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欢
广元市上西中学
摘要:音乐属于一门艺术性学科,在初中学科体系中深受学生的喜爱,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而且可以舒缓身心,让个人的心灵得到慰藉,因此音乐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求。但就音乐教学内容来说,鉴赏是主要的环节之一,它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还需要辨别能力、注意力、感受能力等要素做支持,所以存在一定的难度。对于很多初中生来说,尚且不具备较高的音乐鉴赏能力。这决定了在新课改下教师需要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做出突破,帮助学生提高音乐鉴赏水平。
关键词:初中音乐;鉴赏能力;策略
一、探析初中音乐鉴赏教学的现状
(一)对音乐鉴赏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
鉴赏在音乐教学中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也明显突出了鉴赏的关键,教学一方面播放音频和视频让学生仔细感悟,另一方面则向学生讲解关于音乐的理论知识。但目前很多初中生尚不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素养,对于音乐的认识停留在表面。在教学目标上,音乐作为通识课,在专业性上对学生没有较高的要求,学习任务相对来说较为轻松,所以学生抱着娱乐的学习心态,若是缺乏强烈的兴趣动力,学习中基本没有积极的参与热情,便会使音乐鉴赏学习的质量较低。
(二)音乐鉴赏教学中缺少完备的条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音乐鉴赏教学有了很多科技产品的支持。但部分学校在音乐教材和设备上明显无法满足实际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创设良好的音乐意境唤起学生的情感,而且学生对音乐的积极性也会受到打击。另外,一些教师在音乐素材的选择上缺乏实际生活的联系和对学生实际需求的探索,基本围绕陈旧的音乐教材展开鉴赏教学,课堂内容缺少新鲜的元素,导致学生对音乐的深层追求受到了限制,而且他们的审美观念在这种情况下也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二、初中音乐鉴赏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创设优美的音乐意境,唤醒学生浓厚的兴趣
作为一门艺术学科,音乐可以让欣赏主体运用自身的听觉能力和所积累的音乐鉴赏经验去体会、领悟它所表现出的美妙旋律。那么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优美意境的创设来唤醒学生的音乐兴趣,这是提升学生鉴赏能力的首要条件。
具体实践中,首先要运用课程导入手段。即通过播放一段音乐作品初步引发学生的感官注意力,然后设置与之相关的问题,制造悬念,引起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好奇心,使得课堂具备活跃度,学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参与。
其次,教师要再次播放音乐作品,让学生带着问题仔细聆听,去感知音乐中的旋律、节奏、速度、节拍以及音色等各个方面的变化。在聆听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去调动情感、凝聚注意力,这样才能从中获得更好的体验和理解。在学生产生初步的聆听感受之后,营造轻松、和谐的鉴赏氛围,让学生自由发表聆听的感受。以交流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体会不同的鉴赏思维,领略到多种多样的音乐情感。另外,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展开细致的指导,将一首完整的音乐进行分解鉴赏,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每一阶段作者思想的表达方式和韵律的转变,使学生在体验音乐元素的基础上感受作品中思想情感的变化过程,以此去发现音乐的魅力,形成多角度和多方位的理解。
最后,教师要更多地了解初中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程度、所侧重的欣赏领域,进而结合教学目标来拓展音乐鉴赏教学的内容,引入新鲜的元素,使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更加丰富、深刻,让学生真正喜欢上鉴赏音乐的过程。
(二)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获得共鸣
良好的听觉能力是鉴赏音乐的基本条件,它涉及音乐音响感受、辨别和记忆能力,在这些基础上生成的一种内心听觉能力,它可以让欣赏的主体产生情感上的体验,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使音乐作品的内涵创造性地呈现在欣赏主体的内心世界中,从而合理、恰当地对一首音乐作品给予评价。可见,在音乐鉴赏中情感是不可缺少的条件,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则需要重视学生情感的体验,以此来引导学生获得心理上的共鸣,对音乐作品建立更加深刻的印象和体验,进而根据情感上的体验做出专业性的评价。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两方面着手,首先要把握学生已具备的音乐听觉。音乐本身属于听觉艺术,正确鉴赏音乐离不开音乐听觉,要想在音乐中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则需要学生依靠个人的听觉来辨别音乐、节奏等。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听觉能力,结合课堂中对旋律、节奏、音色等表现手法的理解来细致地体会一首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内涵。
总而言之,在音乐鉴赏中,聆听是最初的阶段,它是对音乐韵律初步的感受,而更高的音乐鉴赏则是一种良好的情感体验,是学生深入地去感悟其中的情感内涵,让自己的情感与之交融,产生相应的情感共鸣。所以,在初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需要将学生情感的激发和引导作为教学的关键点。
(三)充分运用对比教学法,帮助学生掌握鉴赏技巧
对比教学法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属于一种技巧性的方法,它是通过不同事物的对比让学生对鉴赏作品有更深刻、全面的解读。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这种方法也可以有效拓宽音乐视野,让学生的音乐鉴赏更显专业性。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相同主题的音乐作品,然后相继进行播放,学生聆听后可以在旋律上初步做出判断,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展开综合性的对比分析。即设定多角度的分析标准,比如创作方向、不同的音乐理论知识、音色等,学生可以按照专业性的标准进行对比,使鉴赏的过程更加深刻。特别是经典名著的鉴赏,它们很多被后人选择不同的形式来演绎,从而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音乐风格,教师可以将原创的音乐和后续改编的引入到课堂中,指导学生分析其中的优缺点和各自独特的风格,以此让学生对音乐建立更全面的认知,形成独立的鉴赏思维。
初中音乐鉴赏教学在短期内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这需要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优化教学的观念和方法,提升音乐鉴赏教学的重视力度。一方面要通过趣味、优美意境的创设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另一方面则要求重视学生音乐情感的引导,使他们在音乐欣赏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进而借助对比等多种鉴赏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鉴赏,逐步提升个人的鉴赏素养。
参考文献
[1] 邵玲玲.初中音乐欣赏课型互动教学策略的研究[J].赤子,2017(13):204.
[2] 李申林.信息技术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好家长,2016(25):237.
[3] 高素芬.初中音乐欣赏课型互动教学策略的分析[J].当代音乐,2018(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