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8期   作者:廖美冬
[导读] 在新课程目标改革的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应该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

        廖美冬
        上杭县中都中学   福建省龙岩市   364216
        摘要:在新课程目标改革的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应该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将学生们由学习的被动接收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吸收者,提升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以此增加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初中化学教师应该增加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环节,学生只有主动参与到课堂当中,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地发动自己的脑力。初中生正处于自我意识较强的年纪,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们正确的引导,使得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将自身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关键词:初中化学;化学教学;问题;应对策略
        1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思想停滞不前
        与时俱进是当代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在传统教学时期,大部分教师由于受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太深,一直对学生采取“满堂灌”的教学策略,巴不得让学生一瞬间就能够获得化学学习水平的提升,并且许久没有对自身的教学策略做出改变,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在新课改为当代教师提供了新的教育理念指导后,仍旧有一些教师不懂得更新自身的教学思维,依然不顾学生感受对其进行“演讲式”的授课,使学生一直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消磨着学生的学习兴趣。须知学习是一件细水长流的事情,长此以往,学生便会彻底失去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更为严重的是会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形成巨大的阻碍。
        1.2未合理利用多媒体
        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学校中的教育资源呈现出愈来愈多样化的趋势,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出现,更是极大程度上调动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是有一些教师的学习意识不强烈,并不明白多媒体技术存在于课堂中的价值和意义,也没有主动去了解其价值,仍旧是凭借传统时期的教学资源以及自身的口语表达对学生讲述知识。这也许会让学生学到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但是并不能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学习价值与趣味性。
        2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教学问题的应对策略
        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是培养初中学生核心素养,保障初中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初中的化学教师一定要重视教学活动的开展,并在开展的同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并采用恰当合理的教学方式来进行难点突破,进而为化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化学学习效率的提高提供必要的先决条件。
        2.1巧设问题,加强课堂互动
        恰当的问题能够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使学生展开积极且深入的思考,进而以较好的状态投入课堂学习活动中。因此,初中化学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科学、合理的化学问题。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出于对课堂时间及教学进度的考虑,会示意答错的学生坐下,然后直接给出正确答案。至于学生出错原因及学生是否形成了正确的解题思维,教师没有做过多考虑。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不妨在学生回答错误后展开追问,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进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并做出正确的解答。比如,学生在区分溶液、溶质和溶剂之间的关系时,并没有得出清晰的答案,此时,教师就可以从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入手,引导学生展开深入的对比分析。又如,学生在对“碳在氧气中燃烧一定生成二氧化碳”这一问题进行判断,且判断出其错误时,教师可以再次提问:为什么?然后使学生对其中的化学原理做出一定的解释。碳在氧气中燃烧的生成物取决于碳和氧气之间的质量比,如果碳过量的话,那么就会生成一氧化碳,所以上述表述不对。如果学生判断以上语句正确,那么教师同样要再次提问,使学生思考氧气量少、碳多时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从而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思维。


        2.2分组操作实验,提高化学课堂效率
        学生想要学好化学,首先需要学会如何进行化学实验。在化学实验课上,教师们可以采取分组实验,首先学校实验室的场地和器材有限,学生们通过分组实验可以节省实验器材。其次,学生刚接触到化学实验时,总会存在着不足和失误,这时通过小组实验协作,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弥补学习能力,减少实验的失误现象,并且分组实验能培养学生共同协作的默契能力。例如,在教学初中化学实验“氯水中的哪些成分能使品红褪色”时,在实验开始之前,每个小组都会得到一张空白的A4纸张,学生可以在A4纸张上面写下关于实验的猜想问题,笔者让每个小组至少写下三个。当学生们完成实验的猜想之后,我向学生们介绍了本次实验中需要用到的实验器材。接着向学生们简单地讲解了操作实验的步骤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待学生对实验器材和实验过程有一定的了解之后,便开始操作实验,并且让学生在一旁观察教师在实验操作时进行的先后顺序和注意点等等。操作完毕之后,学生分组开始进行实验的操作。在每个小组当中,学生可以分工合作,也可以一起完成实验。在实验结束之后,需要将实验的目的、过程、结果等等填写到纸张上,并按小组依次在全班学生面前总结小组实验的报告。通过分组操作实验的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还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化学,促进化学课堂效率的提高。
        2.3借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当前社会是现代信息技术广泛运用的社会。在此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应当积极适应时代发展趋势,将现代信息技术合理科学地运用在初中化学学科教学之中,相信其能带给学生化学学习以更新的学习体验,使其学习质量更加优秀与突出,我们的初中化学教学质量也能因此得到显著的优化与提升。例如,在教学“金刚石、石墨和C60”这一节知识的时候,便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一展示了金刚石、石墨的结构,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视觉冲击意识到正是由于排列方式的不同,金刚石和石墨这两种物质的物理性质会呈现出极大的区别。这显然要比单纯地告诉学生这一固定的化学知识及其原理更能留给他们深刻的印象。再如,在教学“爱护水资源”这一节知识的时候,我同样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了大量当前水资源被浪费、污染的图片,从这一幕幕真实的情景中,学生能意识到当前保护水资源的紧迫性与必要性,而这显然要比化学教师只是一遍遍地以语言的形式告诉学生应当保护水资源更能给学生产生直观且深刻的感官冲击,也更能让他们从内心深处主动产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并能很好地将其转化为自身的实际行动。借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可行性得到了强有力的论证。
        2.4结合生活实际,开展探究实验
        化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其不仅具备一定的实践性,还具备较强的创新性。因此在初中化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效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探究实验,在有效增强学生对于化学学科知识体系体验感和参与度的同时,培养学生综合而全面发展的科学实验探究能力。例如在教学“气体的收集”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中常见气体的密度选择集气瓶装置是“长进短出”还是“短进长出”设计相关探究实验。学生在通过自主开展探究实验,对于集气瓶装置进行选择并实践的过程中得出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在收集时会在瓶子下方聚集结论,从而使得初中学生对于化学学科气体的收集这一部分内容知识点的掌握较为牢固。在切实培养初中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同时,有效提升初中化学学科教学效率。
        3结束语
        化学学科是一门趣味性且多元化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禁锢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而要充分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充分激发学生对于化学学科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切身体验化学学科的奥妙,在有效提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发展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化学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吕效文.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3):255.
        [2]张瑞.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方法探析[J].现代盐化工,2018,45(06):107-1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