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计林
浙江省临海市汇溪镇中心校 浙江 临海 317004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课堂中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合理的设计课堂练习,使得练习更加多样化,逐渐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文本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中低年级语文;课堂练习;有效性
语文作为各门学科中最基础的学科其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在我们的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体会到语文知识的存在。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仅仅依靠课本内容是不够的,教师通过有效的课堂联系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1 目前小学中低年级语文课堂练习中存在的不足
当前我国小学语文课堂练习中关于语言的课堂训练占比下降,而关于阅读方面的练习比重逐渐升高。小学课堂语言教学的忽视,逐渐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首先,对学生的自主选择性不足、由于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时没有充分的考虑到分层性,学生在进行课堂练习时无法进行选择,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与此同时,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将练习分层次的进行设置需要教师对学生整体情况有着一定的了解,才能进一步对分层练习进行合理的安排。需要注意的是在分层练习的设置中还要根据学生的变化来更改、划分,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以及对每个学生的把握。
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讲解知识内容,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时间用来练习,甚至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不设置练习时间,只进行生字词的教学以及对课文内容的讲解,使得学生难以消化掌握课堂所学到的知识,不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在笔者的研究下,发现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出现练习内容与学生学习情况不匹配的现象,教师设置的课堂练习多以写生词、写文章感悟为主,同时教师大多也是照本宣科,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差,不能实际的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2 提高小学中低年级语文课堂练习措施
2.1确定切入点,保证有效的课堂练习
教师在设置课堂练习时应以课本为基础,掌握课程中的重点与难点,确定练习的目的,进而着重对重点内容的练习设置,进而达到知识全面的巩固与掌握。与此同时,教师应该注意练习的内容要体现出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的知识内容。
例如,教师在进行“检阅”这一课程时,可以设计练习:劝他不去?劝他不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别读这两句话,让学生们体会这疑问句与感叹句的区别,讲出那一句更能表达出队员们为难的情绪。该练习的形式主要是朗读,在改变标点符号后来体会标点符号对句子精准含义的作用。
与此同时,教师应该注重练习形式的多样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由于学习活动的进行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与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对教学活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在课堂练习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化,在小组间讨论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有利于学生学习思维的有效形成。在发表自己的观点的时候使得学生学习的量有所增加最终实现了质的飞跃。例如,教师在教授“女娲补天”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们自己编创一个神话故事。为什么神力非凡的女娲会求雨?使得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其想象能力,每位同学在编写后在小组内互相分享自己的成果,交流自己的写作经验等。通过不同形式的趣味性练习的设计,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促使学生掌握所学内容。
2.2以文本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师在设置小学语文练习内容时要立足于文本,对教材内容足够熟悉,进一步深度挖掘教材中的练习内容,在练习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奇的练习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在“妈妈的账单”这一课时可以进行如下设计:儿子的账单等于母亲欠儿子的款项;妈妈的账单等于儿子欠母亲的款项,通过两个账单的对比,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进行课文的学习,有效的发挥了课文的丰富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3完善评价形式,以鼓励学生为主,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对于学生在课堂练习的成果与表现,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在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练习答案的对与错,还应该多关注学生思维的方向,错了的原因,进而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引导,纠正出现的问题,对于不够全面的回答教师应给与一定的补充,鼓励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思考,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索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毅力,最终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3总结
简而言之,在小学中低年级语文课堂练习的实行有效的帮助学生掌握、巩固了知识,提高了教学效率,通过多样化的练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与此同时,要注意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合理的设置课堂练习,避免对学生和教师造成负担,将课堂教学与课堂练习进行有效的结合,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练习,提高课堂练习质量与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当中。
参考文献
[1]汪欣怡.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运用研究[J].新智慧,2019,(36):19.
[2]林嘉颖.信息技术支持下小学语文生成性教学策略——以二年级下册教材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2020,(6):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