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在高校合唱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8期   作者:管亚菲
[导读]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是较为常见、应用较为广泛的音乐教学方法,
        管亚菲
        德州学院  山东德州 253000
        摘要: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是较为常见、应用较为广泛的音乐教学方法,它比较重视身体运动与音乐节奏之间的内在联系,重视学生身体运动与音乐律动之间的协调性,尤为适合应用于合唱教学中,能够显著提升合唱教学的教学成效。本文以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在高校合唱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作为研究方向,针对我国高校合唱教学常见问题,结合国内外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理论研究现状,从高校合唱教学理念创新,教学体系规划、教学方案设计,教学内容选择、编排三个角度具体探讨了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在高校合唱教学质量提升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达尔克罗兹教学法;高校合唱;应用策略

一、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理论阐释
        达尔克罗兹是瑞士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从1894年他出版了《实用音准练习》开始,就逐渐形成并数量了他将体态律动运用于音乐教育的创新音乐教育理念。1906年,由他的五部分体态律动音乐教育应用实践成果组成的《达尔克罗兹教学法体态律动教学法》出版,在音乐教育界引起了广泛反响,确立了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音乐教育界创新地位。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主要理念内核在于,他认为人体的运动与听觉、视觉、情感体验等要素密不可分。对音乐作品的听觉和视觉感受不仅会对人们的情感体验造成直接影响,还会影响由情感支配的人的形体运动,继而将音乐的节奏反映到身体的律动上。[1]同时身体的律动也会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音乐情绪表达体验,能够显著激发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表现欲和情感表现力。同时通过体态律动去记忆和印证音乐节奏,更有助于学生熟悉并理解音乐作品的节奏感,继而获得更加深入的音乐作品情绪共鸣。而这一教学过程,有助于唤醒学生本有的节奏本能,让其体态律动的本能向音乐本能发展,能够显著提升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掌控力。
二、目前高校合唱教学常见问题分析
(一)教学理念缺乏创新
        目前,许多高校合唱教学理念较为落后。教师没有素质教育的意识,对于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音乐审美的培养。导致学生对合唱教学的兴致不高,对一些传统合唱曲目的训练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同时由于其对音乐作品的赏析能力不足,导致学生不具备音乐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得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掌控度以及音乐节奏的想象力等素养较为确实,难以通过合唱教学培养出高素质的音乐人才。
(二)教学体系没有规划
        部分高校合唱教学体系整体缺乏规划,合唱教学大多以合唱作品划分课时,合唱作品的选择则大多为传统合唱曲目类型。教师也多会针对每一首合唱作品组织设计针对性的合唱训练,导致合唱教学中的课时与课时之间的关联性不强,合唱教学训练方案整体训练成效并不理想。
(三)教学内容单调乏味
        传统高校合唱教学中,大多选择爱国歌曲或世界经典名曲作为合唱作品进行反复的合唱训练,教学内容往往与学生的音乐兴趣偏好相悖,导致学生对这些传统合唱作品的反复训练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训练积极性并不高。另外,教学形式也较为单调,常常直接通过声部练习配合的反复演奏训练,达成教学目标,导致学生在单调的演唱训练中难以获得质量较高的演唱情感体验,训练成效较差。
三、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在高校合唱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积极开拓高校音乐合唱教学的创新路径
        首先,达尔克罗兹教学法较为贴近现代教育中的“素质教育”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先进教育理念。

