帮忙设计几件合适的衣裳呢?”“老师准备为斑马家族设计一套衣服,你们呢?”随着几个问题的引入,让学生在紧张的课堂中立马活跃起来,争先恐后回答教师的问题,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有效集中起来。之后,教师再一如教学正题,为学生展示各种动物原本的形状与颜色,随后让学生通过自身丰富的想象力,发掘自身的思维创造力进行作品创造。通过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吸引学生的,唤醒与启动学生的思维意识,让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与良好的教学氛围下,有效展示自我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小学美术教学课堂中,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师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枯燥、单一的教学方式有效转变为丰富、新颖的创新教学形式,有效增强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兴趣,让小学美术教学课堂更加多元化、富有趣味性[1]。比如,在进行《漂亮的花边》美术教学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PPT课件向学生展示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花边设计、历史渊源以及设计理念等,通过图片、视频、专家讲解等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关于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设计元素与设计理念。在美术课堂中,通过欣赏PPT课件中古建筑的花边设计、古代瓷器的花边设计、古代服饰上的花边设计等让学生加深对花边设计的理解,再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现代生活中常见的花边设计作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与认可花边设计。作品欣赏完成后,在教师的教学引导下,让学生与大家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见过的花边设计,相互分享一下自己设计的想法与见解,有效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扩展学生的学习视野,进而培养学生的细致的观察力与丰富的想象力。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创立协作学习小组,让学生在每节美术课的学习中不断发现挖掘自身的创造能力与创新思维,提升学生间团结合作意识与互帮互助的班级凝聚力,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增强自身的美术核心素养与艺术涵养。


三、以学生为教学主体,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创作
对于小学生而言,丰富的想象力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意识。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与兴趣爱好等,有效借助于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与活跃的思想想法,不断促进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所以,为了高质量的取得美术教学成果,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课堂活动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特点与身心发展规律,以学生为主要的教学主体,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有效发挥自身的丰富想象力进行思维创作,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独特思维水平与创造能力[2]。比如,在进行《太空里的植物》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尝试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丰富想象力的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环境中的植物展开想象,启发学生自我探索与发现可以运用彩泥、黏土或者废旧材料等制作太空中的植物。课堂上,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以往学生创作的作品,说明太空里的植物表现形式与具体的创作要求,让学生自主的探究自己的作品应该采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通过探究与讨论,让学生对自己收集来的创作材料与美术工具展开想象,有效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想,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想象创作能力、自主探究问题能力与团结合作能力。通过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体验想象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快乐,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提升学生的思维创新与创造能力
教师在创新小学美术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注重对学生美术理论教学知识的传授,还需要合理的进行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具备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的综合性能力,有效探索美术世界的神奇[3]。因此,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课程时,需要注重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并引导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独特思维优势和创造优势,有效提升学生对美术知识与艺术涵养的理解与运用,促进学生的全面性发展。比如,在进行《我设计的服装》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各种可以利用的创作材料,鼓励学生“变废为宝”[4]。在此环节中,学生根据教师的题目要求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并通过亲自动手实践与操作,完成作业任务。最后,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完成作品进行综合的评价,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服装走秀的方式有效增添课堂趣味性。通过这种教学手段,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实践能力,还进一步的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有效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结语: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教学作为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对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艺术审美以及综合能力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现代化的小学美术课堂中具有十分特别的实施意义。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应该积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不断创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与自身优势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定教学方案,使小学生的美术教学课堂更具趣味性与灵活性。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而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潜能,增强学习自信心与成就感,实现高质量的美术课堂效果。
参考文献:
[1]周爱莲.创造创新条件培养创新思维 ——探究培养农村中学生创造性阅读思维的方法[J].考试周刊,2020,(48):22-23.
[2]岳竹青,史方剑.探析核心素养下对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20,(82):89-90.
[3]管峥朝,雷玉霞.基于思维导图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方法研究与实践[J].创新教育研究,2019,7(02):166-173. DOI:10.12677/CES.2019.72030.
[4]王志丹,李晓晨,崔高翔, 等.从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探讨新时期中医类学生的自我提升[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15):158-160. DOI:10.3969/j.issn.1672-2779.2020.15.0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