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忠
长春市二道区春城学校,吉林 长春 130031
摘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目标。实现依法治校是国家和人民所期望的,这一背景下,对各中小学日常工作的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及时转变理念,正确认识依法治校并采取科学化管理措施,更好地发挥它的积极作用。本文从各中小学校长角度,对如何依法治校进行探究。
关键词:中小学校长;依法治校;研究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人名代表大会中首次提出“依法治国”概念,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逐渐形成了依法治国的大环境。在此形势下,围绕依法治国这个大主题,各高校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管理,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困难。依法治校的实施,是学校进行日常工作的保障,在此局面下,作为学校的实际负责人,各中小学校长需要积极学习相关理念,在日常工作中贯彻落实依法治校。
一、校长依法治理工作执行策略分析
通过长时间形成的传统管理模式在一定时期内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法治思想的提升,这种模式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社会对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对于学校管理层而言,如果不顺从时代潮流,则无法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不利于社会形象的建立,对于学生而言,依法治国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如果在学校期间没有接受相关法制教育,不利于个人长期发展,因此,贯彻落实依法治校理念是大势所趋。
时代发展下,师生关系已经从原来的“上下级”逐渐转变为平等往来,不再教条古板,参与学校相关事务是学生的权利,如果教职工不及时转变观念,还坚持采用原有的管理模式,对于自身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二、对于治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增强组织协调能力
教育所涉及的范围是非常广的,除了日常教育中与学生、家长交流外,还要及时沟通相关教育部门、社会企业等。中小学校长要时刻明确自身所承担的责任,及时了解社会变化、相关教育政策的调整,并根据这些变化及时调整校内各项事务。对于校长个人来说,完成这个任务是非常艰难的,因此,想要更好地管理学校,更好的推进依法治校政策的实施,需要不断学习相关技巧,增强组织协调的能力。敢于打破传统,对于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校纪校规进行及时创新。充分利用社会和政府的政策或资源,在企业、教育部门、学生、家长之间取得平衡,不让利益关联方受到牵连。
对于校内相关事务的治理,需要坚持民主,进行多方探讨、广泛征求意见,不能独断专行、刚愎自用,不让师生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对于相关规章制度的出台与调整,需要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不盲目乐观,更好推进依法治校的实施。
(二)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对于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是中小学校长日常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一大考验。
各项教育工作目标需要通过教师来实现,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改革政策的实施等方面也有着重要作用,所以,校长要正确认识教师的重要作用,奖惩分明。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与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是一个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各地区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再加上网络教育的兴起,教师的流动性越来越强,内卷化严重,强者越强,弱者则会被时代抛弃;师生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由此引发了许多恶性事件,在社会舆论宣传的影响下,学校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收入和文化水平的快速提升使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教学质量……在这复杂情况下,中小学校长不能随波逐流,也不能大权独揽率性而为,而是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管理教师队伍的能力。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保障教师的合法权利和相关利益诉求,在此基础上,为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
(三)依法管理学生
学生学习知识只是教育的一方面,除此之外,还要学会育人,循循善诱、谆谆教导并不能让所有学生都自发去遵守相关规则,还需要一定的强制力,让学生学会知法、懂法、守法和用法,贯彻落实到方方面面。对于普遍存在的校园霸凌和部分教师体罚学生的事件,校长需要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并保持不间断沟通交流,实时了解这些问题,并根据本校的规章制度进行处理,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于一些明知故犯的学生,需要进行相关处罚,但不应过度看重法则的威力,中小学学生,三观未完全确立,需要加强引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更好的去改正,学会更好地利用法律,却不能迷信法律。
三、其他补充总结
树立公信力是中小学校长实现依法治校的重要基础。
商鞅变法时,南门立木,规定只要有人把木头搬到北门便有一定的赏金。搬运木头是一件极其简单的事情,却有这么高的赏赐,百姓对于这件事很怀疑。有一个人鼓着勇气完成了这件事,商鞅信守承诺,果然给予财物,从此百姓无不信商鞅之法。因此,更好的实行规则,,需要建立公信力。
为了更好地进行日常管理,需要对各条文进行精简。许多学校的规章制度很多,有时会出现相互矛盾的情况,在实际应用中,不知如何实施,因此,需要进行内容的整理,对于关系到师生切身利益或日常必须的条文,精简后统一传阅。同时,对于触犯规章制度的人平等对待并严格执行,不能朝令夕改,不能赏罚不明,否则就会导致公信力的丧失,依法治校无法实施下去。没有出现特殊情况下,不能对已确定的法规进行变动,若是需要修改,必须征求各方意见,且公开透明。
结束语
新形势下,实现依法治校是必然需求,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困难和阻碍,容易造成混乱。因此,本文通过研究如何提高中小学校长依法治校的能力,中小学校长需要对依法治校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结合实际情况,增强组织协调能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依照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管理。公信力的建立为依法治校的实施创造了环境,在具体的实践中提升了依法治校的能力,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邬金福.如何提高中小学校长依法治校的能力[J].中小学校长,2020(07)
[2]井光进,徐媛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从去行政化到专家依法治校[J].中小学校长,2018(05)
[3]王社坤.浅论校长的有所为与有所不为——以校长的职责为视角[J].中国教育学刊,2018(S1)
[4]杨柳,张旭.新世纪以来中小学校长依法治校的困境与应对——基于政策文本分析的视角[J].上海教育科研,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