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8期   作者: 李春植
[导读] 逆向思维又被称之为反向思维,其具体的含义就是指和平时思考问题的方向相反,
        李春植   
        广西百色市田东县第二中学   531599
        摘要:逆向思维又被称之为反向思维,其具体的含义就是指和平时思考问题的方向相反,通过已知结果的题目,从反向去讨论得出正确的答案。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积极注重对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不仅能够发展学生思维和创新力,还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形成辩证思维,能够将同一个知识点迁移到其他问题中,学会举一反三,立足于不同的角度去找到更多的解题办法,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全方位发展。基于此,本文章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逆向思维能力;培养
引言
        所谓逆向思维,是指对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现象展开逆向思考,以解决实际问题、解释事物现象。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关联性,而初中阶段的学生其思维模式发展、形成时期,逆向思维在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应用,促使学生逆向思考解题过程中涉及的公式、原理等,通过已知结论思考、推导所需条件,从而实现复杂、抽象问题的简单化处理。对于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数学知识,提升数学学习效率。
一、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与正向(定式)思维相对而言的,就是要打破思维定式,使思维向着与常规的、常识的、公认的、传统的、习惯的思考方式相反的方向思考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即“反其道而思之”。逆向思维也是发散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逆向思维可培养学生思维的敏锐性、灵活性、深刻性和双向能力,优化思维结构,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正向思维一般包括以因寻果,从数学事象的发展过程探寻结果,从特殊现象提炼一般规律,甚至用一般性的答题模板应对百变的试题,使思维固化,缺乏灵活性,学生答题角度不准,得分率较低;数学教师命制的试题几乎千篇一律,设问缺乏创新,所以命制数学试题应有意增设考查逆向思维的试题,引导学生朝相反的方向思考问题,改变思维方向,打破思维定式,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二、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数学知识点既多且繁,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一旦落下一些内容没跟上就很难再追上教师的步伐了,因此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不仅如此,面多抽象难懂的数学理论,大多数学生都靠死记硬背,造成做题的时候知识不会用、不知道用什么、不知道怎么用的现象。学生不理解基础定义,基础差,教师又不了解学生情况。

于是教师就带着地基还没打好的学生盖楼,这楼稍微遇见点风浪就会坍塌,很多学生数学成绩忽高忽低的原因就在这里了。另外,现在的数学教材编写不够合理,对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课题内容很少,理论知识偏多,也使得教师和学生对培养数学思维不够重视。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很多时候都是教师一人的独角戏,初中教学内容压力大,一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把课堂变成了自己一人输出的游戏,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掌握数学概念,培养逆向思维
        初中数学教材中涉及很多的公式与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如果一味地死记硬背不仅会降低学习效率,还容易混淆不同的概念和定义,从而对于知识点不能够深入准确的理解,相应的学习效果也得不到提升。因此,教师首先应当从数学概念着手,通过灵活的记忆,让学生熟练掌握概念公式,并达到逆向思维培养的目的。
        (二)逆向思维在数学公式定理讲解中的应用
        教师在讲解数学公式定理时,通过对其内涵的深入分析与拓展,能够深化学生理解与记忆。例如,在讲解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这一知识点时,针对a2-b2=(a+b)(a-b)这一公式的讲解,如果教师只是一如既往的用语言讲述语言,两个数的平方差等于二者之和与差的乘积,难免会造成学生的理解、记忆困难。而如果运用逆向思维对其进行讲解,推导(a+b)(a-b)得出a2-ab+ab-b2,然后很容易便能够得到a2-b2的结果。逆向思维模式的运用,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数学定理与公式,有效避免不同概念之间的相互混淆,实现定理公式学习的简单化。与此同时,逆向思维还可运用于难度更大的公式讲解中,如对于立方和公式a3+b3=(a+b)(a2-ab+b2)与立方差公式a3-b3=(a-b)(a2+ab+b2)的讲解,也可运用逆向思维进行推导,以促进学生理解。
结束语
        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重要时期,教师应当积极重视学生思维的培养模式,通过多方面资源的整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问题,并利用数学知识和多样化的教学过程来加以引导,让学生在顺时解答的同时利用逆向思维解答,从而得到思维的启迪,相应的解题能力也大大提升。
参考文献
[1]柴丽娟.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9):139.
[2]孔令芹.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分析[J].中国农村教育,2019(24):123-124.
[3]汤久妹.基于学生经验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5):104-1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