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范式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8期   作者:金卫婷
[导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精神,《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
        金卫婷

        怀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41800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精神,《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及其《实施方案》(教社政【2005】9号)(简称05方案)而开设的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程。课程讲授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艰辛奋斗的历史,是提高大学生思想素质和政治觉悟,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课程之一。
一、运用合作学习范式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的意义
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在小组中自主开展学习活动,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考核依据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探究问题为教学目标,教师的作用在于“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是其主要特征。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班授课下改进教学方式的需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都是大班授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也不例外。一个教学班多则一两百人,少则近百人,这种规模的课堂事实上教师能够关注的面很有限,师生交流少,主要是教师单向的灌输知识,导致大部分学生学习非常被动,甚至表现出冷漠与散漫的态度,思想游离于课堂之外,睡觉、看课外书,刷微博、看朋友圈、追电视剧、玩游戏等违纪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
        合作学习可以将大班分成十几个学习小组,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学习,将零散的学生个体置于小组的互动学习框架下,小组成员间互相讨论,互相启迪。教师指定或者学生选定小组长负责整个小组的学习进展,并将每个成员的表现记录下来,作为成绩的依据。十几个小组的管理,教师完全可以应付的过来。
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育人的需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一门寓事于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时间跨度大,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现代,涉及内容繁多,而课时有限。因此,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助查阅资料,有助于将历史从书本延伸到现实,培养学生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看待和分析现实问题。再者,学生从小学到高中,中国历史的大致线索已经比较清晰,具备自我学习和研究问题的能力,他们需要的是把头脑里的知识转化为对现实问题的认知和立场,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教师精心选择设计的课题研究中实现自我思想素质的提升。
二、合作学习范式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案例
1.合作学习准备
        专题讲座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学完后,安排了一次 “中日战争遗留问题”讲座。重点介绍南京大屠杀在国内的认知状况,对比日本对南京大屠杀的态度,日本人对广岛长崎原子弹轰炸的刻骨铭心的记忆。结合二战后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纪念日,犹太人对自己二战苦难的纪念活动情况,介绍中国的抗战纪念活动,警示同学们不要淡忘历史,警惕军国主义的复活。
        简略介绍中日战争遗留至今的各种问题及相关国际惯例和规定,分析德日在战争认识问题上的不同态度及其根源, 留给学生探究的问题:中日战争战争遗留问题和我们的责任。
        为熏陶情感,铭记历史,要求学生课后观看电影《被遗忘的1937年南京大屠杀》(英文名Nanking)美国2007年,《东京审判》。


        2.合作学习实施
        学生组队
        讲座之后让学生自由组队,8-10人一组,自选组长一人,负责合作学习中成员的分工和协调及与老师的联络。
        各组确定课题
        “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这是影响当代中日关系的关键问题,很有必要弄清楚。但是这部分内容涉及的面比较广,有些问题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有一定的难度。老师把主题分解成十五个小课题,供各小组探究。这些课题是:1.日本侵华细菌战及其遗留问题,2.日本侵华化学战及其遗留问题,3.战时日本强征中国劳工遗留问题,4.战时日本强征慰安妇遗留问题,5.日本虐待盟军战俘遗留问题,6.日本侵华残留的金融公债问题(日本在香港发行的军票问题等),7.被劫文物图书归还问题,8.被日损毁坏的古建筑问题,9.国家领土归属问题,包括钓鱼岛及美军移交琉球群岛等问题,10.日本侵华战争之国家赔偿问题,11.日本侵华战争之民间受害索赔问题,12.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13.日本政府官员参拜靖国神社问题,14.日本右翼势力公开为侵略战争翻案问题,15.不公正审判东史郎诉讼案问题。其中前9个问题是史实性问题,但重点不是探究史实,而是在史实的基础上探究其遗留在现今的问题。第10-11个问题是历史责任问题,综合性较强,第12-15是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它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其他问题的解决。
        细化之后交各小组讨论后确定一个选题。
        指导组长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分头收集资料。在掌握史实的基础上,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讨论,分工撰写研究报告。
        2周后教师组织各教学班做课题成果交流,学生们分组讲解自己的课题,展示作品,教师对各组一一做了点评,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和问题,要求继续修改,并检查了他们已经收集的资料。要求学生就自己组探究的问题写一篇认识。
        后续的修改和完善是一项巨大的工程,经过反复的指导、改进、比较、筛选,最后确定了8组作品参与“中日战争遗留问题”全校展出活动。
        通过本次活动,很多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的学习有了新的感受和兴趣点,对中日关系有了新的认识,对国家的命运和自己的使命也有新的思考,很多同学说终生难忘。
三、合作学习范式成功地几个要素
第一,形式新颖
        大一学生第一次尝试团队合作的方式学习历史知识,将远去的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考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最后以画板的形式展示严肃的历史课题,很多学生感概的说,没想到历史还可以这么学。
第二,准备充分
        专题讲座和观看影片,对学生触动很大。在提到战争遗留问题至今未未能解决,很多学生情不自禁脱口而出:“为什么?”而这也是我要求学生自己去回答的问题。正是这样的情结和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他们分工合作,很快收集大量相关资料,为课题研究的完成奠定了基础。
第三,老师适时地指导
        资料收集后,面对的一个难题就是,运用资料凝练观点。这是大学生不同于中学生的要求,课题研究不是资料堆砌,这需要老师的引导点拨和小组成员的集体智慧。
第四,小组成员的合作
        只有团结合作的小组才可能出高质量的作品。通过小组集体看影片、开展讨论和撰写历史论文,对战争的灾难和中日关系有了更深的认识,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尤其是对近代中国的国贫家弱,政治腐败,国民麻木有了痛切的感受,对国家的未来和自己的使命有了发自内心的新的认识。
        合作学习是一种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升教学实效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掌握知识,提高思想认识,学会团队合作,这是二十一世纪培养合作型人格的要求。

作者简介:金卫婷(1966-10),女,汉族,籍贯:湖南邵东,学历:硕士,职务或职称: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