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高中数学课堂生成的教学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8期   作者: 刘彩云
[导读] 高中数学课堂是无法完全预设的动态过程,课堂生成教学是伴随新课程改革逐渐
        刘彩云
        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第四中学 719300
        摘要:高中数学课堂是无法完全预设的动态过程,课堂生成教学是伴随新课程改革逐渐走进教师视域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教师要善于关注学生在课堂中富有创造性和差异性的真实发展历程,鼓励师生在互动中即兴创造,从而在课堂特定的教学环境中,立足学生的真实思维,灵活机动地组织教学进程,以真正满足学生作为学习主人的需要,从而促进更高教学目标的生成。
        关键词:生成教学;数学课堂;有效实施
引言
        高中数学课堂生成环节教学,不是简单的实践活动,而是融入了教学理念、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要求等内容,实施多样教学方法的复杂实践活动.在生成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及要求,运用有的放矢的教学方法和举措,实现预设环节所提出的目标.教学策略是否运用得当,制约着高中数学课堂生成效果的优劣.本人现就教学策略在高中数学课堂生成过程中的运用进行深入探讨。
一、整体策划倡导生成
        强调课堂生成教学并不是否定教学预设,反而是对教学预设的一种更高要求.课堂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上课前必须对未来发生的教学行为有所准备和设计,否则课堂活动就成为无的之矢、无源之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完全摈弃预设一味生成显然是有失偏颇的.所以教师要事先对一堂课整体的策划,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亲身经历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应用反思的过程,才能生成一个精彩的课堂,让学生成为创造者和发现者。


二、实施情景式教学策略,在筑牢情感根基中实现课堂有效生成
        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课堂生成活动的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实现生成活动效果,就需要做好学习对象内在学习情感的激发和培养工作.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深度”,决定了课堂生成活动的“程度”.参与程度高,则生成效果佳,反之,则相反.情景式教学策略在激发学习对象内在学习能动性和主动性方面,具有积极显著的促进和推进作用.因此,高中数学教师不能“高估”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而应该强化对高中生学习情感的激发和培养,为生成活动提供坚实的情感根基,在生成活动的关键环节,结合教材内容、学生实际,认知特点,采用情景式教学策略,为高中生创设丰富、直观、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向高中生展示数学学科的“魅力”和“风采”,从而为生成活动有效实现奠定情感基石.如在“排列组合”一节课新知讲解环节,教师借助于数学教材的深刻应用特性,通过设置生活性教学场景的方式,为高中生营造了“小红帮同学投递6封信件,邮局门口有6个信箱,她有多少种不同的投递方法?”现实生活氛围,让高中生在感受数学生活应用美的过程中,内在学习情感得以激发和增强,保持积极情感参与新知探知活动.又如在“等比数列的前n项求和”教学中,教师利用数学学科发展的悠久历史特点,设置“古印度棋盘与麦粒”的古代典型数学案例,让高中生感知数学学科所具有的源远流长的历史悠久特性,数学学习情感受到激发,能动学习潜能得以释放。
三、小组合作学习,提升交流互动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提升交流互动,在基础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思考,教师可以组织小组之间互动交流学习,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的对学生进行优势互补,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多角度思辨的合作探究中,发掘学生的思维深度和思维拓展,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变式教学,引导学生多方面探究,有效的促进学生思想交流,在数学问题中,很多概念都具有共同的关联性,小组学习交流中可以利用化归思想,数形思想等对问题进行解答,这样的教学合作交流,在多方面思维碰撞中,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创新培养。
四、实施辨析式教学策略,在深入探析交流中实现课堂有效生成
        笔者以为,学习对象对教材知识点、数学案例解析策略等方面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是衡量和评判生成活动效果最有力的“标尺”.学生在与教师或其他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中,在评判辨析自身或他人解答问题思路或解题方法策略的观点展示中,充分暴露和呈现了学生个体在生成活动中所取得的学习成果以及存在的缺点不足,从而有助于教师进行及时“补救”,针对性的讲解指导,更加全面掌握数学知识,形成良好解题技能,推进生成活动实施进程.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采用辨析式教学策略,有意识的设置典型易错案例,展示解题过程,组织高中生进行辨析和评判活动,鼓励高中生结合所学数学知识及解题经验,进行大胆的指点和评析活动,同时,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指导,在肯定评析成绩的同时,指明评析活动不足,形成更为全面的数学知识体系,更加科学的解析问题方法.
结束语
        总之,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每一节课都需要精心的去预设,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然而如果教师习惯于“精雕细琢、完美无缺”的课堂设计,甚至预设到讲完结束语的最后一个字,下课铃声刚刚响起.这样的预设就会在无形中把自己和学生来了个五花大绑,这样的课堂还能生成什么?课堂是生成的过程,教师在课堂生成中要注意把握好方向,适时地作出反应和调整,既要让学生大胆猜测,放飞想象,又要避免过度发挥而使课堂越走越远.教师唯有不断钻研,及时反思,扬长避短,才能使预设与生成相辅相成.
参考文献
[1]韩沙沙.高中数学生成性课堂的教学策略研究[D].宁夏师范学院,2018.
[2]徐小玲.基于生成性教学的高中数学课堂案例研究[D].广州大学,2017.
[3]陈劲松.浅议高中数学课堂生成过程中教学策略的运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