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学困生学习兴趣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8期   作者:廖秋霞
[导读] 小学生在学语文时具有很大的学习优势,记忆力强、发音能够很容易矫正
        廖秋霞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第四小学  525400
        摘 要:小学生在学语文时具有很大的学习优势,记忆力强、发音能够很容易矫正。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之中。怎样才能使学生对语文保持持久、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语文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呢?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困生;兴趣;策略
        小学生活泼好动,对于未知世界充满好奇,精力极容易被他们周围感兴趣的事物所吸引。在一堂课的时间里,很难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上,这就对教师课堂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难。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在课程设置时,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解读,并通过优化课堂导入环节,丰富教育教学手段,创设课堂教学氛围,创新课后作业布置的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学困生形成原因
        (一)缺乏学习兴趣
        小学生学不好语文的原因,一是语文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二是学生对语文学习没有兴趣。小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而语文的学习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有上课时认真听讲,注意力高度集中,他们才能跟上老师的节奏。
        (二)教师教学理念陈旧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仍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只是一味灌输课本上的知识,忽略了学生对语文的接受能力,教学方法枯燥,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降低了学生对语文的求知欲望,使其丧失了学习兴趣。
        (三)师生之间存在误解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时,学困生往往不能正确地回答。由于担心学生的自信心受到打击,后来上课时,教师就不再提问学困生了。但这样做是错误的,会让学生产生误解,认为老师放弃了自已,不再管自己了,他们会丧失学习语文的信心,成绩自然也就越来越差。
        (四)家庭对学生的影响
        家庭成员素质的高低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也是最直接的。有的父母每天吵架闹离婚,有的家庭生活困难,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够重视,还有父母每日沉迷于赌博。这些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可想而知。
        二、小学语文学困生学习兴趣培养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使学困生热爱学习
        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使他们热爱学习。在教室的布置上,教师可以设计图书角,摆放各种经典名著供学生借阅,还可以开展各种文明友好的课外活动,多给学困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和学生的友好和温暖。
        比如,在对《雨点儿》进行课堂教学时,请学生分别扮演大雨点和小雨点,把课本变成剧本,让他们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在课堂上进行表演。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课本阅读与表演的深度融合,从而促进学生对于课本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在对《陶罐和铁罐》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生活中的陶罐和铁罐,从而在课堂上创设出和课文中一样的情境,让他们近距离对其进行感受,通过摸、敲、看的形式,对其进行仔细的观察推敲,从而提高其对文章中陶罐和瓷罐语言的理解和把握,体会陶罐的谦虚和铁罐的傲慢,理解文章所要表达和传递的中心思想。
        (二)开展小组帮扶,以优带差
        教师面对的是整个班级的学生,要照顾到每位学生的学习是不太现实的。“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因此,教师要做到培优扶差,以优带差,充分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热爱语文学习。教师可以让好学生或组长带动或帮助学困生解疑答惑,同时监督和检查学困生背诵、生字默写等学习情况。在语文学习中,小组长要定期组织讨论,解答小组成员的疑难问题,帮扶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小组学习也能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教师要适时地对小组进行启发、引导、点拨,并对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总结、整理和归类,在学生的协助下提高留守儿童学困生的语文学习质量。
        (三)引导学生树立学习目标,因材施教
        教学目标不仅能指导教师的教学,还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尤其对学困生,教学目标更能起到了引导的作用,针对学生的认知情况设立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能够对他们进行因材施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进行实际教学的时候,教师以《种瓜得豆》这篇课文为例,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要求,设计不同的问题。对于学困生来说,教师可以要求他们朗读课文,把这篇文章中的生字词写下来。对于中等生来说,教师要求他们熟练朗读课文,并且可以通过自己的语言将这篇文章中的主要内容描述出来,对于课文中生字词可以熟练听写。而对于优等生来说,教师要求他们不但要能够熟读课文,而且要能够熟练听写生字词,还要将这篇文章给自己所带来的感受描述出来。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将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讲述出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兴趣的驱使下一定能够使学生都有所收获。
        (四)建立合理的测试评价体系
        教师对语文学困生的评价不能只看考试成绩,而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教师要采用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的方法,让教师的评价成为学习的催化剂,成为学生进步的动力。教师在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要注意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就算只是他们在语文课堂上主动回答了问题,教师也要及时提出表扬,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评价不能只局限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而要更多地关注学困生在学习态度和思考方法上的提高。
        (五)与家长沟通,共同寻找原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如何有效地转化这些“学困生”,教师还是需要家长的配合。首先,针对学困生的现实问题,我们需要做的是与家长电话沟通,在沟通中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意识——远离不代表不管!其次,家长面对自家孩子的问题,要意识到孩子在学习、生活中各种问题的严重性,然后共同找出原因。在沟通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采纳家长的意见,聆听他们对孩子教育的看法。
        三、结语
        总之,学困生的存在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客观事实。作为教师,我们应正确对待学困生的学习、心理,只有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才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学习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后进生才能走出学习困境,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语文教学的质量才能大面积提高。
参考文献:
[1]马荣彦,甘卫红.浅谈小学语文如何转学困生[J]教育理论,2017(3).
[2]杨玉芝.浅议“学困生”的产生及其转化[J]黑河教育,2005(02).
[3]喻文武.班主任如何教育和转化学困生[J].学苑管理,2015(02).教育论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