因此要想在高校音乐合唱教学中应用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教师也必须具备“素质教育”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现代教育核心理念。其次,运用达尔克罗兹教学法能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合唱学习兴趣,同时有助于提升学生对合唱作品节奏的理解,继而提升学生的整体音乐艺术审美和赏析能力。因此,教师在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应用教学中,也应该将激发学生的合唱训练兴趣,提升学生的合唱作品艺术审美能力作为主要的应用教学方向。最后,达尔克罗兹教学法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因此,教师同样有必要从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理论角度向学生讲授音乐节奏与体态律动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具备体态律动训练教学的理论基础。同时,还要配合合唱教学理论知识的讲授,设计更加个性化和更加系统性的合唱节奏训练方案,提升单个声部之间的音乐节奏协同性,同时也能够促进各个不同声部学生之间的合唱音乐节奏配合性,继而切实提升学生整体对合唱演奏节奏配合的熟练度。
(二)循序渐进的落实达尔克罗兹合唱教学训练方案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重视音乐教学中的体态律动训练。因此,在高校合唱教学中,也应该依据高校学生现阶段的合唱教学现状,设计具体的达尔克罗兹教学法体态律动教学训练方案。第一,要从肌肉放松和呼吸练习方面,训练学生在合唱前准备工作的身体运动,为后续的体态律动训练打下基础,同时稳定学生的演唱气息。第二,将音乐节奏中的重音部分与身体的运动绑定,进行重复性练习,同胳膊或头部的规律运动来强调合唱作品中的重音节奏,并通过反复练习提高学生在合唱作品中节奏感的掌握和重音的处理表现。第三,将合唱演奏的整个过程进行身体动作编排,并与合唱指挥的身体动作相配合,训练学生能够依据合唱指挥的身体动作快速做出动作反映,继而使演唱节奏能够更加顺畅的过渡和演进。[2]第四,通过以上体态律动的专项训练以后,教师可以将体态律动与合唱作品的节奏进行进一步结合训练,通过打击乐器、钢琴等音色突出的音乐节奏将合唱作品的节奏时值与体态律动的规律、声部的变化等合唱训练内容结合起来,训练学生在控制体态律动和配合音乐演奏过程中体态律动以及歌曲演唱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第五,将体态律动与合唱声部乐谱进行进一步结合,通过学生的身体运动记忆,提高不同声部学生的记谱能力。同时,通过不同声部的针对性体态律动训练,提高不同声部之间音乐节奏的抗干扰能力。显著提升不同声部音乐节奏的整齐度和稳定性。[3]第六,通过将不同声部之间的体态律动规律与指挥的体态律动规律进行关联训练,使得各个声部能够响应指挥动作,快速进入各自声部的音乐节奏状态,并通过体态律动规律的转换配合,完成多声部音乐节奏的转换和配合。
(三)丰富高校合唱教学的教学内容及形式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应该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加重视学生体态律动方面的训练以及音乐节奏感的训练。而体态律动训练不仅可以从传统合唱曲目中进行训练,也可以积极从流行音乐、说唱歌曲等现代流行音乐风格的作品中选择合适的音乐作品。依据学生的音乐审美习惯以及兴趣偏好,选择一些相对节奏感强烈或带有明显体态律动的流行音乐作品进行学生体态律动方面的初期练习。同时,可以借助罗大佑、李宗盛等较为注重音乐节奏的作曲家的音乐作品作为合唱作品,训练学生在音乐指挥以及声部配合等合唱教学难点中的身体协调性和音乐节奏配合性。
结论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是现代音乐教育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教育思想,它强调借助音乐节奏感与体态律动的关系,展开对音乐的节奏训练。而高校合唱教学及要求不同声部之间音乐节奏的整齐划一,也要求各个声部之间的节奏配合。因此,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在高校合唱教学中有较大的应用空间。本文以创新合唱教学理念、规划合唱教学方案、丰富合唱教学内容三个方面具体阐述了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在高校合唱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参考文献
[1]程林婧雅.浅谈达尔克罗兹的音乐教学法[J].黄河之声,2016(08):20.
[2]向群.合唱指挥教学中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学的应用分析[J].中国文艺家,2019(09):117-118.
[3]潘志恒.浅谈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北方文学,2019(15):211-212.

作者简介:管亚菲,女,1988年02月,汉族,山东省武城县人,学历:本科,职称:讲师。研究方向:音乐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