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建明
重庆市奉节县夔门高级中学
摘要:随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但总体上中国基础教育水平还不够高。基础课程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实施新的课程改革至关重要。在这种新形势下,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教师、课改、应对
引言
在中国基础教育的现状,现代发展的要求以及随之而来的历史责任之间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我国开始了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一线教师将如何面对这一新的课程改革?我认为关键是要更新观念和想法。所有尝试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观念之间斗争的结果。
一、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新课程改革中老师的地位
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推动者。新课程改革成功的秘诀是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对课程的积极适应和创造性使用。事实表明,一些新的课程计划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不是因为课程本身,而是因为老师没有积极参与或无法适应。西方学者认为“实施课程的最大障碍是教师的习惯性”,其中“习惯性”可以被认为是“传统观念”。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应对实施新课程的挑战,认真分析、把握新课程的概念,接受实施新课程所面临的新挑战。这是成功实施新课程的重要前提。
2教师在实现新课程中的作用
新课程的实施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理想课程大纲,实际课程标准,教科书和教学计划、课堂教学。通过在理想过程和学生接受的过程之间架起桥梁,教师发挥了关键作用。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经说过。培训是实施课程的重要方式,实施课程还有很多其他方法(自学,讨论,社会研究等),但是毫无疑问,教育在课程实施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从另一种角度上说,只有在教师使用课程计划时,课程才能实施。
二、教师应如何应对新课改
1课堂从“权威”过渡到“民主”
面对新形势,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主要载体”,也不是最终决定语的绝对权威,它们可以帮助学生处理各种信息,帮助学生学习并与学生分享。学习伙伴。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授和传授传统意义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解决和提出问题,而教育的任务不仅是传达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思维。
当学生遇到难题时,老师应该是一名工作人员,一名顾问,是帮助找到问题而不是将问题视为真理的人。 “坏老师为学生奉献真理,好老师带领学生发现真理”,教师必须意识到从“权威”到“民主”的转变。
2教学遵从“经验教学”更要“反思教学”
教育部发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教师应考虑自己的教育行为,并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面对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成为一名反思型教师的努力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的迫切需求。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将不可避免地面临各种新问题,这些新问题在以往的经验和理论中很难解释和解决。教师不能被动地等待他人将自己的不足反馈,然后将这些结果应用于教育。教师应以研究者的心态面对教学问题,从研究者的角度来调查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探索和积累所产生的问题。这样,教师可以轻松地面对教育和教学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并且可以从感知知识发展为理性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强调,不撰写研究论文的教授和老师仅是有经验的,不如普通作家更有创造力。一个写很多而且写得好的人可能不是著名的老师,但是一个不写的人一定不是一个著名的老师。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很早就开始撰写教育日记,并成为著名的教育家,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更喜欢不断思考和总结。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充其量是狭窄的经验,无非是肤浅的知识。为此,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该公式反映了反思在教师平稳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想象一下,一位老师已经教了几十年,而他的教学成绩却是中等的。原因可能与他的保守行为和错误的反思密切相关。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教师只能从“经验型”转变为“反思型”。
3手段从单一说教转变为多元
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教育,必须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体验,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氛围,以帮助教学有效实施。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辅助教学的教学工具为教学现代化创造了良好的硬件要求。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以视觉图像的形式传达抽象知识,包括人机对话等,以激发和增强学生的感官记忆。过去抽象而难以理解的知识点通过计算机模拟变得直观而生动,使学生能够理解更多的概念并熟悉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新课程中,我们指出了方向并阐明了我们的目标。通过不断学习,探索理论和实践知识并获得教育的本质,教师必须能够充分理解并应用新的课程改革概念。
结语
总而言之,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教师需要更新观念,改变学习方式,并坚持为了每个学生进步,以便课程成为师生的个性化创造过程。
参考文献
[1] 《促进教育内涵发展 提高教育质量学习资料汇编》 . 黄陵县教育局县督导室编印. 2013. 08
[2]《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2011 版》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09
[3] 《教改新动态》 . 陕西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编印. 2011.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