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竞赛驱动影视实践教学的创新与优势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8期   作者: 王 锟
[导读] 当前时代不断发展变化,影视领域更新迭代迅速,培养适合时代、社会与行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目前高校影视专业教育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通过搭建专业竞赛平台,鼓励师生积极开展以参赛为目标的实践创作
        王 锟[ 王锟,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副教授,传媒学院副院长。]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 北京 102602
                 
                 
        【摘要】当前时代不断发展变化,影视领域更新迭代迅速,培养适合时代、社会与行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目前高校影视专业教育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通过搭建专业竞赛平台,鼓励师生积极开展以参赛为目标的实践创作,将影视实践教学与参加专业竞赛融为一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目前影视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而且对激发师生的专业兴趣与创作热情,提高学生对影视创作全流程的把控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各专业课程教师之间以及师生之间都能够优势互补,真正实现教学相长。本文结合专业宏观设计与微观具体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为影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供有理有据的参考。
         
         【关键词】专业竞赛;影视实践教学;创新;优势
         
         当下很多影视专业的学生由于专业实践操作能力的缺失,毕业走出校门后,无法快速成为专业人才,不得不经历一段艰难的学习磨合期。这种情况与行业需求和社会期望存在不小的差距。这种现象一方面与影视专业教学素来重理论轻实践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目前高校影视专业人才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有关,如: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没有针对性,专业课之间各自孤立,缺乏必要的联系和延续性;课堂知识的更新跟不上行业快速发展的实际需要;学生总体参与程度太低等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传媒学院的影视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其中鼓励师生积极参加各种国内外的专业竞赛,尤其是学校自身连续九年承办“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连续五年承办“全国大学生‘科德杯’无人机航拍竞赛”更成为影视实践教学改变与提升的直接契机。这两项专业竞赛较为全面地推动了专业的整体建设,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
         笔者作为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的骨干教师与两项赛事的组委会成员,每年都参与大赛的筹备活动,并将两项专业竞赛切融入日常教学实践中,实现了专业竞赛与影视实践教学之间的良性互动。与之前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相比,以专业竞赛驱动影视实践教学有着明显的创新与优势:
第一,打造“教学与实践融合—实践与创作融合—创作与任务融合”的教
学新思路。
         实践性强是影视专业的特色,在从专业竞赛切入全面推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学校和学院对此专业特色给予充分重视,不仅为教学实践提供各种设备与资源支持,更重要的是从上而下把积极开放办学的理念落实到具体实践中,摸索出“教学与实践融合—实践与创作融合—创作与任务融合”的新思路。
         影视教学中除了基础理论的传授,日常实践训练非常重要,以往教学中日常实践多是任课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安排,具有较大的自主性和随意性,学生习惯于通过实践练习解决单个知识点的问题,而缺乏将知识点放到完整影视创作中思考的全局观念。现在则是将拍出优秀作品参加专业竞赛作为实践教学的明确目标和任务,每一次拍摄练习目的性非常明确,而且随着各门专业课的深入推进,不断对实践练习和作业反复修改完善,最终呈现的结果不再是一个个零散的作业,而是精心打磨之后的完整作品。
第二,把传统专业系统内的封闭学习转变为融合各方资源组建全工种团队
的开放式学习。
         影视专业的传统专业实践习惯于内部彼此配合互相帮助,但由于专业所限,经常出现美术设计不甚讲究、演员表演惨不忍睹等问题,作品质量可想而知。

