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析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8期   作者:李新梅
[导读] 小学生的特点是年龄较小、知识经验不足、认知水平相对较低,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可以起到呵护心灵、关爱成长的有效作用。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李新梅
        ( 磁县实验学校 河北 邯郸 056500)
        摘要:小学生的特点是年龄较小、知识经验不足、认知水平相对较低,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可以起到呵护心灵、关爱成长的有效作用。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应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对小学生的吸引力,帮助小学生提高认知水平和思想道德修养,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本文对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了探析,并提出了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道德与法治;应用;重要性;有效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国的教育开始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为了帮助小学生解决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入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形象,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生由于年龄偏小,普遍行为意识较差,自控能力弱,思维意识还很不稳定。因此,加强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可以帮助小学生纠正行为意识,提高自控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传统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小学阶段主要注重与中高考有关的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忽视了道德与法治教育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教师在授课时一般都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仅仅讲述相关理论知识,没有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和深入分析,导致学生的思维意识只是停留在理论表面,而未意识到道德与法治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和文明素养的促进作用。
        二、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道德与法治教育在人生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思想觉悟和法律意识。将现代信息技术引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学生可以通过形象生动的多媒体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改革提出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信息技术的融入,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能够吸引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生的年龄尚处于形象思维的基本阶段,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涉及历史、地理及法律有关的知识内容理解起来较为困难,这就需要设计教学情景,利用信息技术把相关素材从互联网中找出来,进行整理、筛选和加工,制作成声、像、图文并茂的微课视频,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形象直观具体地看到不同地区的习俗和文化等,从而自觉主动地投入到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有效策略
    1. 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道德素养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小学是学生进入学校学习的初始阶段,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对人生的成长非常重要。道德与法治课程能够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教育思想,与时俱进,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道德素养。教师要根据讲课内容,提前设计问题情境,从网络中搜集相关资料,选择适合小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的素材,制作成教学课件,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到道德与法治课程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从小培养自己的高尚道德情操,树立爱国主义思想,立志长大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2.在生活体验中加强道德与法治教育
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教材中的很多案例都来源于实际生活。小学生由于家庭背景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受到的教育程度也会有很大差异,这对小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有很大影响。有的孩子家教良好,待人处事知书达理;有的孩子娇生惯养,做事随心所欲;有的孩子家庭残缺,总有心理阴影。教师将德育教育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弥补有些孩子在成长中的不足,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接受公平公正的德育教育。通过信息技术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融合,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模拟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乐趣,积极主动地把自己变成课堂的主体,这对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操和生活技能有很大促进作用。例如,在讲《最美是家乡》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所在地区的名胜及民俗、特产,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家乡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提高对社会的认知水平,培养自己的高尚道德情操。
        3.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培养学生的正义感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安全和健康。道德是一面旗帜,引领一个人的人生方向;法制是一种约束,控制一个人的道德情操。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当一个人道德败坏触犯法律时,法律就会用强制性来约束他。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关于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失败案例教育学生。比如,有的人思想狭隘,喜欢与人争执,往往小事酿成大祸,造成惨痛的教训;有的人思想膨胀,经不住利益诱惑,放纵自己贪污受贿,最终付出锒铛入狱的代价。这些活生生的例子,学生观看后一定会受到心灵上的震撼,并引以为戒,从小树立公平公正意识,做一个有正义感有责任感的人。
        结语:
综上所述,把信息技术应用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增强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其它课程的效率,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松成.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10):31.
[2]孙锦慧.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学周刊,2018(25):61-62.
[3]刘阳.多媒体网络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索[J].名师在线,2019(08):85-86.
[4]郭沫竹.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实践研究[J].天津教育,2019(2):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