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制培养学生形成校规秩序,促进核心素养下的育才对策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8期   作者:李剑芳,叶山花,徐晓梅,郑晓,刘雨松
[导读] 新时期培养学生良好的寄宿制习惯,是执行校规秩序养成良好作息生活习惯的育才保障的基础,学生能够遵守学校的纪律直接关乎到今后的学习态度。本文主要阐述了新时期培养寄宿制学生核心素养背景环境下,

        李剑芳,叶山花,徐晓梅,郑晓,刘雨松
        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沁园小学   611930

        摘要:新时期培养学生良好的寄宿制习惯,是执行校规秩序养成良好作息生活习惯的育才保障的基础,学生能够遵守学校的纪律直接关乎到今后的学习态度。本文主要阐述了新时期培养寄宿制学生核心素养背景环境下,通过执行遵守学校的寄宿制管理规定内容,从而养成规范化的学习生活习惯,增强了学生的纪律意识、道德意识以及综合的核心素养能力。
关键词:寄宿制;校规秩序;核心素养;良好习惯;
前言
        彭州市沁园小学,2002年建校以来,在十八年的风雨洗礼中不断探索着,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不断成长着,在困难与艰苦的创业历程中不断进步着。如今它巍然屹立于彭州市这一片厚厚的教育热土之中,不断为祖国、社会输送着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它以精细化的管理模式、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丰厚的文化底蕴以及极具特色的寄宿制形式在社会上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有着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推广。同时,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也有许多的困惑需要探索与研究。
        我校虽然地处城关片区,许多学生来自彭州市周边农村、山区,有的是留守儿童,有的是单亲家庭,也有来自五湖四海地务工人员的子女。这些孩子的家长相对来说文化程度不是很高,大多忙于工作或是家庭原因,很少有时间陪伴和管理孩子,孩子们耳熏目染地“继承”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这必然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巨大的影响,而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在孩子行为习惯养成方面就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针对外界因素的困扰,会影响学生各种习惯的养成,也会对学生的成长造成一定的影响。针对现在很多城乡学校都实行了寄宿制,集中管理学生的生活起居以及学习情况。通过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和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才能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及思想构建合格的人格标准,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个人核心素养能力。
        一、寄宿制学校培养学生形成校规秩序特点
        为了高效治理寄宿制学校管理制度,形成整体的规范秩序。因此需要教师深入学校、扎根学校,在学校期间陪伴寄宿制学生度过学校生活。在具体的管理学生在校期间的寄宿学习生活期间,深化了解了学生不同的个性差异问题。
        大体上总结学生的特点主要为:
        一是学生寄宿时间比较稳定,周期长,一般情况一周回一次家,其余时间都是在学校内活动。因此教师要严格管控学生的一举一动,跟随学生在宿舍附近或班级处理相关寄宿制学生的各种学习与生活问题;
        二是由于学校采取了全封闭式的严格管理模式,学生不允许在校期间随便打闹,由于学生食宿完全都是在校期间进行,因此需要教师特别关注生病或身体状况不佳的学生,个别有个性差异或心理需要疏导的学生。因为学生在校期间按照学校的相关规定进行规范化管理寄宿制管控模式,不同在家里可以随意玩耍或自由散漫的家居生活,因此会有很多个别同学会在生活中以及影响学习整个方面的心理情绪,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在对应不同的学生施展不同的心理疏导计划,从而正确引导学生接受学校的封闭式技术管理制度,积极踊跃的参与班级及学校组织的各项实践活动,将个人心态调整到融入集体、融入班级的活跃学习与生活中,调整好心态尽快回到班集体组织的严格寄宿制管控模式状态下,尽快适应规范化管理寄宿制学习与生活管控模式;
        三是寄宿制学校的生活辅导老师以及班主任老师,是寄宿制学生在校期间的家庭教育跟随者,老师通过时时刻刻的关心和爱护学生,促进学生能够融入集体,养成良好的性格,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

