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岗岗
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第二初级中学 235300
摘要:《道德与法治》学科是集中进行德育教育、法治教育的重要课程,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有着独特作用。初中学科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重要性,发挥该学科的独特教育功能,从核心素养视角下重新审视学科教学。文章也将深入理解核心素养,在此基础上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学科教学,实现学生素养培养:有效提升自身素养、科学设定教学目标、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宽教育教学途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 初中 道德与法治 学科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是一门以引导、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发展,培养学生法治素养为根本的综合型课程。该课程是落实开展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对初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有着积极作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在充分认识核心素养的基础上,以核心素养为指导重新审视道德与法治教学。力求凸显教学与育人的核心价值观念,打造新式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
一、核心素养内涵分析
素养,从广义上理解包括思想政治素养、文化素养、业务素养以及身心素养等方面。它不单单指知识与技能,更强调能够形成满足复杂需要的能力。将核心素养这一理念具体到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与课程标准有机融合,其具体内涵也发生了新的转变。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法制观念、国家意识、政治认同、社会和谐、人生价值等多个内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在理解的基础上,将其渗透开展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实现教学深化。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1、更新观念,有效提升自身素养
为什么自古以来人们争相拜名师,强调“名师出高徒”。就是因为教师的教学素养将在直接程度上影响学生的素养发展,可以说教师的素养发展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条件之一。正所谓“打铁先要自身硬”。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想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首先要发展自身素养。课程由《思想品德》转移到《道德与法治》,更是对教师教育教学的要求。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积极参与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既要及时掌握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新理念,又要通过培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学习学科知识以及其他附属知识,如心理学、教育学等。同时要认识到自身在落实开展学科教育中的道德示范作用,以自身做行为表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自身层面为后续开展学科教学做准备。
2、立足学生,科学设定教学目的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公,也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的对象。要想真正发挥《道德
与法治》学科的积极作用,帮助学生形成必备的品格与能力。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就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发展,同时以核心素养为指导设定“三维目标”,明确教学方向。
如在学习《法律在我们身边》——“生活需要法律”时,教师可以设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懂法、用法,培养学生分析信息、学以致用、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认知法律,实现自我学习能力、学习意识发展;
(3)情感该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法律无处不在,引导学生初步树立法律意识,做知法守法小公民;
当然,一些学生的课程学习基础相对薄弱,且缺乏学习自信。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教师也要注意适当的融入“鼓励教学法”。要扭转学生的自我学习认知,引导学生树立属于自我的学习目标,从长远看实现阶段性有效学习。
如我要求我班每位学生都根据自己的上次考试情况,设定一个基本目标。同时在向着基础目标前进的道路上,鼓励学生进行每日学习目标设定,下面是我班某位学生的学习目标设定计划。以计划促进有效学习,以有效学习促进素养发展。
每日道德与法治学科学习计划
1、 进行课堂笔记整理,建立知识思维导图;
2、 每日进行社会热点、时事政治资料搜集,开拓视野;
3、 完成课后练习题,进行知识巩固复习;
3、多元引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道德与法治学科与生活之间有着紧密联系,教师应当跳出教材的束缚。把握
教材与生活、教材是社会之间的关联,做教学内容的丰富与补充。这样能够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也能够让学生从生活视角去认知、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这能够通过补充教学的方式,丰富课堂内容。也能够引导学生整合知识、拓展视野,在引导学生做出行为动机判断时最终达到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
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就可以利用此次的“新冠肺炎疫情”,做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疫情是是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无字书”,它蕴含了感恩教育、法治教育、爱国教育等多个内容。教师可以抓住疫情的多个教育元素,融入到道德与法治课堂,与学科知识相结合。这样能够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内容的新鲜度,同时实现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有效培养。
4、回归本真,拓宽教育教学途径
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深化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理解与学习效果。初中
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时必须响应学生的呼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要遵循课程改革的规律,回归本真,将学科教育回归到学生身上,以多元多样的新式教法,落实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体验越深入,素养发展越丰富。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搭配合适的教法,提升学生的学习感受层次。
如在学习“做守法的公民”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通过展示具有代表性的普法栏目,如“法治进行时”、“今日说法”、“与法同行”等视频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法律的重要性。强化学生的体验,促使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形成“共情”,加深知识理解。
此外,教师还可以对接道德与法治学科,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就某一话题,开展辩论会;如带领学生深入实践,做义务劳动、去福利院开展爱心服务等。都能够拓宽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的途径,实现下有效教学的同时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培养。
结束语: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充分理解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要以其为学科教学指明灯,落实教学改革工作。发挥道德与法治的学科教育功能,实现学生素养培养,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高飞.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初探[J].中学教学参考,2020(03):58-59.
[2]陈开洲.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J].文理导航,2020(25):71-71.
[3]张锡金.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J].下一代,2020(05):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