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8期   作者:解文聪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小组合作学提出来得到教师的广泛认可
        解文聪
        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中和镇中心学校 657507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小组合作学提出来得到教师的广泛认可,知识学习由个人转变为团队,由学生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究转变,对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进行研究,以供相关从业人士参考。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小学科学教学;有效运用
引言
        在小学阶段,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重要阵地和途径,对于小学科学教学而言,课堂也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和阵地。而培养小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在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和方式方法,主要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学生被动状态下吸收科学知识,使得学生学习兴趣不断下降。而在合作学习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学习和启发,大幅度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便于发挥学生在科学课堂上的主体价值,使得学生在合作交流过程中深化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有利于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设置小组任务,引导深度合作
        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后,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各小组设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合作。教师所设置的教学任务不可大而空,要有意义和研究价值,充分发挥分组合作的价值。在设置小组任务时,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教学任务要有针对性。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组内讨论和合作才能有效进行,否则学生的状态会散漫。例如,在学习《动物的生命周期》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从胚胎形成、成长过程、个体差异等方面比较人和动物生长周期的不同点和相同点,组内合作总结,实现旧知识与新知识的有效衔接。二是教学任务要有开放性和包容性。时代发展不同,每一届学生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等有所差异,所设置的任务要跟随时代潮流,创新学习任务,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例如,在疫情下,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探讨病毒的特征和正确的防疫方法,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知识,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二、学习目的明确、合作流程清晰
        在小学科学课堂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一定要让各个小组明确学习目的,有清晰的合作流程,一是防止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不知道做什么,浪费学习时间;二是防止学生没有清晰的操作流程,乱做小组探究实验,造成课堂混乱的现象。小学科学课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对自然现象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索。因此,首先,教师要根据小学科学课堂的教授内容,引出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并进行提问,让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索,明确学习
目的。

其次,教师提出问题后,要引导学生对问题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假设。假设,对学生非常重要,不仅可以体现出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观察、分析能力,还是进行有效实验操作的重要依据。最后,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的现象进行实验结论的总结,必要时,可以让学生根据结论开展其他实验进行验证,从而得到这些现象所含的自然规律。
三、做好基础工作,合理分配小组
        在小学科学学科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教学,需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而合理创建小组便是最重要的部分。教师必须要在全面把握本班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心理特征、成长状态以及学习情况等多方面进行了解,科学合理的创建小组。通常情况下,每个学习小组的人数在四到六人之间,人数过少无法突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人数过多则难以维持小组内的纪律,不利于小组合作。其次,建立合作小组之后需要设立小组长,可以让小组内的同学进行民主选举,或者也可以自荐。在小组成员的选择方面,教师需要考虑到小组成员
的意愿,但不能完全按照学生的意愿进行设置,还需要进行综合考虑,比如小组成员之间的学习能力应当是互补的,每个小组的成员学习水平应当是均衡的,防止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
        例如,笔者在讲授《种子变成了幼苗》一节课时,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前后四个人为一组,基本上每组的学习情况相对较为平衡。其中有四组同学,较为特殊,一组同学科学成绩特别好,其他两组同学的科学成绩相对较差,科学基础知识掌握薄弱。此时就将这四组同学均衡分配,以“优”补“弱”,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在这样的小组分配模式下,我发现科学成绩好的同学能够帮助科学成绩相对较差的同学,达到了一对一的帮扶形式,有助于提高整体小组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质量。对此,教师要通过合理分配小组,组内科学分工,巧妙设置小组任务,引导学生深度合作,构建趣味问题,制定评价机制增强学生的合作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冯长霞.浅析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77-278.
[2]穆光明.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实验课中的应用研究[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一).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462-475.
[3]杨可.小学科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策略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0):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