学校给予代替家庭教育的模式管理寄宿制学生的各项思想教育及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实践活动功能,促进学生能够适应寄宿制管理模式的生活方式,通过引导学生在校期间完成个人力所能及的事情,激发学生积极的日常生活行为和良好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养成终身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校代替家庭在各层面熏陶学生的人格及思想品质,因此说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在老师的关怀和帮助下,在日常行为规范的行为训练下,不断提升自我的良好行为习惯,同时也是促进未来学习的认真态度奠定良好基础。
        二、寄宿制培养学生形成校规秩序  促进核心素养下的育才对策
        (一)寄宿制培养学生形成校规秩序
        首先,为了增强寄宿制学生养成校规秩序,深化分析了寄宿生大多数的自我管束能力都较差,需要在寄宿生的日常行为中进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律等方面的规范化管理模式。可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其学生能够懂得思想品德可以影响自身纪律行为等方面的自我控制能力。促进了寄宿生自觉遵守学校规章秩序,及各种班级规章管理制度。并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教育学生,尊重他人并严格要求自己。例如寄宿制学校,再通过法制道德讲堂的开展过程中加强了学生的法制意识,同时提升了学生能够自我约束自身懂法、知法、守法,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在校期间自我管理自身的不良行为规范,从而提升学生的自我控制及自律的约束能力。
        其次,全方面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寄宿生由于不能经常在家里与父母进行家庭式教育,除了周末回家以外的时间,均在校进行寄宿生管理制度。因此需要在情感上多关心寄宿生的心理及引导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这关乎着孩子未来发展关于精神层面的认知,以及对爱的满足感。通过教师关心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等方面的帮助,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及关爱他人的爱心。这是引导学生能够积极向上、正能量的看待社会及人生价值观的根基,学生在没有父母的关心和关爱情况下,再得不到教师的情感和生活等方面的帮助,就会产生厌学心理等喜怒哀乐不同的情绪心理变化,这样会影响全面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需要教师作为一名生活辅导老师的身份意外,还要作为一名学生的认真倾听者。通过仔细观察和掌握学生的开心快乐或痛快与失望等情绪波动,及时作出调整学生情绪及解开学生心结的疏导心理工作。
        总之,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学习环境,以及树立良好的人生价值观、自信心等全面发展教育之路。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给予鼓励并帮助学生扬长避短,努力培养学生跟进班级的整体学习任务,为学生塑造一个良性发展的温馨的教育课堂环境和课下生活环境。
        (二)核心素养下培育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第一,在核心素养环境下培养学生遵守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以及寄宿制规定内容,就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生活作息规律,强化了学生遵纪守法的思想品德及综合性的核心素养教育教学内容。寄宿制学校经常组织一些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养成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
        第二,班级管理整合学校寄宿制管理制度,同时约束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参与各种比赛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我约束行为习惯及学习的意识。例如寄宿制学校经常在校期间开办一些书法、阅读、习作、朗诵、歌唱比赛等趣味式的竞赛活动,吸引学生的积极兴趣,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促进在校期间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及学习习惯。抵消了学生在校期间所有的不良心理反应及反抗学习生活模式的行为习惯,增强了教师关心同学及培养学生学习及行为规范的服务教育能力,对寄宿制学校培养核心素养下的学生,养成良好的社会秩序、行为规范、学习习惯等能力,增强了寄宿制学校培养学生育才的优化实施措施方法对策。
        三、结语
        促进学生在寄宿制学校生活期间养成积极的人生价值观,养成性格开朗活泼、积极主动帮助他人、融入集体、合作学习等温暖的性格,当然教师对学生培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及人生价值观起到一个关键作用的辅助力,教师既是技术制学校的教书育人之匠,又是代替家庭教育寄宿制学生的寄宿制家长。具有双重身份的教师,在自身需要不断的提升职业道德及身心素养,通过自身的魅力感染熏陶学生养成身心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教师是这些祖国接班人的灵魂之梯。
参考文献:
[1]宣海宁.浅谈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德育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农机,2017(09):67.
[2]阳开礼.优化寄宿制小学管理,为农村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J].贵州教育,2018(20):8-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