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探讨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8期   作者:王彤
[导读] 小学音乐教学要培养兴趣,使学生更好感知音乐的魅力,促进音乐素养的提升,就要创新教学方法。体态律动在音乐课堂实际运用,可以达到上述所说效果,对于音乐课提质增效具有重要作用。
        王彤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乌审召镇查汗淖尔学校 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300)
        摘要:小学音乐教学要培养兴趣,使学生更好感知音乐的魅力,促进音乐素养的提升,就要创新教学方法。体态律动在音乐课堂实际运用,可以达到上述所说效果,对于音乐课提质增效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这个进行探讨,以小学音乐教学为研究对象,分析应用体态律动的好处,并提供有效运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体态律动;有效应用
引言:
        小学音乐教学存在形式单一问题,难以激起学习兴趣,并且也不利于学生感知音乐,以及审美情趣提升。新时期音乐教学要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就必须突破传统方法,体态律动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既能培养兴趣,使学生参与音乐课堂活动,又能使其在律动中获取最为直接经验,更为准确把握节奏,并能体会和感受情感,产生共鸣,增强审美情趣。
一、音乐课运用体态律动教学法的好处
        小学生在课堂中好动,容易走神,如果不能让其精力集中到教学中,音乐教学质量就无法保障。过去小学音乐课忽视学生个性特点,按照教材讲解,灌输音乐知识,或者是教唱,传授演唱技能。长期采取这样的模式,学生对音乐课无感,学习积极性不足。音乐课中采用体态律动法,让学生动起来,这符合其天性,会学生有极强的吸引力和号召力,而且教学氛围会变得愉悦,音乐课充满生命力,学生在主动学习中音乐素养一定会提高。小学音乐教学中涉及一些抽象的乐理知识,单纯靠语言文字去讲解,小学生难以充分消化,接受情况不好,且容易打击音乐学习热情。实际教学中运用体态律动法,优势在于可将抽象音乐概念与乐理具象化和形象化,学生在身体律动中获取直观感受,就能在最短时间内理解,并增强记忆。体态律动法属于体验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亲身感受音乐的机会,同时使其借助于律动表达对音乐的认知。这样音乐教学下,不仅能更好完成音乐知识与技能目标,还能培养学生创造力、感知力、表现力和审美能力【1】,促进音乐素养综合协调发展。
二、音乐教学中运用体态律动教学法策略
1.增强对音乐节奏感知能力
        音乐富有节奏,其也是这门艺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类型音乐,或者是表达不同感情音乐,节奏有自身的特点。一般比较欢快音乐,节奏都会比较快;而忧伤的音乐,往往节奏缓慢。节奏对于把握音乐感情和内涵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小学音乐课要培养学生感知音乐节奏能力。音乐教学中可借助于体态律动法,使其亲身感受节奏变化【2】。以瑶族舞曲为例,教学中要让学生去做动作,从节奏中体会那份淡定和从容,增强其对音乐认知。又比如在让学生欣赏《义勇军进行曲》中,使其依据节奏进行肢体律动,或者是打节拍,促使学生感受紧迫感,体会歌曲中所表达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愤恨,以及国人团结一心共同对抗侵略者的英雄气概。

体态律动中体会到更有力的节奏,激励爱国精神。
2.使其掌握音调
        音乐中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元素,那就是音调,和节奏一样,对于音乐艺术来说是不可缺少的。通常情况下,只有音调和节奏相得益彰,做好配合,才能更好呈现音乐,因为表现其中蕴含的情感。体态律动法可让学生亲自感受节奏变化,同时也能使其体会音调的变化与高低,并促进理解【3】。比如引导学生学习4/4节拍的时候,牵扯到若拍部分,通过语言讲解学生不能很好接受,这时就可采用体态律动教学法,用一只手朝上拍。实际操作中涉及到强拍,则要两只手朝下拍,然后要求学生自行体验,感受音调的不同和变化。一个动作代表一个音调,相互之间存在对应关系,通过这种律动就能让音调具象化和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除此之外,体态律动法在音调教学中应用,还能调动学生,使其在双重感官的影响下,掌握音调并增强记忆,促进音乐素养提升。
3.培养音乐鉴赏和创造力
        音乐鉴赏课是完成美育目标,促进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提升的主要途径,但是实际开展情况却不理想。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学生音乐修养有限,无法很好的理解,还有一个则是相较于教唱,学生对鉴赏音乐兴趣不高。为了培养音乐鉴赏兴趣,增强其音乐感知与理解能力,就可运用体态律动教学法。比如在聆听音乐中,高音部分课让学生舒展身体,且要朝上;低音则要让两个手臂处于自然放松状态,且要微微倾斜自己的身体。通过这些动作,直接获取音乐体验,明确音调和节奏的变化,促进音乐鉴赏能力提升。此外,音乐教学中还要利用体态律动,促进创造力的发展,学生在鉴赏音乐过程中,依据自身的理解,或者是在交流互动中,为歌曲编排动作,教师从旁协助。这样就能使音乐变得生动形象,并通过合理的动作创造,增强音乐理解与鉴赏能力。
4.注意事项
        小学音乐教学运用体态律动法中要认识到,其只是辅助完成教学的,所以在课堂中不宜花费时间太长,以防止教学进度出现问题,还有就是避免过度分散学生注意力。体态律动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期间以指导为主,必须明确其作用是帮助学生掌握乐理知识,增强对音乐认知,使其感受音乐的表现力。体态律动教学应给予学生一定自由空间,使其自由去表达,把自己的理解用动作呈现出来。除了激发兴趣,还能促进音乐创造力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小学音乐教学要结合学生特性,采取体态律动教学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节奏与音调变化,同时培养其鉴赏力和创造力,促进音乐素养提升。
参考文献:
【1】范滢滢. 探讨体态律动应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策略[J]. 音乐时空, 2016, No.511(08):119-119.
【2】张磊. 探讨体态律动应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策略[J]. 教育科学:全文版:00101-00101.
【3】张玉淑. 低年级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有效应用——体态律动的研究与探索[J]. 祖国:建设版, 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