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有效研磨模式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8期   作者:彭全莉
[导读] 永顺县灵溪镇第二完全小学作为湖南省教师培训基地校,有幸承担了“国培计划(2017)”——名校乡村校手拉手培训(B342)永顺县灵溪镇第二完全小学送培永顺县砂坝镇小学、“国培计划(2018)”——名校乡村校手拉手培训永顺县灵溪镇第二完全小学送培永顺县毛坝学校(B329)的培训任务。
        彭全莉
        湖南省永顺县灵溪镇第二完全小学     

        永顺县灵溪镇第二完全小学作为湖南省教师培训基地校,有幸承担了“国培计划(2017)”——名校乡村校手拉手培训(B342)永顺县灵溪镇第二完全小学送培永顺县砂坝镇小学、“国培计划(2018)”——名校乡村校手拉手培训永顺县灵溪镇第二完全小学送培永顺县毛坝学校(B329)的培训任务。
        我们培训重点在于扎实开展研课磨课,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主要做法
        研课磨课总的思路:
        突出一个核心(课程改革)、围绕一个目标(专业发展)、抓住一个重点(课堂教学研究)、 深化一个课题(自主探究式教学)、把握一个关键(评价探讨)、促使一批成果(磨课成果)。
1.问题引领是关键
?  首先需要学员寻找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问题寻找原因和解决方法,然后通过课例打磨,在教学中解决发现的问题。
 2.团结协作力量大
        在磨课过程中学员们领略到团队老师对文本挖掘的深入,领略到他们灵光一现的“金点子”,在研讨中,激发了学员灵感,触动了他们心灵。
3.千锤百炼促发展
        (一)个人磨,制定计划。
        个人磨课,学员确定主题、个人备课、写出教学设计、个人上课,小组内学员听课,集中评课,学员个人再根据磨课制定校本研修计划,填写好行动计划表。
        (二)小组磨,调整改进。
        每个小组集中推选出一位学员代表,确定主题、集体备课、写出教学设计、观摩课堂、集体评课、反思教学。小组成员对其再次研课,找出亮点进行归纳总结,形成好的经验推广,如果还有待提高的地方,一并记录下来,为下一轮的磨课提供改进依据。
        (三)集体磨,形成经验。
        集体磨课主要是指导老师线上磨课、现场磨课相结合的形式。
        所有学员分组讨论交流,送培团队深入各小组,与参训教师一道研讨、打磨、整合教学设计,学员代表上台发言,团队指导教师再从课堂的优点和不足方面进行精彩点评,并提出改进意见。上课教师完成第二次教学设计。


        二、主要经验
1.明确要求——形成必要的规范
(1)和学校教研相协调。做到“三必须、两有”,即在学习形式和学习内容上做到三个必须:必须是先进的教育思想,必须是科学的教育理论,必须要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在研课磨课管理上实行两有:有研课磨课记录、有学习体会。
(2)形成反思习惯。坚持写教育教学随笔或手记,随时记录下教育教学反思性的素材。
(3)要做到“四个一”:即每学期读一本教育教学书籍,确定一个教学研究课题,完成一份成功教案,主讲一节示范课。
2.围绕核心——形成磨课的特色
(1)自我反思,提升磨课的自主性、目的性。
(2)同伴互助,体现磨课的开放性、合作性。
(3)专业引领,注重磨课的适切性、实效性。
        如果说培训项目中遇到的难点问题,确实不少,我们总结发现,最难的是实效性培训模式的合理运用,以及培训成果的有效运用推广。
        先说培训模式,现在各种形式的培训让老师们关注的已经不仅仅是学习的内容,还包括帮助他们掌握这些内容的方法、手段。培训中,我们采用了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境式、讨论式等多种形式开展活动,但在实施过程中很多好的方法却没有采用,或者无法采用。像案例式教学,这种方法使用难度较大,案例的制作是一个耗时、耗精力的工作,一定要注意真实的细节。同时还要精心设计各个环节以及各种问题。但在我们培训过程中少数案例式教学有些变成了举例式教学,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在今后的培训中,我们要更注重培训方式的实效性,在实施案例教学前,我们应给予受训老师切实的研修方法指导,经过研究,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视角来研究分析案例:一是看活动对象——执教老师的视角;二是看表达对象——案例编写者和提供者的视角;三是从自身的角度看。将这三种视角整合起来,形成对案例的完整理解。在听课过程中,还应指导受训老师按照以下环节参与案例教学:发现教学活动中的问题、产生困惑——分析原因、发现联系——了解同事、专家的评论和观点,研究相关问题的背景、方法和观点——解释和理解联系——修正原有观念和假设——在新观念下设计新行为。我们相信这样细致地指导,案例教学这种培训方式一定能达到最优化。
        第二个难点问题就是培训成果的推广运用不够扎实,培训代表性成果,除了光盘、教学案例、教学课例、教学反思实例、教学设计实例等加工后的资源,老师们收获最大的就是研课磨课的方法,但这只是受训教师个体的收获体验,要提升到受训学校的校本研修高度还有一定的距离,我想:培训后有的放矢地跟踪指导很有必要,指导受训学校将培训资源合理地利用到校本研修中,有效指导校本研修。
        虽然我们学校团队在手拉手培训项目中的一些经验与思考还很稚嫩,但我们乐于学习,渴望进步,期待飞跃。我们将积极探索,加强基于工作实践的学习和反思,进一步增强新时代教研人员的服务引领意识和创新发展信心,一定会在今后教师培训工作中有新的突破。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课题研究成果
课题批准号:XJKX18B166
(作者系湖南省2017年度国培计划“先进工作者”、湖南省2018年度国培计划“优秀班主任”,永顺县“教研之星”,湘西州彭宏辉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湘西州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高级教师,永顺县灵溪镇第二完全小学副校长。)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