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8期   作者:李红梅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教育教学从目标到内容再到教学方式都有了很大的改进
        李红梅
        北川羌族自治县都坝小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教育教学从目标到内容再到教学方式都有了很大的改进,逐渐从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跳脱出来,使教学活动出现新的生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为导向,进而打造高效高质的教学课堂。而目前,在一系列的教学改革进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进一步优化小学数学的有效性变得十分必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学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以此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教学的要求,同时为了更好地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也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以及教师的教学能力等等都有了更高的要求。
        一、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性
        (一)时代发展的需求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数学领域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数学学科也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数学本身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但是其应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无论是我们的日常生活还是科学技术的发展都离不开数学。因此,数学教育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同和关注,而随着数学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也成为数学教育的重点内容。数学学习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理论知识、会计算,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日后的生活中学会应用去解决一些生活问题。受时代发展的影响,人们必将对数学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也是新时期改进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目标。
        (二)适应新课程改革需求
        新课程改革的提出既顺应新时代的需求,也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这就意味着要从这两个主要的方面来进行改革和创新。在数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理念相对落后,认为数学仅仅是一门抽象的而又十分严谨的学科,从教师到学生都冠以这样的认知,所以课堂教学也是比较严肃的“一言堂”形式,即以教师“讲”为主的模式。而当前新课程改革中恰恰要改变这一认知,首先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活动围绕学生开展,通过有趣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要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互动、交流,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这些教学要求的实现都依赖于教学的有效性。一节高效的数学课堂需要教师认真地做好课前准备,也需要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通过一些先进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二、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一堂高效的课堂中包含很多元素,有教师的教授、引导,当然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参与学习,二者缺一不可,也是相辅相成的。

只有将“教”与“学”很好地进行融合才能够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而这其中还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目标、内容等也都要围绕学生组织、策划和实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保证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学习内容。这就需要教师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贯彻落实生本理念,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方式,使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等更加适合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设置教学内容,循序渐进、由浅到深,逐步帮助学生适应教学进度,同时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学习空间,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自主学习,逐渐培养起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强化课下练习,学会巩固和总结
        课堂的知识即使掌握了如果得不到及时巩固和练习,就会很快忘记。尤其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下的练习是巩固知识的重要环节。但是,很多教师认为只要多练习就能够熟能生巧,知识也会记得更扎实。其实,这样的想法并不完全正确,过多的作业反而会加重学生的负担,要科学合理地布置练习的题目,引导学生高效、保质保量地完成练习,才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布置练习题目,要具有针对性,选择一些具有特征又典型的题目,做到练习一道题目就掌握一众同类型的题目,这样才能够高效地掌握数学知识。同时,教师要通过一些互动交流的方式及时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让学生及时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以便对这一知识点有一个全面的把握。此外,强化练习不仅仅是学习完一节课程后及时的练习,还应该包括阶段性的巩固,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时常对这些知识进行一个重新的梳理,最好能够形成一个思维导图,让学生在脑海里有一个清晰、明了的轨迹,这是一种系统性的总结,不仅是对之前知识的巩固,也是对后续知识的一种承接。
        (三)积极开展互动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是一种双向教学,既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也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无论是哪一种都是通过二者的交互作用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教师在开展互动式教学前,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充分了解各类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等,以便在分组时更加的科学合理,也能够更加准确地制定互动式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互动式教学中最常见的是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将不同的学生按照差异性进行合理的分组,引导各个小组的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思考、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在完成学习后给予一定的评价和总结,最后进行指导,这样就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起到帮带作用,促进共同的进步,同时也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意识,培养他们的情感。
        结束语
        综上述,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小学数学教学一定要跳出传统的教学模式,从教学理念到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都应该推陈出新,在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利用信息化技术和新媒体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为小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有趣的教学氛围,充分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培养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实现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惠萍.浅谈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0).
        [2]?杜鹃.论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现代交际(学术版),2018(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