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薇
四川省泸州老窖天府中学 四川泸州 646000
摘要:小学生毕业之后升入初中后,虽然还没有褪去纯真,但也逐步走向成熟。这也是很矛盾的年龄,这个阶段是每个人成长必须经历的历程。随着新课标的不断革新,老教材已经不再适用当下学生。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流行音乐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受到广大青少年甚至青年的热爱与追捧,将初中音乐教学与流行音乐进行有效整合,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学生更好地进行音乐专业知识的学习,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欣赏美的眼光,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初中英语;流行音乐;结合;创新教学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类课程,它不同于其它文化课,因艺术源于生活,源于自身,所以,作为一个音乐老师,要学会的是如何去引领学生对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积极去探索音乐世界。流行音乐一直在跟随着社会与人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相较于其它类型的音乐,符合当前社会审美主流的音乐,能够被当下的人们所接受。通过深入挖掘符合初中生身心发展的流行音乐教学资源,并将其渗透于初中音乐教学,可以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共鸣,增强课堂吸引力,让学生以一种更加积极的心态参与进音乐活动中来。
一、将流行音乐与音乐教学有机结合的优势分析
(一)提升课堂吸引力,增强音乐学习兴趣
音乐这一学科区别于其它文化课科目,它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初中生是一个情感很大的转折点阶段,因为生理与心理的改变,大部分的学生已经有了自己对生活的想法,上课也经常容易注意力不集中。教师根据当前流行的音乐来因势利导,在传授的过程中,让学生自身投入感情,对它有一种向往,不仅可以有效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而且可以长效的保障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丰富学生对音乐的认知和理解。
(二)丰富情感体验,培养积极乐观态度
素质教育的提倡,德育,美育的不断提出和升华,音乐新课程标准也应运而生。教师在初中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流行音乐来帮助延伸和扩展学生的音乐接触渠道,引导学生去进行欣赏,切实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并从优美正面的歌词中丰富情感体验,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1]。
二、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的对策和措施
(一)纯净治愈的纯音乐,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学习兴趣
现在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加之家长又都注重学业,从而学生心理在学业上就已经有很大的负担了,再加之青春期的心理变化,逐渐的影响了对音乐的热爱。而纯净舒缓的纯音乐就像天籁一般,可以舒缓学生的身心,让学生以一种安静、平和的心境来投入音乐课堂中。
教师在课堂开始之前,可以为学生播放日本音乐人创作的《伴随着你》,也就是举世闻名的《天空之城》;还有帕赫贝尔创作的享誉世界的《D大调卡农》;林一峰作曲的《遇见》;周杰伦作曲的《蜗牛》等等,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充分发挥学生在音乐中的潜能,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进行学习[2]。
(二)积极正面的摇滚乐,培养学生对音准和节奏的有效把控
初中生的年龄和社会认知决定了他们正处于对社会环境懵懂的接受阶段,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时,要分清流行音乐作曲和作词中的利弊,选择积极正面的作词来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同时要选择节奏感较强的摇滚音乐来培养学生对音准和节奏的有效把控,增强音乐教学的意义。
教师在进行“音准”和“节奏”的重难点教学时,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比昂乐队《光辉岁月》,让学生在鼓点和电吉他的节奏中感受音乐的节奏,在有力的演唱中体验歌手的音准;另外还有节奏感较强的《海阔天空》、许巍的《曾经的你》、朴树的《平凡之路》等等,都可以作为于音乐教学的有效辅助。
(三)背景丰富的影视乐,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都会逐渐开始形成,所以音乐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开展活动。通过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去发现并鉴赏音乐美,拓宽学生获取音乐知识的渠道,延伸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比如《大宅门》片尾中锣点开场,一把京胡拉的悠扬,配以西方乐器万音齐鸣来默默倾诉。其中历史厚重汩汩而出,让人不觉肃静,倾听这些用生命铸造的传奇[3]。京胡停下,他种乐器缓缓,长达两分,只觉如怨妇泣诉,直待感情诉完,让学生感受医药传奇的一生;再如《康熙王朝》片头曲中一骑铁骨铮铮,踏遍万里河山,叫人血脉愤张、豪情万丈。康熙的一生君临天下、左右乾坤,拯万民于危难,融满汉于一堂,化内乱,抵外侵,收台湾,平三藩...千古一帝打造的大好江山虽然避免不了岁月将他淹没在历史长河当中,但是男儿有此一世,当无憾。
(四)韵味十足的中国风,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
缺乏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是我国初中音乐教学的现状。音乐教学过于关注知识、技能,日常教学过于浮于表面,不能充分挖掘课本背后想要传达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教师可以通过挖掘流行音乐中的中国风元素,让中国传统文化应该走进初中音乐课堂,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比如周杰伦和方文山合作的《东风破》中分别隐喻了“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等古诗词[4],让词句更显张力和厚重;与之相似的还有陈小奇的《涛声依旧》也通过吸收《枫桥夜泊》中的美妙意境,让歌曲的情感表达更加经典,这些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效结合的作曲,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并将其更好的传承下去。
三、结束语
初中生在学习上是伴随着生理上的发展而成长的。他们会有自己的标杆,有自己喜欢的事物,在心理和思维认知也在不断变化和提升。教师要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有正确看待流行音乐文化带给社会和教育领域的机遇,通过充分挖掘其中的教育元素,帮助学生提升音乐兴趣,学习音乐技能,拓宽音乐视野、促进音乐与文化的传承。
参考文献
[1]陶虹.试论高中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的选择性运用[J].新课程导学,2020,(24):42,47.
[2]陈东进.浅析流行音乐背景下音乐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问题[J].语文课内外,2020,(18):146.
[3]陈晓微.流行音乐新玩唱——简析流行音乐与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J].青春岁月,2020,(14):269.
[4]周清雅.高中音乐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后的问题与对策[J].神州,2020,(15):156.
作者信息:江薇,女(1989.7—),汉族,四川泸州人硕士,四川省泸州老窖天府中学,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