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QPBL”让课程育人灵动起来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8期   作者:华激文
[导读] 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重在培养学生科学发现与探究的能力,培养未来成功所需的技能,践行“学中研,研中学”的学习方式。本文根据近几年教育专家提出的HQPBL——高质量项目式学习
        华激文
        江苏省天一中学  214101
        【摘要】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重在培养学生科学发现与探究的能力,培养未来成功所需的技能,践行“学中研,研中学”的学习方式。本文根据近几年教育专家提出的HQPBL——高质量项目式学习,就PBL的内容、课题、活动等三个方面谈谈我校生物学习中心在设计HQPBL方面的一些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基于项目的学习(PBL);高质量项目式学习(HQPBL);生态校园;
         
        有专家认为,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比基于教科书的学习更有效,因为,与科学知识的日新月异相比,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更稳定,因而,要将高质量项目式学习——HQPBL贯穿于生物学教学中。近几年,PBL的顶级专家创建了一个HQPBL框架,以帮助更多的学生获得更深入的学习成果,该框架包括六项标准:智力挑战与成就;真实性;公共产品;协作;项目管理;反思。本文就PBL的内容、课题、活动等三个方面谈谈我校生物学习中心在设计HQPBL方面的一些探索与实践。
        
         1 项目学习(PBL)内容的选择:基于校园,源于真实,成于合作
        在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背景下,生物学习中心优化实验设施,创建新型学习环境,以彰显“生态校园”特色为原则,以提高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丰富优质课程,设计高质量基于项目的学习活动(HQPBL)。
        生物学习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探究为核心,在与“三高”合作的基础上,开展“三类丰富课程”活动[1],基于校园300多种植物,目前尝试构建了生物竞赛类、药用植物类、生物社团类、校本课程类等4个模块的生物项目学习(PBL)内容。生物学习中心项目学习(PBL)内容见图1:
         
         
        
        
        
                                                        
                                                        
                                                        图1:生物学习中心PBL内容
        生物学习中心的核心课程内容——项目学习(PBL)内容的选择基于“生态校园”,与高中“生物技术实践”教材、以及社会、生活热点密切相关。药用植物类:依托“三高”合作建成的集药用植物栽培基地、植物组培室、标本室、药材加工坊为一体的岐黄学堂,有基于校园药用植物的药效分析、药用植物愈伤组织的诱导、中药香囊的制作等多个学生研究项目在实验室中进行孵化和培育;生物社团类则基于校园的果树林在不同季节进行“青梅酒”等各类果酒果醋的制作、基于“玫瑰园”进行“玫瑰精油的提取”、基于“种植基地”进行主要农作物“油菜、小麦、棉花、水稻”等的栽培;校本课程类,则基于生物学习中心,对校园植物“菊花、金银花、石斛”等进行植物克隆、对“映天湖”水质进行定期测定净化处理,为学校“校园新能源利用系统、雨水收集和中水利用系统”的建成和完善出谋划策;生物竞赛类:依托生物学习中心,进行微生物的计数、校园绿色植物色素的层析和分离、农作物光合作用影响因素的探究等研究。
        PBL内容的选择基于生态校园,更源于学生的真实体验。如:药用植物的组织培养,刚开始,学生选择了十几种校园植物进行“外植体”的组培,初次体验后发现,在现有实验室消毒条件下,“菊花”的外植体相对较易诱导愈伤组织形成,大部分植物的外植体不易成功……基于真实的体验与感悟,学生将植物组培PBL内容定为:菊花“外植体”与“无菌苗”接种成活率比较、外植体消毒方法的探究等等。这种PBL学习,基于生态校园,源于真实体验,学生在PBL教师的引导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践操作、观察分析,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透过现象抓问题本质,这种PBL是基于真实体验的合作学习,学生在研究这些挑战性内容的同时,分享专业学科知识和技能,掌握了科学探究的基本范式,因而符合高质量的项目式学习(HQPBL)框架。
         
         2 项目学习(PBL)课题的确定:基于问题,源于兴趣,成于行动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和生命现象的科学,其知识内容和教学手段无不蕴含着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有论者曾指出,“教育使人认识世界,在世界中生活并体验世界,让教育世界与生活世界从疏离到融合,这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2]从“真实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着手,在智力挑战和批判性思维中,学生专注于相关核心概念、学科知识,学生多维度能力得到提升,
        “校园里的菊花、蒲公英居然是药用植物?它们有哪些功效呢?如何快速繁殖菊花、板蓝根?所有植物细胞都有全能性吗”为什么外植体接种不易成活?无菌苗转接却容易成活?……。确立项目学习(PBL)课题前,学生有着十万个为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 针对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在PBL教师的引导下,确立项目学习(PBL)目标小课题。生物学习中心PBL课题见图2:
         
         
         
         
         
         
         
         
         
         
         
