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娅
四川省资阳中学,四川 资阳 641300
摘要:生物科学探究能力作为高中生物课堂高效开展和新课程目标的重要内容,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创新和学科素质培养,更为高阶学习和长期发展奠定基础。但是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许多学生反应课堂项目单一、没有新意,不能投入进去,这就对生物老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提出了改进要求。所以本文提出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与生物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新思路,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探索欲和求知欲,在实践活动中深化学习结果,推动生物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
关键词:高中生物;科学探究能力;策略
引言:
生物学是以研究和探索生物群体生命状态和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包含理论性和实践性两部分内容,尤其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实验课程和进行科学探究是实现高效教学任务和质量的重要途径。要想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的,就要改变落后的教学观念,学习和应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技能,以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科学精神、探究意识的培养。所以,本文提出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自主探究意识;创新教学形式,营造探索氛围;利用实验教学,强化科学探究三个创新策略,加强生物教学中的科学探究能力教育,引导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和方式去认知和探索事物,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实践能力,以促进个人成长和长期发展。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自主探究意识
高中生物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老师在教学中根据课堂任务引导学生融入课程进度,首先要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感,引导学生进入趣味性课堂,以探讨和研究为乐[1]。在课堂上,常常会发现有的学生聚精会神,听得津津有味,但是部分同学却两眼无神、兴致缺缺,出现以上现象归根结底是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没有发挥学习主体作用。生物学科内容中理论内容和实验操作兼具,同时具有趣味性和枯燥性两大特征,老师要深入研究和发掘教材内容,提炼每个章节和每个实验的学习重难点,综合理论与生活实践之间的联系,创造趣味性课堂来吸引学生带着好奇心和探索欲去研究、发现、理解,充分掌握教学内容[2]。
比如:在学习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一节时,让学生提前预习教材,发现并总结问题,带着问题和基本理解进入课堂。首先老师提出“人体由哪些元素构成”、“组成细胞元素和组成地壳元素有什么异同”等简答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发言和积极分享,在热闹的氛围中引出本文的主题。接着老师提出“人体由哪些元素构成”、“各元素的分布量”等问题回归教材学习,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推进文本内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按照老师的节奏,将生活经验与学科学习联系起来,在老师一步步的问题下形成好奇心和探索欲,带着解决问题的心态开展自主学习。
二、创新教学形式,营造探索氛围
在教学形式方面进行多元化创新,比如:借助网络信息技术直接展示本节课的教学大纲,让学生明白整节课的知识架构和重难点,合理分配注意力,通过音频、视频、图画展示,助力学生更形象生动地理解相关概念和实验过程;利用情境导入法将所学知识和新内容进行融合,点燃课堂的氛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在团体学习中,学生既是单独的个体,又是团体组织的重要角色,有独立思考和评价的能力,又可以在小组学习中展示自我和充实自我[3]。在教学内容的扩展和延伸方面,现有教材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和情感需求,所有老师要从教教材转变成根据教材教,结合相关科研成果和时讯热点进行课外拓宽和延伸,让学生进一步感知生命学的科学魅力,丰富学生的知识宽度和思维深度。
比如:在学习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一节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细胞的具体图片开展情境教学。首先结合新闻中的相关表述提出“在细胞这个国度中,谁掌握着细胞的生命活动”,引导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尝试推断,提高对细胞核功能的探究。接着给出相关实验,如克隆羊多利、蝾螈受精卵的横溢实验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小组讨论,自主分析和归纳出相关功能。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利用多样化教学方式,营造出自主探究的学习范围,通过科学研究工作方式和过程的体验,提高学生的思维推理能力。
三、利用实验教学,强化科学探究
新课改标准和核心素养要求下,老师越来越关注学生在科学思维、探索精神、生命价值等方面的认知,更加重视学生的品德建设和素质养成[4]。实验过程本身具有操作性和探究性,可以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培养、逻辑思维开发、科学态度养成,所以,老师通过具体的实验教学设计,从实验材料和器具、实验步骤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寻找突破口,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进一步思考和探索,科学地探知生物本质的形成,帮助学生构建生物学习的思维体系,逐步提升自身的责任意识,实现高效课堂开展和核心素质培养的教学目标。
比如:在必修一第六章第一节《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中,老师可以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原理和实验经验,通过讨论和研究制定一份详细的实验设计,并以此进行操作,得出具体的实验报告,老师在操作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设计和操作进行指导,纠正不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考虑实验中所需要的材料、器具和各个实验步骤等内容,在实验中发现设计上的问题并进行调整和创新,这样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而且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领会实验的科学性、严谨性和探究性。
四、结束语
科学探究能力是学生提高个人学习能力和长期发展的重要素养,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分理解和掌握,而且可以改变学生对学科学习的认知和态度。所以本文从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自主探究意;创新教学形式,营造探索氛围;利用实验教学,强化科学探究三个方面提出渗透措施,将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与生物教学深度融合,推动高中教学任务的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尹涛, 张佳艺, 朱伟华,等.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途径[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037(005):159-161.
[2]马青. 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J]. 理科考试研究, 2016, 23(007):76-76.
[3]国钰婕, 张静静. 高中生物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优化运用[J]. 数字通信世界, 2019.
[4]王茹. 基于论证式教学的高中生物教学案例研究[D].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