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自主意识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8期   作者:于莉莉
[导读] 初中阶段是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时期,学生独立意识逐步增强,对学习和生活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于莉莉
        ( 烟台第十中学,山东 烟台,264000 )
        摘要:初中阶段是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时期,学生独立意识逐步增强,对学习和生活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教师需要适应这种变化,认识其中的规律,根据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提出相应策略,重视他们学习主体的地位,理解学生、引导学生,发展积极健康的自我意识,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以使学生具备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适应终身学习的社会发展趋势。
        关键词:初中教学;自主意识;教育策略
        自主意识是学生自己活动能力的支配意识,在初中学习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对自身的成长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2]。传统课堂教育是典型的一对多形式的教学,而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因而初中教学需要创新教学方式,寻找适合现代发展的新型教学策略,减少填鸭式的教学,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把学习的权利与自由赋予学生[3]。
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特别是主动思维和学习的能力是中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一线教师更加需要重视这一点,掌握相关规律,使用正确的教学策略[4-6]。
        一、培养学生自主意识
每个学生都是完全不同的个体,在教学中班主任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只重视眼前效益,生拉硬拽、忽略学生实际情况的差异,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阻碍学生自主意识成长。
        2)教师要主动创造机会,给学生自我学习的空间,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主意识的成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自我意识的关键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学习的动力,从“要我学,要我记,要我算”到“我要学,我要记,我要算”,主动进行知识的积累与探究,积极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使得自主意识得到成长,提高学习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是可持续发展的个体。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有学习的欲望与动力,从而增强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
        4)不可操之过急。自主意识的形成需要反复的学习实践和长期的培养过程,教师要有正确观念,引导学生明白自己为什么而学、学什么、怎么学,深刻认识到学习是他们自己的事情,没有人可以取而代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当学习的动力源于学生个体自身,自主意识才会真正形成。
        二、正确培养自主意识的教学策略
        1、委婉表达,让学生自悟
现代初中学身心尚未成熟,但家庭条件优越、眼界开阔,造成自我意志过于强烈、自尊心过强、抗挫折能力较差等弱点,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尽量避免直接的批评和说教,多设比喻、以景生情,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例如某次我们组织校外活动,事先已经反复强调要按时集合,可到时发现有两名学生没来,又等了十五分钟之后才姗姗来迟。我当时没有说什么,活动完后才把他们单独叫过来,和颜悦色地从“若要公道、打个颠倒”的俗语开头,让他们假想自己是这次活动的组织者,等着学生来报道,那边电话催,这边司机催,然后有几个学生就是不来……在玩笑的气氛中学生迅速明白了我没有摆到明处的意思,解决了问题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不受打击,使学生明白了他们所犯的错误。第二天我的办公桌上多了两份没有署名的道歉信,此后我跟踪观察发现他们的时间观念有了明显的进步,学习安排也更加合理了。
        2、客观评价,帮助学生认清自己
作为未成年人,学生最大的问题是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所在,缺乏经验和正确参照物,让他们无法正确认识自己,这就需要教师提供一个客观的评价,打破他们的“自我感觉良好”。
例如我曾经给一名学生做过记录,一节课里差不多有5分钟是在挠痒,有5分钟是在摆弄东西,有10分钟是在左右看热闹,还有十多分钟明显走神……这份清单直接让他意识到了自己真正学习的时间有多少,不断警醒自己,很努力地改掉走神的毛病,很快成绩就有了进步。


        3、注重细节,鼓励学生信心
多年的教学工作实践中我总结出一个小技巧:尽量去记住学生们的课外爱好或某个万众瞩目的“高光时刻”的一些细节,在交流中能够说出当时他们的爱好或表现,就更容易使得学生的心灵被触动,变得更加有动力学习,更加勤奋上进。
        三、自主学习是自主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把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里,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和能力,既有利于学习,也有利于身心成长。
以我的教学科目英语为例,通常会采取以下措施:
        1、让学生意识到是“我使用英语”而不是“英语考验我”
英语教学中遇到的难点就是母语的干扰。初中生和孩提时代学习母语的懵懂状态不同,现在他们学习英语,会因为陌生感以及不能熟练表达而产生畏难和焦虑的情绪,特别是英语和汉语在语法表达方式上差别巨大,让学生在使用英语的时候仿佛突然退化到了婴儿,变得笨拙和困难,甚至产生恐惧心理,这一点在作文写作和口语表达两个方面体现的最为明显。
如果不能帮助他们克服这种问题,就会造成恶性循环,越是畏难不去使用,英语能力就不会进步,而英语能力越差、恐惧心理就会变得越加严重,最终导致越学越差、成绩滑坡。
        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优先培养学生在英语方面的自主意识,通过精心设计的场景,仔细挑选的课文例文以及充分调动全体成员的交互式活动,强化他们“英语首先是一门语言、和汉语一样都是表达工具、然后才是一门课程”的认识,学生自己是使用这门工具的主体,而任何工具刚上手时都有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不要有畏难心理,也不要怕出错,就一定能越用越熟练。
只有打破了他们这个心理上的禁锢,才能让他们充分的去尝试使用英语,获得知识、提高成绩。
        2、让学生意识到“学会的东西是我自己的”、自觉地充分夯实基础。
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学生如果从内心深处排斥英语学习、甚至认为这是一种折磨,那么再强的智力也学不好,教师必须重视这一点,确保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尽量模拟和创造使用英语的机会,让学生意识到英语的用处,学会了是自身的工具和本领,只有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在英语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才能够主动去学习新知识、夯实旧基础,提高词汇量、记忆知识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确保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是维持他学习兴趣的前提,否则课堂教学就是在强迫他们枯燥无味地机械背诵,甚至会产生厌恶感,即使能够达到标准也是应付了事勉强合格,基础虚浮,到了高年级之后就会显现出巨大的弊端。
        3、学会切换主体思维方式,建立英语思维
不同的语言对应着不同的思维方式,英语和汉语有着根本性差别,听到英语、用汉语的方式思考、然后再转成英语进行表达,不但没有效率,还额外增加了难度。
学生通过练习掌握切换自己主体思维方式的技巧,才能真正掌握和灵活运用英语,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平时注重训练学生主动去切换主体思维方式,多接触英语的影像视频、文学作品等,学会用英语去想、用英语去说,让自己的阅读、思考和表达方式都符合英语的习惯与逻辑,那么他们在英语的使用上,必然会有显著的提高,获得更好的成绩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自主意识和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是通过不断积累形成的。让学生在主观上充分认知自己,感受自主学习的效用,发挥主体地位,就能有效地培养自主意识,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具备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适应终身学习的社会发展趋势,获得学习和生活上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张黎光.谈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2(02):78-79.
        [2]张勇.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演绎课堂动态生成[J].中学语文,2019(30):70-72.
        [3]孙彩琴.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6(21):114.
        [4]浅谈初中英语课堂中学生个性化学习意识的培养[J]. 端一飞.  考试周刊. 2019(65)
        [5]孙军.突出学生主体意识  开展有效自主学习[J].中学教学参考,2017(31):64.
        [6]李青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树立学生主体意识[J].新课程(下),2011(05):6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