                                                         图2:生物学习中心PBL课题
         杜威所呼吁的“从经验中学习”就是从兴趣中点燃学生的思维之火,引导学生徜徉“生活情境”,还原“自然的生命”。项目学习(PBL)的课题,基于挑战性的问题,源于兴趣,成于行动。当然,PBL不仅仅是“有趣活动”或“实践体验”,更需要学生的智力挑战和批判性思维。以植物组织培养实验为例,每个小组根据兴趣,确立了各自的项目研究课题。比如:初次接种因为污染失败的小组,确立了“外植体被杂菌感染的原因、不同外植体接种成活率的差异”等课题;无菌苗接种成活但是始终不生根的小组,提出了“普通的MS培养基为什么不易诱导铁皮石斛无菌苗生根?如何调整植物激素的配比诱导其生根”的研究课题……带着这些感兴趣的问题,学生开始积极行动,先百度搜索菊花、铁皮石斛等药用植物的相关资料,分析比较外植体与无菌苗的区别,然后从求实的视角去看问题,进行批判性思考,在智力挑战的基础上进行实验设计与操作:改进外植体消毒方法、培养基中添加活性炭等物质、设置培养基的空白对照等等。
        解决以上课题,需要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展开探讨、设计并实施合理可行的方案,更需要学生用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和态度,去体会科学研究的艰辛。以上课题研究的方式,呈现“兴趣导向”、“做中学、学中研”的学习生态,推动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走出“问题”的迷茫,进入“需要”的孵化。[3]这种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活动“在兴趣爱好中感悟科学,在求异思维中提升素养”,符合高质量项目式学习HQPBL的框架。
        
         3 项目学习(PBL)活动的探索:基于管理,源于评价,成于反思
        在确立项目学习内容以及课题的基础上,学生开始进行PBL活动方案的设计。PBL活动的周期长短不一,比如“植物组织培养”的周期较长,需要几周甚至几个月、操作较为复杂、涉及多学科相关知识,因而在项目学习(PBL)活动的探索中,学生还需运用设计思维,学会使用项目管理流程和策略,高效、有效管理自己和团队,PBL活动既有明确分工,又有实施细则、阶段目标,更有知识交流与评价反思,从而使PBL活动从开始到结束高质量的完成。生物学习中心PBL活动见图3:
         
        
                                                         
                                                         
                                                         
                                                         
                                                         
                                                         
                                                         
                                                         
                                                         
                                                         
                                                         图3:生物学习中心PBL活动
        项目学习(PBL)活动的高质量,基于管理,源于评价,成于反思。例如:“铁皮石斛无菌苗的转接及生根培养”课题,生生之间,教师可以引导从“职责分工”是否扬长避短、“方案设计”是否合理可行,“数据处理”是否真实可靠、“实施阶段”是否紧密协作、“实验过程”是否勇于探索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及相互评价,师生之间,教师则从团队合作、科学规范、达成情况、挫折反思、共享拓展等方面对每个小组进行综合评价,为下一个项目的更好实施作铺垫:项目学习中,你学到了什么,你能做什么?实验操作是否科学规范?观察记录是否及时真实?操作失败的源于有哪些?MS培养基不凝固的原因是什么?哪些环节操作不当造成了污染?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阶段和再分化成苗阶段对光照的要求有何差异?我们如何调节植物激素的浓度配比来促进无菌苗生根?光照强度对组培苗的再分化有何影响?炼苗的关键是什么?……
        生物学习中心基于项目的学习(PBL)很受学生欢迎,相对“基于教科书的学习”更有效:入选2015年“英才计划”的我校高二(3)王同学,从问题出发,参与多个项目学习,获得江苏省生物竞赛一等奖,其研究论文“胃癌靶向药物治疗现状”发表于核心期刊“药物生物技术”;自主申报“树木生物电研究及其应用”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高三(1)班徐同学,其论文在“亚太电力与能源工程”国际会议上发表,现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大学。
        HQPBL在管理上更注重学生自主发展与教师引领的结合,在目标上更注重核心素养的提升,生成和预设的整合,是一个师生学习共同体的打造过程。当一个阶段的“项目学习”结束后,学生可以选择继续该项目学习课题,带着问题继续实验探究,进行深入地反思及适当的拓展延伸,这样就能避免项目学习(PBL)活动流于形式,从而走向HQPBL——高质量的项目式学习。
         
         HQPBL——高质量项目式学习,不仅关注高考,彰显“生态校园”特色、更指向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它以提高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将科学本质教育贯穿于教学中,让课程教育“灵动”起来。
        

         【参考文献】:
        [1]冯丹沁.“三类丰富课程”: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试金石[J]. 创新人才教育.2014.04
        [2]徐文珍,叶巧燕,黄键.发展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思考[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11
        [3]黄武雄.学校在窗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91,92.

注释:本文系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项目“‘把课程种在校园里’的生态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研究成果;以及江苏省教研室第12批立项课题“生命与健康特色课程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  批准号:2017JK12-L0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