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反思与对策——中学语文课堂观察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8期   作者:刘尚昆
[导读] 语文是中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讲解

        刘尚昆
        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第一中学  655700

        摘  要:语文是中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讲解,同时还要注重课堂观察,了解课堂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状况等,这样才能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方式方法及时作出有效调整,才能保障课堂教学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基于此,本文结合教学实例,针对教学中的语文课堂现象进行反思,并积极探究相关对策。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观察;思考

        一、小组合作式教学
        (一)现象
        以《空城计》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教师提出问题:“司马懿兵临城下,为什么没有攻城便退兵?退兵的原因只是害怕城中有埋伏吗?”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的时间为3分钟。学生对这一问题兴趣比较浓厚,在教师布置完成讨论任务之后,课堂氛围十分活跃。教师对各个小组进行观察,可以发现有的小组只有优等生在发言,其余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并不太高;有的小组七嘴八舌进行讨论,但是讨论内容大多与问题无关;还有的小组比较沉默,基本无人发言。在3分钟之后,教师要求学生结束讨论,并让小组派出代表就相关问题进行作答。
        (二)反思
        新课标要求教学要引导学生加强合作,强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学中对小组合作形式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甚至有的教师会将这种形式作为新课标的标志,如果没有开展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便不能称之为新课堂。这种认识显然具有片面性,没有充分认识到合作学习的内涵,缺乏对小组合作成效的关注,因此采用小组合作教学形式所取得的效果往往不够理想。小组合作式教学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自主性,可以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应用小组合作式教学需要把握时机,应建立在学生“需要”的基础之上,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合作学习之中,同时积极思考,探究相关问题的答案,并在此过程中获取新知识与新技能。否则,小组的讨论只能沦为闲谈,小组的合作只能流于表面。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并不是无所事事,而是要给予学生有效的引导和帮助。学生自身的知识和水平毕竟有限,只有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才能进行深层次的探究。与此同时,学生的讨论需要有一定的时间限制,但是也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把控讨论的时间,教师不能说停便停,这样会打断学生的思路,同时也会影响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并且会显得缺乏对学生的尊重。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讨论的怎么样了?”“大家商量好答案了吗?”这样的问题来了解学生的讨论进度,然后再决定是否停止讨论。
        (三)对策
        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师要明确哪些问题是学生能够独立解决的,哪些问题是需要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的,还有哪些问题是需要教师的帮助才能解决的。在此基础上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司马懿兵临城下,为什么没有攻城便退兵?退兵的原因只是害怕城中有埋伏吗?”针对这一问题,教师便可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原因在于学生对这一问题普遍充满兴趣,并且小组讨论可以实现思维的碰撞,能够促使学生产生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讨论过程中学生能够形成相对比较全面的答案,即司马懿不愿意让诸葛亮彻底失败,以免自己失去利用价值,落得个兔死狗烹的下场。


        二、科学评价
        (一)现象
        以《空城计》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教师提出问题:““司马懿兵临城下,为什么没有攻城便退兵?”有的学生不假思索便直接回答:“因为他害怕诸葛亮!”教师直接评价“好”,然后让这名学生坐下,让下一名学生回答,最后,教师说:“大家回答的都很好。”接着便继续开展教学。有的教师甚至会用小奖品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这使得学生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课堂氛围十分活跃,师生互动也十分频繁。
        (二)反思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提升其学习的积极性。现代教育更加强调鼓励性评价,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但是鼓励性评价并不等于一味的赞扬,也需要教师合理把握这个度,针对学生的错误也要指出来,避免学生产生模糊的概念。另外,针对学生踊跃回答问题的现象,教师应多给予口头表扬或者鼓励,并不提倡物质奖励。物质奖励会使学生更多的关注奖品,而忽略了问题的本身,一旦没有物质奖励,学生便会丧失发言的动力,这使得教育丧失了本身的意义。
        (三)对策
        有效的评价应是目标多元,并且方法多样,针对学生的积极表现给予赞扬,针对学生的错误要引导其积极改正,同时要注重采用恰当合理的评价语言,这样才能避免学生产生骄傲心理,同时也能避免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另外,教师的评价要客观,同时还要具有启迪性与拓展性,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提升。
        三、灵活调整教学方案
        (一)现象
        在《春》这一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问:“同学们,大家知道哪些关于春的谚语?”学生纷纷踊跃举手回答,并且还会通过网络来查找相关谚语。虽然课堂氛围比较活跃,但是一节课下来,耗时不少,但最终并未完成预订的教学任务或达成预想的学习目标。
        (二)反思
        很多教师认为自己在教学准备阶段所确定的教学任务便是教学目标,一节课下来需要完成所有的教学任务。而课堂中学生的活动时间过长,会导致教学任务不能全部完成,那么这节课便没有上完,教学目标也未达成。在这种思想认识下,教师经常会为了保证课堂教学效率而打断学生的讨论和学生的思路。这无疑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课堂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任务,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措施,这才是教学的核心目标。
        (三)对策
        教学中教师要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学习的过程既是学生体验的过程,也是学生实践的过程。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通过课堂观察,根据教学内容和师生教学的进度,做出恰当的应变策略,适时而又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案。既要达成课堂学习目标,又要精准把握教学进度,方能提升课堂效率和学生综合素养。
        总之,新课程理念要更加强调实践与探索,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观察与思考,结合课堂中的现象进行反思,并积极探究更加有效的对策,促进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闪闪. 美国CLS汉语课堂教学技巧在中国中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9.
        [2]王茜. 小学语文课堂中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对教学的干扰及调控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