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儒玲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大营中学 安徽宿州 234117
[摘 要]从整个学习过程的角度来看,学习是围绕每个突破目标而进行的过程。因此,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巧设支架,一起进入学习环境,积极进行有效探索,然后在协作学习过程中评估效果,以获取更多的知识、技能和相应的情感。为此,本文以初中数学的教学实践为基础,以巧设支架的教学实践为基础,提出了独立预习、个人体验、合作探究、反思进度等相关措施,希望支架式教学促进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发展,从而提高初中学生的综合数学能力。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是初中教育的基础学科,其教育教学效率的提高与初中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有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使用支架式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有效的框架计划中找到合适的突破点,并最终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效率的提高。笔者在充分结合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支架式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一、巧设导学支架,促使学生自主预习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了一定的自觉性,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该采取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预习,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比如:在学习“平行线”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应该在上课之前准备完善的导学案,并在导学案中对这一部分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价等进行展示,并设置科学合理的测试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学情况来完成这些题目,从而在导学案的引导下引导学生明白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框架,从而为学生自主预习提供一定的方向,让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加的精准有效。
二、巧设问题支架,促使学生合作探究
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许多问题,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教师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引导学生通过这些支架来实现问题的解决,并促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内容时,教师便可以设置多个问题为支架,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来逐一解决这些问题,并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来实现知识与技能的积累。例如:在教师引导学生对方程的相关知识进行回顾的阶段中提问:“以前我们已经学习了几次列方程解应用题?”学生讨论并根据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回答。紧接着教师提问:“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步骤是怎样的?”学生讨论并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整理和回答,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并进入新课环节。
在新课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继续提问:“某人在花圃中种花,通过他的种植试验发现,每一盆花的利润与每盆花的株数构成了一定的关系,假如每盆种植3株,而每一株的盈利3元,通过一样的方式和条件,如果每一盆增加1株,每一盆单株的利润就会相应减少5角,那么要让每一盆的利润均达到10元,请问每一盆应该种植多少株?”针对这一问题,学生在进行思考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继续进行启发式提问:(1)直接假设每一盆为X株可以吗?为什么呢?(2)要怎样进行假设才好?(3)你是怎样来进行假设和列方程的?能否说说你的想法?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仿佛就是教学活动中的小支架,学生在讨论合作的过程中借助这些支架能够让自己轻松跳跃到另外的知识层次中,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积累,从而逐渐促进初中数学课堂得到优化。
三、巧设情景支架,促使学生亲身体验
建构主义认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为学生设置各种情景,以便于学生在亲自感悟、亲身体会中构建自身知识体系,掌握知识技能,习得数学情感。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巧设情景支架,促使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获得进步。
在学习“数据的收集”这一部分的内容时,如果教师仅仅就课本中的内容进行纯理论的讲授,许多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就会觉得非常枯燥。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纯粹的理论和数字会让学生觉得数学很难。但是,将这些内容放置到实际生活中,这就能够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来习得知识和技能。例如:“数据的收集”这一章节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周围的环境,设置相应的情景,以促使学生能够积极掌握这些知识。比如: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可以让学生以自己居住的小区为例,对小区中的业主的性别进行调查。首先,让学生根据居住小区来进行分组,让同一个小区的学生为一组,这样方便配合。然后,根据不同的数据搜集法进行数据的统计,形成不同的统计表,再针对统计的情况来进行讨论和分析,最终让学生逐步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能力。
四、巧设评价支架,促使学生反思提高
从教育教学的过程来看,评价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能够进一步发现自身的不足和优势,然后在继续前进的过程中扬长避短,努力实现自身综合素养的提升。
在学习“平行四边形”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应该事先设置师生评价表、生生评价表、自我评价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分别就平行四边形的学习内容进行多元化的评价。首先,在师生评价中,引导学生通过师生评价这一支架发现教师在教、学生在学等方面的不足,然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改正。其次,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生生评价这一支架来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学习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根据这一情况不断改正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并积极向在学习中表现优秀的同学进学习,以达到以人之长补己之短的目的。最后,应该积极借助自我评价这一支架,对自身在学习的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并力求对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目标、学习效果、学习方法等细节进行反思,争取在反思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自己,提升自己。
评价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过程而言,多元化的评价也如同一个又一个的支架,能够促使学生进入新的学习境界之中。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巧设评价支架,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反思进步。
五、结语
总之,如果要进一步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师需要巧妙地设置各种支架,以便学生可以有效地利用学习过程,并使学生能够连续“跳”上不同的跳板。“为了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并获得数学情感。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是漫长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逐步引导学生探索世界的奥秘,并进行实践,扎实地开展数学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和综合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瑜昊.初中数学常态课堂中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2”一课为例[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19(04):57—60+74.
[2]张慧英.浅谈初中数学“支架式”教学模式[J].课程教育研究,2019(14):38.
[3]范更申.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0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