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高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8期   作者:谢兰
[导读] 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小学语文老师应加强“
        谢兰
        江西省井冈山市新城镇中心小学,江西 井冈山343600
        摘要: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小学语文老师应加强“听、说、读、写”的有机联系,统筹规划教学内容,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知道,阅读是积累与吸收的过程,写作是展现与表达的过程,因此,小学高段语文教学活动中“读”与“写”是密不可分的有机体。在小学高段阅读教学中,老师应当重视二者的结合,引导学生将平常在阅读中累积的素材、写法、修辞等勇敢地应用于作文练习中,在培养阅读语感的同时,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自己的写作能力。本文从关于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的概要分析、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高效策略这两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高段;阅读与写作;高效策略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直接反应学生语文综合知识的掌握程度。另外,阅读是积累与吸收的过程,写作是展现与表达的过程。所以,阅读与写作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在小学高段阅读教学中,老师应当重视二者的结合,提高小学高段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从而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一、关于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的概要分析
(1)阅读诵读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阐述了朗读的重要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不仅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还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不断诵读进入文本的情境当中,与作者进行交流,进而更深入的感知文章。学生只有走进文本的情境当中,才能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这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非常重要。
(2)写作想象法
边写作边想象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对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将自己想象成作者或者文本人物,强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二、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高效策略
(1)引导学生加强经验积累
在小学语文作文课堂上,经常发现学生冥思苦想,难于落笔的现象,其实这是由于学生平常积累的语言、词汇量少所致。大量实践表明,即使学生作文的立意新颖,素材好,构思奇妙,但若缺乏一定的语言支撑,也难以提交一篇优秀作文。语言积累是写作的重要基础。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师应当加强学生语言感知、积累、运用能力的培养。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完成两项任务,一是诵读一些优秀的篇章、优美语句,摘录修辞、语段等,例如:叙事细节、塑造人物形象、景物描写、抒情等。二是积累课本中作者在语言运用、遣词造句、修辞手法的经典范例。例如:从句子形态的角度,分短句、长句、疑问、陈述、反问、感叹、祈使句,还有夸张、比喻、排比……句子形态不同,表达的含义也不一样。学生平常应当在阅读中有意识地积累优美的语言,增强自己的感悟、理解、表达能力。
例如:在学习《草原》一课时,当读到“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车声、欢呼声、马蹄声,响成一片。”的时候,语文老师可提示学生:“在不变原意的基础上,采用恰当的修辞,将句子表达方式进行转换。

”有的学生采用比喻,写出:“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车声、欢呼声、马蹄声,汇成一首民族颂歌。”有的学生采取夸张,写出:“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车声、欢呼声、马蹄声,震撼云霄。”有的学生用比喻+反问结合的方式,写出:“静寂的……车声、欢呼声、马蹄声连成一片,难道不是一首民族团结的颂歌?”寻找课文的关键句子,引导学生转换语言形态,有利于培养其思维、语言能力。
(2)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与感悟能力
据统计,大部分学生的写作兴趣源于阅读精品佳作。作家以自己对生活细节的观察、感动,开创了引发大量读者思想共鸣的文学,文中生动逼真的人物形象、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美丽灵动的词句组合……,无不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顿时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所以,语文老师在日常阅读教学中,也应引导学生擅于发现作者感情的升华点,增强自身的情感体会,从而激活写作兴趣。
例如,在《我最好的老师》一文中,作者成功地刻画了“怀特森先生”的人物形象。因为人物描写与日常生活贴近,学生很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十分羡慕这篇文章。语文老师可以启发学生:“其实大家身边也有很多类似的教师,想一想,与其他同学分享。”从此,学生更加主动地接触老师,留心、回忆他们的为人处事方式、言谈举止,用心感受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逐渐形成了在点滴生活中发现美的习惯,并试图将“美好的经历、体会”记录下来,构成一篇篇感人至极的优秀作文。例如:有的学生写一篇关于“科学老师经常带领同学做实验”的文章。教师说:“科学真理不单从书中获取,还要从主动实践中理解。”经过长时间观察与写作训练,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均得到明显提高。
(3)重视对表达的练习
叶老曾提出:“通过嘴说话,叫做说话,而用笔说话,即为写文章。”阐明了“说话”与“写作”之间的联系。毋庸置疑,口语交际是学生锻炼语言、知识应用的一种有效途径,对于写作能力的培养产生积极的影响。由于口语表达从某种意义上可以克服作文中语言乏味、单调的弊端,还具有文章立意、梳理写作思路的功能。高年级的学生在日常课堂发言或交流讨论过程中,将想说的内容有层次、有条理地向老师及其他学生先说出来,然后,大家予以评价。这样,有利于学生锻炼自己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因此,语文教师应有效地组织“口语交际”课,让学生学会提炼自己的话题观点,并以此为核心进行构思,将内容清楚地、连贯地、完整地表达出来,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口头表达的训练,例如:对课文主题、价值取向,作者分析事物的方法,或者字词、句子的表达进行讨论,进一步深化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三、结语
总之,小学高段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与写作能力非常重要。语文老师应对此予以高度重视,贯彻新课标的要求,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地寻找“阅读”与“写作”的结合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语感,加强写作训练,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黄东来.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有效途径[J].教书育人,2019(11):46.
[2]赵静雅.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策略[J].学周刊,2019(26):1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