以参加专业竞赛为目标的教学方式对作品质量的要求大幅提升,倒逼影视专业师生不得不打开思维和视野,学习将所有相关资源融合共通,以打造精品佳作。
         为了与两项大型专业竞赛活动配合,主办方之一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在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设立了微电影创研中心作为日常实践教学的平台。这一平台将全校其它专业甚至其他院校热爱影视的学生和优势资源都纳入其中,如校内表演、艺设等专业的优秀师生与中国传媒大学的师生等,从而组建起高质量的全工种团队,各自发挥专业特长优势互补,共同进步成长,完成高质量作品。
第三,专业任课教师从各自为政转变为协同指导优势互补,真正达到教学
相长的良性循环。
         以前各门专业任课教师普遍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虽然院系会要求并安排联合备课,但这种联合更多浮于表面,集中在如统一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等形式方面。从专业竞赛切入后,实践学习与作品创作融合在一起,从作品的前期策划、剧本创作、拍摄与后期包装制作等等都提高了要求。为了达到参赛要求,各门专业任课教师必须协同配合指导学生完成作品,这样既使联合备课有了明确的内容,不同专业课程的教师在同样的目标和前提下各自发挥专业特长,实现优势互补,又能使各有侧重的专业教师同时学习到其它相关专业知识,教师自身在指导过程中得到成长和提高,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第四,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转变。
         以前大多数学生都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只要应付完作业了事,对专业学习缺乏积极性和针对性。为了完成并提高作品质量以达到参赛要求,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通常参赛作品是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因对作品质量要求较高,每位小组成员都要承担起自身责任,任何一个薄弱环节都会对作品的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每位有集体荣誉感的小组成员都不敢有所疏忽,不得不加强专业学习,在力有不逮时及时主动寻求老师的帮助或者自己通过网络或书籍自学,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确保作品的顺利完成。这种任务驱动的方式在倒逼其学习态度转变方面效果非常明显。
第五,把教学实践与推动行业发展和服务地方经济相结合。
         影视专业的实践教学素来是局限于校园之内的专业学习,在参加专业竞赛的驱动下,师生专业水平都得到大幅提高,而且以此为桥梁逐渐走出校园,一方面尝试与行业最前沿接轨,一方面用专业为地方政府和社会提供服务。
         “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与“全国大学生‘科德杯’无人机航拍竞赛”与腾讯视频、优酷土豆视频等多个行业平台合作,为优秀作品和人才提供宣传推广或签约合作。目前两项专业竞赛中陆续推出的不少学生主创毕业后都成为行业精英,如获得首届“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剧情类作品金奖的学生导演陈鹏已经成为业内颇具知名度的新锐导演,2018届毕业生陈嘉锐的纪录片《毕业大戏》除了获得多个国内专业竞赛奖项之外,还在国际电影节上多有斩获,如获得第七届温哥华(国际)华语电影节三等奖,入围第九届罗马尼亚国际短片节、第九届印度达达?萨赫布?法尔克电影节,并获得西班牙南欧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短片提名等。
         利用专业特长为地方经济服务也是我校在全面推进影视专业建设过程中做出的新尝试,并取得了切实的成果。由北京市委宣传部策划推出的大型系列微纪录片《中国梦》项目,传媒学院师生参与了其中《中国梦?大兴的故事》微纪录片部分的拍摄工作,今年该片在国内外传统媒体及新媒体播出后,获得了9千多万点击量,并受到市委宣传部与区委宣传部领导的高度评价。将专业学习实践与服务政府和社会结合,让师生的“学有所长“变成”长有所用“,这样的开放观念推动专业建设的道路越走越宽。
         综上所述,在当前宏观社会需求与行业发展的大背景下,以专业竞赛驱动影视实践教学是经过实践检验的颇见成效的教学方式,不论是学校自身为师生搭建专业竞赛平台,还是鼓励师生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种专业竞赛,都使专业建设得到了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互联网+”背景下广播影视人才发展机制和政策创新浅析》,王临坤,《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9年第5期。
2、《高校影视人才培养的融合实践体系构建》,叶思诗、张楚,《新闻研究导刊》,2019年第2期。
3、《中国高校影视专业教育现状与人才培养策略研究》,高杨,《艺术教育》,2019年第1期。
4、《我国影视教育从行业到专业,再到行业》,董亚欧、高万雄,《戏剧之家》,2018年第1期。

姓名:王锟(1979.11--);性别:女,籍贯:山东济南,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职称:副教授;职务:传媒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影视艺术、新闻传播、媒介文化等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