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锦平
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高校辅导员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在大学生的成长路上起到着关键的作用,因此高校辅导员应协助相应机构来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进一步排查学生的心理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入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发挥高校辅导员的专业技能。本文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高校辅导员的作用展开分析,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校辅导员;作用分析
在就业环境的影响下,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增多,据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辅导员作为教育主体,通过其作用的发挥改善学生的心理问题,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笔者分别从: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高校辅导员参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分析、促进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作用发挥的有效对策,三个方面来阐述。
一.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的转变,辅导员在教育管理中应以学生为主体,站在学生角度上进行考虑,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与生活中的困难,在高校辅导员育人环节中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关键的环节,同时也是辅导员重要的工作内容,在这种情况下,高校辅导员应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予以重视,对深层次原因进行剖析,从而解决更多问题。
此外,高校辅导员对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更加了解,通过与学生的接触对学生的情绪、压力、思想动态更加明晰,可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好预防工作,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可对学生及时引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发展,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进行有效的指导。
二.高校辅导员参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分析
目前心理健康人员不足以及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存在诸多矛盾,针对这一问题高校辅导员应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确保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有序实施,一方面来看,辅导员工作形式具有亲近性,辅导员德育工作与心理辅导存在相关性同时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性质要求辅导员的参与,详情如下:
(一)辅导员工作形式具有亲近性
高校辅导员在教学中不仅仅是一个“传道授业”的角色,同时也是学生的知己、朋友,同时也是学生在入学后接触的第一个人。高校辅导员年龄与高校学生年龄相近,因此不会产生代沟,与学生的相处更像是朋友,对学生的需求了然于心;其次,高校辅导员同时还具备资源优势,承担起政策决策的宣传者,因此在教育工作中,高校辅导员应与高校中各部门建立必要的联系,一旦学生遇到问题便可及时解决,给予更多的帮助;最后高校辅导员还应具备专业系统的知识,掌握更多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用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
(二)辅导员德育工作与心理辅导存在相关性
从范畴来看,心理健康属于德育内容,在高校教育中辅导员需对学生合理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根据学生的心理问题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否则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造成不利影响。辅导员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与工作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可起到有效的教育效果,通过组织相关知识讲座来达到教育目的。
(三)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性质要求辅导员参与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屡有发生,导致校园暴力事件频发,因此高校辅导员应根据学生的心理问题展开管理工作,否则会对学生今后的就业带来影响,据此高校辅导员应认真对待这项工作,将职业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由此可见,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辅导员的作用不可小觑,高校应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力度,安排专业心理学专家来高校开展讲座,以此提升辅导员的素质水平,这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十分有益。
三.促进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作用发挥的有效对策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为了更好地发挥辅导员作用,还应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对辅导员专业知识不断完善提升其心理素质水平、对心理辅导工作长效机制建立建健全、对高校辅导员工作职能合理明确、对辅导员心理辅导工作考评工作机制加以优化,详情如下:
(一)完善辅导员专业知识提升心理素质水平
为了充分发挥辅导员作用,高校应对辅导员加强管理培训,使辅导员的角色意识得以强化,提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与工作热情,在培训活动中帮助辅导员掌握心理辅导技巧以及管理方法,对于实际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其次辅导员还应对心理学相关知识加以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建立健全心理辅导工作长效机制
由于部分学生不愿意向辅导员主动倾诉自己的困扰,致使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高校辅导员可利用网络平台来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学生各种问题进行解决,包括:恋爱问题、适应问题、就业问题,因不同学生表现各有不同,据此高校辅导员还应对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科学建立,对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依据。
(三)对高校辅导员工作职能合理明确
与此同时,高校还应对辅导员工作的性质科学定位,对工作职能进行明确,并对其合理分工:一方面对院系辅导员开展分工,使辅导员优势充发挥出来,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二是与心理咨询专业机构、咨询人员加强合作,确保心理辅导有效性的提高,值得注意的是,专业合作途径包括:聘请专业心理咨询机构、组织学生咨询专业机构。
(四)对辅导员心理辅导工作考评工作机制加以优化
对于高校辅导员而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因此高校在考核工作中应将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纳入其中,将其作为重要的考核对象,值得注意的是,心理健康教育考核具有一定滞后性,教育的实效性难以体现出来,据此在考核指标制定中还应遵循科学原则,对考核机制有效优化,同时将学生评价、辅导员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方法应用到考核工作中,确保高校辅导员作用的有效发挥,进一步提升工作热情。
(五)运用心理学思想开展学生管理
在高校学生管理中,教师应灵活运用心理学思想,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发展契机,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增强自身的知识储备,运用心理学思想潜移默化对学生开展教学,引导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来,构建一个和谐的班级群体。
(六)辅导员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实施情况直接受其心理健康状态影响,只有保持愉悦的心态方能提高管理效果,据此,高校辅导员应具备良好的状态、健康的心态,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展开分析,确保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积极开展,此外也会对成长环境的构建造成影响。总的来说,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辅导员要提升自我素质,不断探索适合学生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做好学生的心理指导和调节工作,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通过相关对策的实施可提高高校辅导员工作效率,据此高校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对实际存在的问题加以重视,用自身健康的心理状态来感染学生,相互影响互动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对其今后的就业与发展影响极大,据此高校辅导员应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度,将行之有效的辅导技巧应用其中,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运用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推动其成长成为社会发展可造之材。
参考文献
[1]郭鸣晓.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及策略[J].现代职业教育,2020(39):200-201.
[2]王言.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析[J].科教导刊(中旬刊),2020(08):169-170.
[3]樊玉华,靳凯,肖楠.关注心理健康 构建和谐校园——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探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08):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